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20年间,中国糖尿病流行趋势经历了结构性转变。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2.33亿人,较2005年增长了163.36%,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SR)从7.53%升至13.67%,年均增长率达3.36%,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20%~40%的糖
过去20年间,中国糖尿病流行趋势经历了结构性转变。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2.33亿人,较2005年增长了163.36%,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SR)从7.53%升至13.67%,年均增长率达3.36%,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20%~40%的糖尿病患者将并发糖尿病肾脏病,该疾病不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也显著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早亡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当前,糖尿病防治形势严峻,亟须中西医协同治疗新方案。
针对这一挑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倪青及其团队近期在糖尿病肾脏病领域取得了最新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依据。
研究源自临床实践:
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机制
这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医学期刊《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该研究表明,渴络欣胶囊可减轻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肾脏损伤并减少肾脏脂质异位沉积。
倪青团队此前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到,不少糖尿病患者存在肾脏体积增大的情况;在动物实验中,也观察到模型大鼠肾脏周围被脂肪组织包裹。既往研究也显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中脂质异位积聚,将引起脂肪毒性,加速炎症、活性氧生成、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死亡,加重肾脏损伤。渴络欣胶囊此前已被证实具有调节脂代谢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
该研究基于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评估渴络欣胶囊对血糖、血脂、蛋白尿、肾功能、病理变化(特别是脂质异位沉积)的影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渴络欣胶囊对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体外细胞研究采用活性氧(ROS)、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评估渴络欣胶囊对糖脂中毒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渴络欣胶囊可减轻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肾脏损伤并减少肾脏脂质异位沉积;通过抑制脂质合成、促进脂质分解来调节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脂质代谢;通过AMPK/NFκB调节脂质代谢,发挥抗氧化作用,减轻系膜细胞增殖和纤维化。
倪青介绍,这项成果源于5年前启动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防治系列研究”。该研究能够顺利发表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渴络欣胶囊作为一款组方清晰、成分较为明确的中成药,享有较高国际认可度,这为文章评审录用提供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研究紧扣“脂质代谢”这一糖尿病肾病研究的新兴热点,从临床出发、实践出发,结合国际前沿趋势,揭示了渴络欣胶囊在调节脂代谢方面的深层机制,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现代化研究。
研究成果改变临床实践:
推动糖尿病肾病治疗理念转变
谈及这项研究的临床意义,倪青指出,它将推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理念变化,从过去普遍的“一对一”单指标干预,转向更系统、全面的“多指标综合干预”。
倪青解释,人体血糖升高后,就不再是单一的血糖问题,而会引发多种代谢紊乱。因此,他提出“多指标综合干预”理念,强调不应仅关注血糖,还需将血脂、血压、尿酸、尿蛋白、体重等多项指标一并纳入管理范畴。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理念,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不仅需要降血糖、改善尿蛋白和降低肌酐,改善脂质代谢也十分关键。
倪青还提到,随着以渴络欣胶囊为代表的中医药循证证据质量不断提升,未来会有更多糖尿病患者从中受益。他指出,糖尿病患者有3个显著特点:患者数量多、并发症多、共患病多。“要是针对每种诊断出的病都‘一对一’用药,单是微血管相关的问题就有6种,患者要吃的药就太多了。”倪青说。
渴络欣胶囊的一大优势在于一药多靶点。患者服用后,一种药就能对多种微血管病变起到治疗作用。这对患者来说,能大大减轻用药负担,减少药物对肝肾等的损伤;对国家而言,能节约医保基金,减轻医疗负担;从资源利用来看,还能提高中草药的利用效率,避免药物重复使用或浪费,意义重大。
在倪青看来,一药多靶点也是未来慢性病治疗的重要趋势:“现在慢性病治疗其实都在往这个方向走,让一种药物发挥更多治疗作用,一方面解决共患病问题,另一方面实现‘一药多效’,避免患者吃太多药。我们在临床中见到过,有的患者一天要吃几十种药,从早到晚都在吃药,太痛苦了。要是有一款中药复方或中成药能代替多种药物,就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
“将来随着研究循证证据不断积累,渴络欣胶囊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比如现在不少眼科专家也认可它,提出‘眼肾同治’,认为其对眼底病变的改善也有帮助。”倪青说。
结语
渴络欣胶囊组方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林兰“三型辨证”理论。2000年,成都康弘药业集团正式启动这款产品的研发工作,历经近十年的打磨,终于在2009年迎来关键突破:渴络欣胶囊作为首先获批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中药新药上市。
上市后,围绕渴络欣胶囊的科研探索从未止步。在多年持续且严谨的研究中,其作用机制被进一步明确:能够从糖脂代谢源头-中间效应通路-组织血管功能,至上而下,全链条干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此次渴络欣胶囊新研究成果的发表具有多重意义。对康弘药业而言,这是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号召的具体实践;对整个医药行业来说,它不仅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丰富了中国特色医药方案,更在推动中华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上,写下了扎实的一笔。
文:李彤
编辑:张磊
审核:王小雪 段梦兰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