摘要:国家医保局近日公布首批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涉及伪造病历、虚构服务等6起骗保案件。在医保基金监管持续高压、飞行检查常态化的背景下,这些欺诈骗保行为仍屡禁不止,暴露出行业监管的深层问题。
国家医保局近日公布首批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涉及伪造病历、虚构服务等6起骗保案件。在医保基金监管持续高压、飞行检查常态化的背景下,这些欺诈骗保行为仍屡禁不止,暴露出行业监管的深层问题。
六大典型案例细节曝光
内蒙古赤峰济仁中医医院被查出6名医务人员伪造67份检查报告及50份虚假病历,骗取医保基金20.3万元;北京多点执业医师陈某联合三家医院虚构诊疗项目,形成利益分成链条;上海宝山养老院医务室虚构康复服务并存在超范围支付等违法行为,共造成医保基金损失11.92万元。其他案例还包括江西永修村卫生室非法收集特困人员医保卡、贵州贵阳心血管病医院重复收费等问题。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西医结合医院违法使用医保基金案例。
中医领域成骗保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公布的6起案例中有3起涉及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邓勇教授指出,中医理疗项目如灸法、拔罐等操作难留痕,中药饮片溯源困难,加之针对中老年人的诱骗手段,使得中医医院成为骗保高发领域。部分机构甚至通过黄牛以免费推拿为诱饵租用老人医保卡。
驾照式记分制度显成效
2025年1月实施的《医保支付资格管理规程》首创驾照式记分制,对责任人实行精准追责。北京对陈某等责任人实施顶格处罚,累计记12分并终止资格3年;上海对涉事医务人员分别记5-11分。该制度通过记分威慑与诚信引导,构建起医保基金安全防线。
制度创新破解监管难题
邓勇教授强调,将监管从机构延伸至个人,直接追责避免有恃无恐;依严重程度处罚,记满12分终止资格,增强威慑力;同时引导医务人员诚信自律,实现溯源治理。这一制度创新为打击职业骗保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