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老鹅:小月亮带坏西西?老鹅举动确实不妥,让大家各有说法!摘要:老鹅把这段视频放出来,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骂他故意影射前妻,有人心疼孩子被当话题。其实,真正该看的不是那一秒的姿势,而是这一年多里,三个人怎么把“散伙”活成了另一种合伙。
“走路突然学妈妈那样一拐一拐,是跟谁学的?”
老鹅把这段视频放出来,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骂他故意影射前妻,有人心疼孩子被当话题。其实,真正该看的不是那一秒的姿势,而是这一年多里,三个人怎么把“散伙”活成了另一种合伙。
先说西西。小姑娘在广州住了一个月,回来那天穿一身亮黄背带裤,头发被小月亮扎成两个揪揪,像刚出炉的小面包。小李子去接机,远远就看见她蹦跶着冲过来,嘴里喊“叔叔抱”。牟妈妈接过行李,顺手把西西的保温杯塞回包里,动作熟练得像每天重复一百遍。没人提“妈妈怎么没来”,但西西的背包里多了一只毛绒鹅,是小月亮连夜买的,说“让它替我看着你”。
再说老鹅。他现在的日子像开了倍速:白天拍短视频,晚上直播带货,后台数据蹭蹭涨。新房子装修到一半,他蹲在客厅比划儿童角,“这里放西西的绘本架,那里给她留一面涂鸦墙”。小雨在旁边递螺丝刀,偶尔插一句“粉色会不会太腻”,语气像已经住了十年。有人问什么时候办酒,老鹅摇头:“先把西西的幼儿园搞定,婚礼不急。”
小月亮呢?湖南的康复中心每天三点结束,她去江边跑步,耳机里放的是西西录的“妈妈加油”。社交账号半年没更新,最近突然发了一张晚霞,配文只有两个字:慢慢。粉丝在底下刷“月亮姐快回来”,她没回,但点了个赞。
最微妙的是牟妈妈。婆媳俩的微信置顶还是对方,视频通话每周两次,话题永远围着西西:今天吃了几碗饭,新学的儿歌跑调到第几个音。小月亮说“阿姨您别累着”,牟妈妈回“西西乖得很,你安心养身体”。没有一句提到老鹅,却句句离不开老鹅。
所以,当老鹅拍下西西走路那一秒,他或许真没多想。就像普通人随手记录孩子第一次自己系鞋带,只是这次鞋带变成了“像妈妈”。评论区吵翻天,他却私信小月亮:“要不要一起带西西去复查?医生说可能是生长痛。”小月亮回了个“好”,再加一句“别让她走太多楼梯”。
散伙之后还能这样说话,挺难得的。不是复合,也不是作秀,只是把“我们”拆成了“我和你”,但“西西的爸爸妈妈”这个称呼永远留着。就像牟妈妈炖的那锅藕汤,每次多盛一碗放冰箱,标签写着“月亮的那份”。
有人问:这样不累吗?老鹅在直播里笑:“累啊,但西西今天说想妈妈,我难道告诉她‘你别想’?”弹幕刷过一排“泪目”,他低头继续削苹果,果皮连成一条,没断。
故事到这里,没有大团圆,也没有撕破脸。只有三个人在各自的生活里,把“分开”活成了另一种“在一起”。西西的走路姿势过几天就正常了,但那只毛绒鹅会一直坐在她的床头,像个月亮形状的提醒:爱可以换种方式继续亮着。
下次如果刷到老鹅的视频,别急着骂。先听听背景音里有没有西西的笑声,再想想,成年人最体面的告别,大概就是把“我们”悄悄升级成“我们仨”。
来源:灿烂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