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一面600万,企业抢着给这对贵州兄弟送钱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19:05 1

摘要:在这个创意被奉为圭臬的时代,有一家广告咨询公司始终以“反潮流”的姿态行走——坚持600万起步的高价咨询费,却让客户趋之若鹜;被质疑“设计low”,却能让蜜雪冰城、汉庭等品牌凭“简单符号”横扫市场。

作者 | 闰然

视觉 | 顾芗

在这个创意被奉为圭臬的时代,有一家广告咨询公司始终以“反潮流”的姿态行走——坚持600万起步的高价咨询费,却让客户趋之若鹜;被质疑“设计low”,却能让蜜雪冰城、汉庭等品牌凭“简单符号”横扫市场。

这家公司,就是“中国最神秘的营销公司”:华与华。

随着西贝“预制菜”事件的升级,作为事件“副线”的华与华从企业背后彻底走进了前台。而西贝十年支付的6000万咨询费也揭开了这家公司的暴利生意:

华与华创始人华杉曾公开西贝支付给华与华咨询费达六千多万

公开资料显示,华与华员工不到200人,每年营收3个多亿,是行业人均营收水平的三倍以上。企查查数据则显示,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2024年的参保员工人数为84人。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华与华是一家注册资本为200万元的小型企业,参保员工人数为84人

更多争议围绕着华与华的“审美”。作为一家咨询创意公司,华与华被认为用流水线的方式生产了一批相似的设计,有人调侃他们将红白格子卖给西贝,将绿白格子卖给厨邦酱油,将蓝白格子卖给江小白,“华与华的设计让中国街道更丑了”。

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家很有意思且颇为成功的公司,它的成功有时代的红利,也有他们独特的商业执着。

想买劳斯莱斯

华与华的创始人是一对兄弟,华杉和华楠。

1971年,华杉出生在贵州省一个名为新田坝村的苗族村庄。那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小村落,交通闭塞,信息匮乏,但家庭的教育为他埋下了商业与求知的种子。父亲那句“家有斗金,不如日进分文”的家训,早早塑造了他务实的财富观。

高考后,华杉听从父亲“中国汽车工业必将大发展”的建议,考入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命运的玩笑总是突如其来——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胜任汽车专业的学习,“否则中国汽车工业将会倒闭”,多年后他还会笑着调侃这段经历。

毕业后,他尝试过销售煤炭、电器,甚至遭遇歹徒洗劫,只能靠父母接济,过着“啃老”的日子。

华杉

转机出现在1995年。这一年,24岁的华杉怀着壮志雄心,写下一篇题为《无序到有序——试论中国经济的走势及企业投资方向》的论文。经朋友推荐,这篇论文辗转到了著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手中。

1996年1月,华杉接到了王志纲的邀约,自此踏入咨询行业,成为王志纲的第一个全职员工。

他从“首席策划助理”做起,跟着王志刚接触各类客户,见证了工作室的咨询费从10万元一路飙升至180万元。1997年,他用赚来的钱在珠海买下一套总价24万元的房子——这对于一年前还身无分文的他而言,是“飞黄腾达”的最好证明。

就在事业看似顺风顺水时,一位曾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同事告诉他,未来是专业化社会,策划是阶段性产物,你骨骼清奇,做广告肯定行。

当时的华杉对广告行业一无所知,甚至认为“做广告就是卖挂历”。

可当这位同事提到“广告教皇”奥格威拥有两辆劳斯莱斯时,这个来自大山的年轻人心中燃起了火焰——他立志要进入广告行业,成为像奥格威一样的人。

赚钱,是华杉进入广告业最原始的驱动力。

1998年,他不顾王志纲“你本可以成为乔木,却要做灌木”的惋惜,毅然辞职,开启了自己的广告创业之路。

2002年,华与华公司在广州成立,2004年1月,上海华与华注册成立。

真正让华与华脱颖而出的,是其独创的“超级符号”理论。而这一理论的诞生,离不开华杉与弟弟华楠的共同探索。弟弟华楠比华杉晚几年进入行业,1997年毕业后先做了一年老师,1998年进入广告公司,2002年华与华成立后,兄弟二人开始并肩作战。

华杉认可弟弟华楠的才华,直言华楠比自己“更天才一点”,在专业领域具备出色的创意与理论提炼能力。正是他提出了华与华发展中关键的两个词语,一个是“超级符号”,另一个则是“文化母体”。

在华楠看来,哥哥则是一个自我认知很高的人。他在商业决策、理论输出、对外回应争议等场景中,始终保持“说一不二”的强势姿态,在这当中也隐含着对哥哥战略眼光与理论价值的认可。不过弟弟的性格,更显内敛平和。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弟弟华楠还是读客文化的创始人,这家公司曾策划了《藏地密码》、《巨人的陨落》等一系列畅销书。

在华与华凭借“超级符号”理论风生水起之际,华楠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离开华与华,创办读客文化,将“超级符号”理论应用于出版行业。这一决定并非兄弟反目,而是基于共同理念的战略拓展,华楠希望“从0开始创立一家企业,来实践超级符号理论”。

经过咨询“华与华前”和“华与华后”的两家品牌logo变化

后来读客文化成功在A股上市,确实也证明了“超级符号”理论在出版行业的可行性。

重组已有认知

这个在不同领域都能大展拳脚的“超级符号”到底是什么?

在华杉看来,品牌营销的关键并非从零创造,而是从人类共同的文化母体中提取“预制件”,即超级符号,将其嫁接到品牌上,实现快速传播与销售转化。

“文化母体是人类历史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超级符号就是从文化母体中提取的‘预制件’。”华杉这样解释道。

他多次提到固安的城市品牌营销。“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从传播的角度,这个名称在华杉看来,对消费者而言毫无记忆点。

但当他们将其重新编码为,“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时,一切都不同了。借助“我爱北京天安门”这一深植于国人集体潜意识的文化母体,固安瞬间成为了北京周边的“热门目的地”。

华与华进一步将“超级符号”理论拆解为了可落地的方法论。

以汉庭酒店“爱干净,住汉庭”的广告语创作为例,华与华遵循有意思的“填空法”:首先确定要包含品牌名“汉庭”,然后围绕“干净”这一核心卖点来展开。

华与华与汉庭酒店的合作案例

他们尝试了多个版本,比如“更干净,住汉庭”“要干净,住汉庭”等,最终选择了“爱干净住汉庭”。原因很简单,在华杉看来,“爱干净”就是来自于“文化母体”,也是小时候妈妈教导的生活准则,能引发消费者的潜意识共鸣。“住汉庭”则是明确的行动指令,便于记忆传播。

这一广告语推出后,汉庭每个房间每晚的收入提高了22元。

而华与华最知名的案例,还是蜜雪冰城。

2018年,华与华开始与蜜雪冰城合作时,这个品牌还局限于下沉市场。华杉团队从全球文化母体中提取元素:雪人是全球消费者都认知的符号,“你爱我,我爱你”是全人类通用的情感表达,“甜蜜蜜”也是流行文化中的经典元素。三者结合,诞生了蜜雪冰城的广告歌与logo。

蜜雪冰城火出圈的的广告歌词与logo

起初,蜜雪冰城的设计总监以辞职相威胁,加盟商也反对更换蜜雪冰城的logo。但华杉坚持认为华杉“设计的本质是销售,不是审美”。最终,广告歌传遍大街小巷,蜜雪冰城成功进军中心城市。

在华杉看来,“超级符号”华杉理论的核心,是“不创造新东西,只重组已有认知”。

这与我们传统观念上认知的创意逻辑并不一样。他不认同那些“天马行空”的创意,认为“创意不是灵感爆发,而是方法论的产物”。

在华与华,没有头脑风暴,只有“下苦功”“下血本”。比如华与华的员工每天早晚开会讨论“最重要的成果物”,汇报工作时也强调只能用名词、动词、数量词,不能用一些比较抽象的形容词。

并且,华与华每年将收入的10%投入广告投放。人们经常能在机场、高铁站见到华与华的广告牌——两个创始人双手抱胸,直愣愣盯着路人。

华与华的广告牌

华杉坚定认为,投入广告投放,且需长期坚持。“如果你停止广告投放三年,消费者就会忘记你的品牌,再想重新建立认知,需要花费几倍的成本。”

这种极致的务实,让华与华在创意行业走出了一条“反直觉”的成功之路。华与华的身价也由此水涨船高,华与华从不亲自招揽客户,只等客户揣着钱上门——想见华杉一面,先签约付费,每年600万。

设计low,没审美?

伴随华与华成功的,是从未停歇的争议与质疑。从“600万起步”的高价咨询费,到“设计low”的批评,再到与西贝合作引发的舆论风波,华与华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华与华的定价策略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之一。

“无论客户规模大小,我们的价格都是600万起步。”华杉对此的解释是“价格信号要透明,信号才强”,他认为全中国都知道600万起价,能让客户更清晰地认知华与华的价值。

华与华因与西贝的合作再次陷入舆论漩涡时,华杉连续发布多条微博力挺西贝,并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

华杉在个人社媒上连续发布多条内容力挺西贝

罗永浩也毫不客气地在直播间调侃华与华创始人的大屏广告,“长得不帅还摆酷,超级符号的逻辑是错误的”。

在罗永浩看来,华与华作为乙方,不仅没有帮助西贝化解危机,反而“在边上呼吁他干”,认为华与华的“支招水平荒谬”,并要求华与华的老板尽快跟他道歉,否则就要“深扒”这家公司。

整个事件也很戏剧化,隔天罗永浩就发微博称,华与华老板跟他道歉了,事情就算过去了。

关于设计风格的争议则更为尖锐,许多人批评它的设计low,没审美。大、亮、多,是华与华的设计原则,这种直接甚至有些粗暴的思路令一些企业无法接受,甚至终止了合作。

事实上,面对“设计low”的批评,华杉也曾毫不客气地回应,“批评华与华的设计的没有一个真正的设计大师,真正高水平的设计师没有一个说华与华不好的” 。

他认为,这些批评者陷入了“自我印象管理”的误区。比如蜜雪冰城的设计总监认为使用简单的雪人logo会“降低自己的水平”,而忽略了设计的本质目的是“销售和传播”,“我们的目标不是追求独特的审美,而是让设计能帮助品牌卖货” 。

话糙理不糙,可以看出,华杉是一个很难被外界噪音干扰的人,对自己的理论体系有着非常坚定的信念。

不过,华与华近期再次陷入争议中,多个设计撞脸国外知名品牌logo,比如华与华创作的“得到”猫头鹰logo被指与美国莱斯大学校徽的部分设计相似,七猫小说创作的品牌案例也被指与天猫logo相似。

左:华与华为得到设计的logo,图据华与华官网;右:美国莱斯大学官网展示的logo

像华与华这样的公司,质疑从不会远离,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传统创意公司的一种扣问。

华杉有一个未来愿景——“我们要把‘超级符号’理论推向全球,让中国的品牌理论影响世界。”从目前来看,这个使命远未达成,而“超级符号”的效力能维持多久,在变化的时代中是否依旧“百试百灵”,值得人们持续关注下去。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