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半墙|田野上消失的小四轮拖拉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8:03 1

摘要:20世纪八十年代,经历了包产到户的农民们,一边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一边却仍为落后的耕作方式发愁。那时候,耕田靠的是骡马,效率低,人也累。有人念叨起生产队时的好光景——村里那两台履带拖拉机,“轰隆隆”没日没夜地干,不出五六天,全村的地就全翻了个遍。可那时候人心散

20世纪八十年代,经历了包产到户的农民们,一边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一边却仍为落后的耕作方式发愁。那时候,耕田靠的是骡马,效率低,人也累。有人念叨起生产队时的好光景——村里那两台履带拖拉机,“轰隆隆”没日没夜地干,不出五六天,全村的地就全翻了个遍。可那时候人心散了,产量一年不如一年,再好的机器也成了摆设。

用牲口耕地,总让人觉得像是退回了旧时代。

我家养了一头骡子,个子大、力气足,就是脾气倔、特别能吃。每天半夜,不是父亲就是我,总要爬起来给它添一槽草料。秋收之后,玉米秆拉回家,用铡刀切成一寸来长,装进麻袋,堆满大半间屋——那就是骡子一冬天的口粮。

使唤骡子犁地耙地,实在是件累人的活。

家里分到的一块承包地,是胶泥底子,土质硬、易结块,不好耕作,当地人叫“瞪眼胶泥”。两匹骡子拉着一张犁,后腿肌肉紧绷,鞭子在空中炸响,它们才肯往前迈步。犁铧翻开深层的泥土,把原来的地表覆盖。扶犁的人不是父亲就是叔叔,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后面,既要扶稳犁把,又要吆喝牲口,控制方向和速度。有时候骡子不听话,东扭西歪、快慢不定,就只好让我或弟弟到前面牵着走。几亩地耕下来,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

太阳渐渐西沉,天色转暗,终于收工。我们把车卸下,牵骡子到一片空地上“打窝”——让它打滚。骡子左右转圈,终于明白意思,扑通一声躺下,在浮土里来回蹭背。据说这样能解乏,还能防蚊虫。之后,提来一桶清水,它把整个头埋进去,“咕咚咕咚”一阵猛喝,一桶水瞬间见底。

后来,有人从北边辉县买回了几辆小四轮拖拉机。人们干脆就叫它“小四轮”。这铁家伙个头不大,但对普通农户来说,足够用了。它不吃草、不排粪,不用的时候往那一停,根本不用操心。渐渐地,不少人家卖了骡子,换回了小四轮。

不记得具体哪一天,我们家也终于买回一辆半旧的小四轮。开进院子时,一家人围上来看稀奇,摸摸方向盘,翻翻驾驶座旁的工具箱,端详后轮上深深的轮胎花纹。我上前握住摇把,另一只手扣住启动器,胳膊猛地发力,轮子越转越快,“嘭”的一声,机器突然吼起来,黑烟喷涌而出。围观的人眼里,都跳动着兴奋的光。

小四轮干农活真是一把好手:犁地、耙地、播种、拉麦秸、碾场、运粮,样样都行。还能浇地——把它开到井边或河岸,抽水机传轴套上皮带,连着小四轮的转轴。大油门一轰,清水便喷涌而出,顺着沟渠流进田地,滋润每一寸土壤。

父亲使唤牲口是行家,可却不敢开小四轮。姨夫是开卡车的,他也说这小四轮太“猴”——方向盘间隙大,得不停调整,灵活得让人心虚。那时我二十,二弟十八,邻居简单教了油门、刹车、离合和档位,我们就轮流坐上驾驶座。

没经过正经练习,一脚油门下去,小四轮“突突”乱叫,黑烟滚滚,在软泥路上左摇右晃。我拼命把着方向盘,就像骑一匹烈马,颠得浑身乱颤,冷汗直流。慢慢地,我也摸出些门道:方向盘不能打太死,要微微来回调,灵活地绕开土堆和坑洼。遇到颠簸之前,腿和腰得预先绷住劲,做个缓冲……

开了几回,就觉得能下地了。小四轮马力不小,能挂两排犁铧。远远望去,平展的田野上,一个红色的小铁牛吐着烟(刚启动时冒黑烟,跑顺了就成了青烟),土地像浪花一样层层翻起。不到一晌,几亩地就犁完了。

但小四轮也不是万能的。收麦子时,它前面能装推麦机,把麦子推倒,但我们还得亲手把麦子捆成个儿,用桑杈挑到车斗里,堆得高高的,拿绳子捆紧,再运到打麦场。摊开之后,用小四轮拉着石磙,一圈一圈地碾。骄阳之下,我戴着草帽,开着机器在场上转圈,轰鸣声单调却莫名令人兴奋。碾完一批,挑走麦草,推起麦粒,再摊下一批……最后还要扬场、装包,再让小四轮把一袋袋麦子拉回家。

过年去老舅家走亲戚,路远,自行车带不了那么多人,小四轮就又派上了用场。车斗里铺上草垫和被褥,十几口人脱了鞋坐进去,盖上几床厚被子,在寒风里挤作一团,倒也觉得暖和。一大家人说笑着,不知不觉就到了。

这大概也是小四轮作为交通工具,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秋收秋种都结束了,田野重新冒出青青的麦苗。小四轮闲了下来,停在院子里,像个功成身退的老兵,略显疲惫,又有几分孤寂。

小四轮在农村的普及,像是工业文明轻轻叩响了农耕文明的大门——只是这扇门并未完全敞开。果然,没过几年,大型收割机、拖拉机纷纷进场,小四轮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的进了废品站,有的在院落一角沉默地积着灰尘。

只是当年那个在田野上开着“小四轮”飞奔的少年,还会时常想起那些汗水与心跳交织的岁月。那些画面从未走远:轰鸣仍在耳边,柴油味依旧刺鼻又好闻,它们在无数个梦里,继续奔驰,继续喧嚣。

来源:农村小毛打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