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三个年轮 | 青春、笃定与守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19:48 1

摘要: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闵小雨,入职刚满一年。其实站在这里之前,我已经在办公室提前哭过一场了——是的,就在前段时间,我没能忍住,当着好多同事的面掉了眼泪。

教育的三个年轮 | 青春、笃定与守望

教育的三个年轮

教育的年轮,刻下时光,也记录生命

在奋达职校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2024-2025学年先进表彰大会上

闵小雨、郑晓英、杨博远三位老师

分别代表青年、中年、老年三代教育人

依次走上台前

他们没有汇报成绩,也没有高谈理论

只是平静而真诚地,说出了属于自己的心里话

那些初为人师的眼泪、深夜亮起的短信、四十年不肯放手的牵挂

……

一字一句,都是岁月真实的回响

这三段演讲,仿佛教育人生的三个截面

从奔赴的热忱,到坚持的从容,再到深情的守护

它们连成一条路,一条无数教师正在走的路

这也是一代又一代师者的精神图谱

时光可以改变容颜,却从未改变站在讲台上的初心

愿每一个听见他们故事的人

都能触摸到教育的温度

并在那些真诚的话语中

看见自己曾经或未来的模样

01

PART

教育是用一颗年轻的心

去连接另一颗颗更年轻的心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闵小雨,入职刚满一年。其实站在这里之前,我已经在办公室提前哭过一场了——是的,就在前段时间,我没能忍住,当着好多同事的面掉了眼泪。

回顾担任班主任的这二十多天,我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凌晨赶往医院的灯光下、一次次与民警沟通调解、层出不穷的学生状况,还有素质拓展中那些细碎却深刻的点滴……这一切仍历历在目。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忍不住心头一酸。

但就在我最彷徨、最无助的时候,是奋达这个大家庭给了我最坚实的温暖。招生办老师为我们每位班主任准备了惊喜糖果;课部长特地带着晚餐和她曾经的教育故事给予我温暖和力量;课部同事悄悄在我桌上放了奶茶;学工处的领导也一次次陪我处理班级的各类难题……

这一切,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谢谢你们,让我在疲惫中,被温柔接住。

对我而言,现在的每一天都像是打开了一个新的“盲盒”,充满挑战,但更多的是惊喜。我还在努力从大学的象牙塔,真正踏入教室这片浩瀚的星空。我会为精心准备的游戏教学法成功而雀跃,也会为掌控不好课堂节奏而懊恼;还在摸索怎么把课件做得更酷,晚上会为第二天的一堂新课兴奋得睡不着,也会因为孩子们越来越积极参与课堂而开心一整天,与其说我们是师生,不如说是一起探索世界的伙伴。

我现在对教育的看法可能还很稚嫩,但我认为教育首先是“连接”,是用一颗年轻的心,去连接另一颗颗更年轻的心。我想成为他们的老师,也更想成为他们可以信任的大朋友。我希望能把世界的新鲜事儿带进课堂,和他们一起用好奇的眼光探索知识。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要学,向前辈们学,向孩子们学,在教育这条路上,我刚起步,但我会用全部的热情,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02

PART

我扎根于此

但我用自己不断伸长的枝条流动至远方

——如根深种,如浪翻涌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郑晓英,今年是我站在这个讲台上的第十四年。前几天忙着准备开学各种事务到深夜,手机突然亮起,是一条长长的微信。是我十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嘉豪发来的。他说:“老师,您当年在我作业本上写的‘扛过风雨,自有晴天’,这句话我记了十年。今天我升职了,第一个就想告诉您。”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被巨大的温暖驱散。回想起十年前,初见嘉豪,他那张扬乖戾、桀骜不驯的性格着实让我头痛不已,他脸上总挂着一副“我就这样,你能拿我怎么办”的挑衅表情。刚开始我也曾试图用老师的权威去压制,却收效甚微。于是我渐渐意识到,如果继续用老办法应对,这场“战争”我必输无疑。于是我更新自己的“认知”: 我不再把他当作“麻烦制造者”,而是看作“能量过剩的探索者”,一步步引领他从对抗,到适应,再到创造。

为什么要跟大家分享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恰恰映照着我当下的状态——一座承前启后的“桥梁”。 人到中年,肩上扛着教学的重担,既是学校的骨干,也是家庭的支柱;身边是需要引领的年轻教师,面前是渴望知识也偶尔跳脱的学生。

说实话,有时候压力真的很大,也时常会感到疲惫,但正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带着些许“艰辛”与“温暖”的心路历程,反而让我内心更加笃定了。因为我知道,我说的每一句话,写的每一句评语,都可能会像一颗种子,在某个孩子的心里默默生长,在十年后发出芽来。我不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我相信:教育是“慢工出细活”,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守望。 我沉下心来,努力成为学生青春期里那座可靠的山、那道稳定的光。我憧憬着,能守护好“教师”这两个字的重量,让我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在人生的高峰还是低谷,都能从我们共处的岁月里,汲取到一些向前的力量。

十四年教书育人路,我有非常多的学生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每天都能在朋友圈里看到他们各自精彩的生活,而我一直在奋达职校这一方天地里,好像什么都没变,但我知道,一切又都不一样了,就像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说的:“我扎根于此,但我用自己不断生长的枝条流动至远方——如根深种,如浪翻涌。”

03

PART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坚守

是一群人的接力

各位亲爱的同事,大家好。我是杨博远。今年,原本是我该正式退休的一年,整整四十年教龄,好像走到了一个该停下来的路口。可我依然选择南下,做一名“深漂”,准确的说是一名“老深漂”,我想继续当教师——不是放不下讲台的风光,是放不下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段回忆。

现在的我,头发白了,眼睛也花了,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熬夜备课、带毕业班了,可我还能帮年轻教师看看教案,听他们的公开课,跟他们聊聊怎么跟学生谈心。每次看到年轻教师站在讲台上,眼里闪着和我当年一样的光,我就特别开心——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坚守,是一群人的接力。我把我的经验传下去,他们再把自己的热情传下去,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孩子才有未来。

有人问我,四十年教学生涯,最骄傲的是什么?不是得了多少奖状,不是培养了多少优秀的学生,而是我用四十年的时间,守住了自己的初心——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责任。现在的我,还是喜欢看学校的晨光,喜欢听教室里的读书声,喜欢放学时学生跟我说 “老师再见”。

只要学校需要我,只要孩子们不嫌弃我这个 “老古董”,我就会一直在这里——站在榕树下,坐在办公室里,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长大,看着一代又一代的老师成长。因为我知道,我的教育故事,还没结束;这份对教育的热爱,会永远延续下去。

-END-

来源:奋达职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