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藏中国宋元绘画作品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21:13 1

摘要:9月23日,“日本藏中国宋元绘画作品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开幕。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保护利用研究中心主办,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余杭传媒集团协办,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浙江省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潮新闻客户端 美术报

9月23日,“日本藏中国宋元绘画作品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开幕。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保护利用研究中心主办,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余杭传媒集团协办,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浙江省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承办。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日本藏中国宋元绘画作品学术价值、推进宋元绘画史研究、助力中日文化交流。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范钧,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凯旋,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怡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保护利用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浙江省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首席专家陈野作主旨演讲。

研讨会现场

陈凯旋表示,艺术的生命力来自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鉴。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始终秉持研究、保护、传播中国艺术的文化使命。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工作及后期的深化研究、交流、推广工作,在《宋画全集》《元画全集》中囊括了诸多在中日艺术交流史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杰作。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期待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能和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高校文博机构建立更加深入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两国学者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题研究,共同挖掘东方艺术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让中日艺术交流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赵怡表示,人文社会科学是传承人类文明薪火的核心载体,更是回应当前时代命题的重要力量。以浙江大学为主实施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2005年习近平同志亲自批准,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持续关注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观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2021年开始,“大系”进入了以转化利用为主题的推广阶段,以全国巡展、融媒产品、课程教材等多种形式,成为公共美育、高校教学与对外交流的生动载体。中日两国在艺术领域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古代绘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共同的文化记忆,希望通过这次学术交流研讨,继承与发扬这一传统,携手并进,共同推动学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范钧表示,2022年10月15日,在“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工作即将完成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批示,勉励项目组要“继续深入挖掘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基因密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从而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价值提升到文化传承、文明赓续的新高度。艺术交流是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增进理解、促进友谊的重要桥梁。相信本次研讨会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宋元绘画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精神,共同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研究和传播、中日文化教育的顺畅和深入贡献智慧和力量。

陈野首先介绍了与本次研讨会高度关联的三个让我们得以与宋元古画对话的桥梁,分别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浙江省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保护利用研究中心。其次指出本次研讨会郑重选择日本藏中国宋元绘画作品作为主题,是因为宋元绘画深刻影响了日本的艺术与审美,而日本的收藏与研究也为理解宋元绘画史,拓展了研究的维度,丰富了研究的视角,积淀了研究的成果。最后表达了对研讨会三点朴素的心愿。第一,让对话发生,期待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交流中,让会议成为一个开放的学术场。第二,是让研究多元。从会议论文看,我们有关于画作鉴赏著录、技法风格的本体研究,有从图像文献视角论述宋元绘画对古典文明的贡献;而就本次会议“日本藏中国宋元绘画作品”研究的主题而言,探讨宋元画作对中日两国艺术创作、审美风格、传统形塑等的影响,以及在传播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景象与元素,也是受到关注的选题。多元视角有助于研究的深化和领域的拓展,古代绘画史研究也同样如此。第三,让交流延续,希望能借此次会议之机,建立更加紧密的学术网络,达成更多的合作项目,共同推进宋元以及古代绘画史整体性研究的学术精神。

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保护利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更达主持,来自中国和日本的专家学者,以及浙江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师生代表等近50人参加。研讨会邀请来自中国和日本的高等院校、文博研究机构知名专家学者近20人,包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彦,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连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等中方专家;东京大学教授板仓圣哲、塚本麿充,实践女子大学名誉教授宫崎法子,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教授竹浪远,京都大学副教授吴孟晋,大阪市立美术馆主任研究馆员弓野隆之等日方专家。

本次研讨会时间为9月22日至25日。会议共6场,包括分别以“日本藏宋元绘画研究”“日本学界的宋元绘画等研究(上、下)”“宋元禅宗绘画等研究(上、下)”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与讨论五场,以及在径山寺举行的一场有关宋元绘画、禅宗文化的座谈研讨。

径山寺座谈会现场

9月24日下午,与会人员前往参观径山寺宋代御碑、寺院建筑,并参加“方寸须弥:邮说佛教中国化”展览开幕式。径山寺方丈戒兴法师主持开幕式,陈野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径山寺是佛教文化、佛教艺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坐标,交织着佛教中国化的思想脉络、禅宗文化的艺术表达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线索。佛教的中国化进程不仅体现在义理、制度、组织、仪轨、修证等的调适与融合,也以高度视觉化的方式——即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等艺术得以深刻表达。此次展览以邮票的方寸之幅,言说佛教中国化的千年脉络,将名山祖庭的晨钟、宝相融辉的彩塑、佛门龙象的身影凝于纸上,跨越时空,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广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此外,会议配套有学术讲座两场。9月23日晚,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板仓圣哲受邀主讲“浙大东方论坛文明之光”第36讲,题目为《东山御物的创作、鉴赏与传播》。9月24日晚,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教授竹浪远受邀主讲“方闻艺术与考古学术讲座”第77讲,题目为《中国绘画中的海洋形象:重点介绍唐代海图》。讲座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浙江省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办。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板仓圣哲举办《东山御物的创作、鉴赏与传播》讲座

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竹浪远教授举办《中国绘画中的海洋形象:重点介绍唐代海图》讲座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