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2日-13日,由“医学界”主办的第七届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大会暨2025县域和基层医疗专科建设创新实践展(以下简称“第七届基医会”)在江苏南京举行。本次大会以“智惠基层 健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20余个省份超2000名代表参会,现场气氛
转自:医学界
从“治”到“防”,基医会医防融合分论坛共绘基层健康未来图景。
2025年9月12日-13日,由“医学界”主办的第七届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大会暨2025县域和基层医疗专科建设创新实践展(以下简称“第七届基医会”)在江苏南京举行。本次大会以“智惠基层 健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20余个省份超2000名代表参会,现场气氛热烈。
在13日下午召开的“医防融合:构建未来卫生健康新生态”分论坛中,与会专家从卫健委、疾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家庭医生团队长以及预防保健科负责人的角度展开了全维度的视角分享,并通过一场圆桌讨论进行思想碰撞,共同探讨了如何共同协作,携手构建面向未来的健康新生态。
会议伊始,本场分论坛的主持人——医学界价值医疗研究院研究员宁营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医防融合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基层是“预防先行”主要实践者,疫苗接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方式。
随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展研究中心黄二丹研究员在致辞中强调,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正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医防融合是政策导向与时代命题,需多维度深度融合以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新生态。本次的分论坛聚焦预防疫苗处方、基层卫生、家庭签约服务等热点议题,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期待各方协同、上下联动,真正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构筑全民健康的医疗服务体系保障。
汤苏川副会长:
数驱健康 智服未来 匠定基层
江苏省基层卫生协会汤苏川副会长以“数驱健康 智服未来 匠定基层”为主题,从“汤说四道”四个方面分享了他对医防融合和基层医疗发展的见解。
一、数驱健康:居民健康将实现数字化管理
汤苏川副会长提出“数驱健康”的概念,强调未来居民健康将实现数字化管理,通过全景信息的健康档案,为每个人建立数字人模型,以实现精准健康管理。他指出,健康管理必须基于可信区间的数据,而非碎片化的信息。
二、智服未来:做好全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的准备
他提到,到2035年,国务院AI计划将推动全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届时许多现在认为正确的做法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基层医疗服务将不再侧重于诊断与鉴别,而是聚焦于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健康需求,实现从能力提升到流程规则制定的转变。
三、基层功能定位要调整,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管理
汤会长强调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应从传统的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管理,包括健康体检、接诊分诊等。他提出基层机构应成为居民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通过AI技术实现智能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打造AI社区院
他提出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AI社区院,包括三个关键部件:健康扫描仪、路由器和AI医生。健康扫描仪将对居民健康进行实时扫描,路由器将分类结果推送给相应医生,AI医生将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他预测,未来基层机构将配备少量全科医师和大量能解决居民实际健康管理治疗问题的医师、护师、技师等技能工匠,并借助AI技术实现高效服务。
汤会长还提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从CPU(单项服务)向GPU(多模态服务)再到IPU(人工智能服务)转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他呼吁基层医务人员提升自身能力,利用AI技术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升级,推动基层医疗的智能化发展。
王鹏科长:
防“慢”于未然,筑全生命周期健康防线
青岛市城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负责人王鹏科长在发言中指出,当前我国面临慢性病高发与传染病威胁并存的“双重疾病负担”,医疗系统负担重、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慢病患者因免疫和生理屏障问题更易受流感、带状疱疹等传染病侵害,预防接种是慢病管理的重要延伸。
为此,城阳探索成人预防接种健康处方路径:以政策为支撑,依托省、市相关方案,构建四级公共卫生体系,印发本地实施方案;通过试点先行,选定医疗机构、调研需求、确定疫苗品种;升级信息系统,开发HIS模块并准备纸质处方,实现诊疗与接种信息衔接;组建培训队伍,考核合格发放双证;2024年7月启动接种,后逐步扩围至全辖区、增加疫苗品种,将疫苗推荐嵌入多场景,整合信息至健康档案。
同时,她提及认知不足、系统与支付壁垒、医生资质流程缺失等挑战,展望通过技术与模式创新、政策驱动、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完善工作,强调医防融合核心是提升成人疫苗接种率、推动服务协同,目前已初见成效,未来将继续以疫苗处方为抓手,共同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防线,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陈爱云主任:
基层医防融合 推行疫苗处方
郑州市郑东新区如意湖民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爱云主任围绕“基层医防融合 推行疫苗处方”的主题,重点分享了她所在中心在医防融合模式探索方面取得的成效。她介绍到,中心服务面积21平方公里、管理5.5万人,年门诊量12万人次,计划免疫科年接种近6万剂次,带状疱疹疫苗接种量连续2年居河南省首位,被称为“网红”接种门诊。
在医防融合模式探索上,中心以疫苗处方为重要抓手,组建“上级医院专家+家庭医生团队+社区服务者”体系,推动全专、专科与全科、医疗与公卫“三嵌入”;结合老龄化与慢病加剧现状,针对不同人群开具差异化疫苗处方,如为慢病患者、老年人推荐带状疱疹、流感、肺炎等疫苗,还开展35场疫苗专题培训提升医护能力,并通过多元宣教提升居民接种意愿。
成效方面,2025年5-6月接种量止降回稳,新生儿办本量翻倍,疫苗处方量居郑东新区首位,慢病管理人数、门诊量及患者依从性显著提升,获央视报道及多项荣誉。陈爱云主任同时指出系统联通、医保支付等痛点,展望打通疫苗服务全链条,推动疫苗处方成为医防融合核心枢纽。
张雅萍主任:
家庭签约服务遇上疫苗处方一基层医疗的“双向奔赴”
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社区医院张雅萍主任在分享中介绍,她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28万余常住人口,2024年门诊30.1万人次,拥有糖尿病、针灸推拿科等市级特色科。她聚焦家庭签约服务与疫苗处方的结合,指出家庭医生签约是国家搭建的“熟人医疗”体系,团队通过体检解读建立信任、自媒体运营扩大宣教,打造家庭医生个人品牌,服务1200名签约居民,2025年还开展医防融合实践,推动全科疫苗处方。
她强调,我国慢性病管理形势严峻,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达81.1%[1],相比一般人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分别增加60%、39%[2,3],且带状疱疹会加剧慢病管理难度、增加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4-8]。因此,家庭医生应在诊疗中主动开具疫苗处方,针对50岁以上人群及慢病患者优先推荐带状疱疹疫苗,进口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对≥50岁人群保护效力高且持久,获多领域专家共识推荐[9-13]。
此外,她提出通过建立信任、个性化科普、分享案例数据等方式破解疫苗犹豫,认为家庭医生开具疫苗处方能实现“防治结合”,推动基层医疗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是医防融合的重要实践。
白艳伟主任:
医防融合积极推进疫苗处方的实践探索
石家庄市桥西区东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艳伟主任分享了其所在中心在医防融合积极推进疫苗处方方面的实践探索。她介绍,中心是集预防、医疗、保健等多职能于一体的政府办机构,预防接种门诊为省级示范单位,在岗职工88人,其中全科医生17人,服务约6万辖区人口,老年人占比18.9%。
在医防融合实践中,她指出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负担,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感染性疾病风险大,而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依托石家庄市《预防接种“健康处方”服务工作方案》,中心推进全科疫苗处方:组织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合格者颁证上岗,还制定绩效奖励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如公众号推送、社区义诊、进学校机关宣讲,联动多科室科普疫苗知识;规范处方流程,全科医生诊前评估后开具电子或纸质处方,患者凭处方到接种门诊完成接种。
处方涵盖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疫苗,重点针对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推荐。成效上,通过领导支持、全院联动及精准宣教,提升了公众疫苗认知与接种意愿,推动临床诊疗与公共卫生深度融合,实现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防护的转变,为居民健康筑牢防线。
圆桌论道:
共话基层疫苗处方实践难点与解决路径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雅副主任医师、陈爱云主任、张雅萍主任、白艳伟主任围绕疫苗接种、全科医生的疫苗处方权、慢性病管理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沈雅主任指出,江苏省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管理着大量慢性病患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COPD患者。慢性病患者接种疫苗非常重要,江苏省在推动基本公卫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方面推行了多种举措,如健康体检报告提供疫苗接种建议,并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新方式方法。此外,江苏省还开展了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手段的项目,提高老年慢病患者流感和肺炎疫苗接种率。
陈爱云主任分享了其社区中心在疫苗处方权方面的经验。她提到,社区中心在2023年门诊接种量较大,但2024年接种量大幅下滑。为了推动疫苗处方,社区中心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让全科医生参与疫苗接种工作,并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医生。她强调,提升医生与居民的粘合度和沟通能力是提高居民对疫苗信任度的关键。
张雅萍主任则从临床角度出发,分享了如何打消患者对疫苗的疑虑。她认为,医生应通过提供专业数据和案例来增强患者对疫苗的信任。她还提到,疫苗接种与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疫苗接种建议。
白艳伟主任作为预防接种科的负责人,分享了与全科医生沟通的经验。她提到,可以通过讲解疫苗的重要性、特殊人群的接种需求等,提高全科医生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她还介绍了通过工作群及时更新疫苗信息,确保全科医生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疫苗接种指南。
在讨论中,专家们还提出了在推进全科疫苗处方工作中希望得到的支持,例如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打通信息化壁垒,将疫苗接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并希望国家和政府能够加大对疫苗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疫苗的认知。此外,还强调了营造疫苗接种氛围和绩效激励的重要性,认为这有助于提高医生的积极性。
总结
本次医防融合分论坛围绕“构建未来卫生健康新生态”,探讨了基层医疗在预防接种、慢病管理与数字化服务中的创新实践。与会专家指出,医防融合需以疫苗处方为抓手,通过家庭医生签约、AI技术赋能及政策联动,推动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型。案例显示,郑州、南京等地通过差异化疫苗处方和全科医生培训,显著提升了接种率与慢病管理效果。期待未来能够突破认知与系统壁垒,强化多部门协作,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参考文献:
[1]Su B, et al. J Am Med Dir Assoc. 2022 Nov 10:S1525-8610(22)00783-6.
[2]Lai SW, et al. Medicine (Baltimore). 2021 Apr 23;100(16):e25292.
[3]Steinmann M, et al. Infection. 2024 Jun;52(3):1009-1026.
[4]Warren-Gash C. J Infect Dis. 2018;218(suppl_2):S102-S106.
[5]Marra F, et al. BMC Infect Dis. 2017;17(1):198.
[6]Parameswaran GI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23;76:e1335–e1340.
[7]Parameswaran G et al. Open Forum Infect Dis 2023;10:ofad137.
[8]Muñoz-Quiles C, et al.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17;13(11):2606-2611.
[9]Alexandra D, et al.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24 Dec 31;20(1):2351584.
[10]Data on file ZOSTER-049 study report.
[11]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8): 538-543.
[1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55(12):1033-1040.
[13]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等.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2, 21(1):6-23.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