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完成了?很少有人想到这样的技术这么快用上了。很多人还记得一位很出名的海军少将曾经说,这种新技术不会那么早出现在实际装备上,更不会在二三号航母上用。但事实已不同。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完成了?很少有人想到这样的技术这么快用上了。很多人还记得一位很出名的海军少将曾经说,这种新技术不会那么早出现在实际装备上,更不会在二三号航母上用。但事实已不同。
张召忠,很多人都会提起他。他以前说:“核动力航母很遥远,10万吨级很难造,电磁弹射更是不可能。”过去这些预判和今天的现实摆在眼前。大家再看他那些话,开始有人觉得,他并不是像想象那样“满嘴跑火车”,而是懂的比普通人多。他被称作“局座”,能在央视节目里谈军事又不让人厌烦,这本事真不是一般人有。
张召忠不是一路顺风,他出生在河北沧州的农村。1952年,家里情况很普通,父母是地里干活的农民,后来父亲做了土改干部。从农村出来,读完盐山中学机械电子专业,他在1970年参军,选了海军。那时候中专学历在部队里算“高材生”,领导让他去北大读书。
他在北大学的是阿拉伯语。1979年学成出国做翻译,去了伊拉克。那边环境不好,经常有战事。他回国后进了海军装备论证中心,自己加学了英语和日语。后来升职副研究员。1992年进入央视《军事天地》栏目,这也是他第一次正式出现在电视上。
1993年他升任大校,不久后调到国防大学做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且成了海军少将。身边有人好奇他为啥升得这么快,有些资料没说明白,但可以确定,他在海军装备领域做了重要贡献。这不是空穴来风。
年纪渐长后,国家让他多上电视,负责给大众讲军事知识。他开始讲得很认真,很专业。但他发现很多内容大家听不懂。于是他改变了方式,讲得简单有趣。他经常用“白话”解释武器和战略,让人听着觉得亲切又好笑。很多人记得他在《防务新观察》的“唱衰”中国实力,就是希望麻痹对手。
渐渐地,“战略忽悠局”成了大家对他的称号。他说过“三大理论”:海带缠潜艇、雾霾防激光、陨石砸航母。听起来不靠谱,但他用自己的知识把这些说清楚了。
有次他在节目里讲,中国沿海有渔民养海带,还在海里撒渔网,这让美国核潜艇不敢靠近,因为怕螺旋桨被缠住。美国人觉得这荒唐,嘲讽了很久。但是2016年,渤海的美军核潜艇真的被渔网缠住,网络疯传照片。美国人只能向中国求助。这事让网友也惊呆了。
现实比理论更有力量。一句话,竟然在现实变成了事实。张召忠这点很多人佩服。
其实他最厉害还是“忽悠美国”的一回。2009年,外媒传中国研究新型四代机。大家担心美国会加紧制裁,到时候发展起来困难。他在电视上说:“中国研制的是‘歼10改’,不是美国的四代机,不是俄罗斯的五代机,最多三点七八水平。”美国一听,也就放心,把F-22生产线直接拆了,投资移到别的部门。谁想2年后中国的歼20出来了,这性能远超“歼10改”。美国想重新造F-22,成本高到吓人。
一句话带来的结果,美国付出大成本,中国争取了发展时间。这也让“战忽局局长”的名号坐实。有时候,一句看起来普通的话,能起到大作用。
他评价过航母和电磁弹射。他说这种技术开发难度大,要很多年,但003号福建舰现在已经用上了。这说明他掌握的信息比外界多,经常“忽悠”,让注意力转移。
那三大名言流传很广。“海带缠潜艇”“雾霾防激光”“陨石砸航母”一度变成网友玩梗的素材。可是有些梗真的就是后来被现实验证,无意间成真了。
张召忠在军事科普节目上普及军事知识。他不把话讲复杂,也不端架子,只用简单例子,让大家容易听懂。他讲得很有特点,很多人在网上评论他,用“段子手”、“局座”、“战忽局长”各种称号。他自己也坦然接受。
节目里他跟其他专家不一样,不是摆数据,也不是列条框。他提出些看起来“稀奇”的看法,旁边人还有时不理解。但后面事实慢慢都跟他说的方向一样了。
通过这些年,张召忠给大众造成印象就是,他经常讲看似离谱却被证实有道理的事。很多网友说,他就是“用段子讲军事,让科普变得有趣”。
军事圈有人觉得,他的风格有时候会让专业人看不惯。但也承认,他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和喜欢军事。
他活跃的这些年,正是中国军事快速发展时期。93阅兵展示了很多新型装备。社会环境变了,越来越多的人能通过他的方式接触到新技术,对军事实力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网络上经常用“局座打脸论”“战略忽悠”做成表情包和段子,甚至成为流行语。大家会等他新的节目的发言出现,乐此不疲。只要他出现,话题就能变多。
张召忠这些年用简单的语言传播军事知识,为中国军事科普推波助澜,也意外用“战忽”让对手误判。很多理论,被现实证明不算离谱。他的风格让人印象深刻。
来源:星星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