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3日下午,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举办。与会领导与专家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保护与数字浪潮的时代交汇”等作主题演讲、交流展示与圆桌对话,共同讨论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创新应
23日下午,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举办。与会领导与专家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保护与数字浪潮的时代交汇”等作主题演讲、交流展示与圆桌对话,共同讨论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创新应用。让我们共同了解嘉宾们的精彩观点吧——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美国全国委员会主席道格拉斯·寇莫(Douglas C. Comer)以“遗产地的科学保护与数字化管理(Scientific Protection and Digital Management of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Sites)”为题演讲。卫星、固定飞机和无人机携带的传感器提供了越来越有用的监测景观变化和突出潜在过程的数据。一些监测可以使用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的成熟的卫星系统来完成,它们可以告诉我们景观是如何在几十年里发生变化的。这些卫星收集许多波段的数据,每个波段或组合使用的波段可以提供多种信息,包括植被的健康状况和类型、水体和被淹没区域的位置,以及建筑物导致的热点区域。现在有多光谱卫星每隔几天就从同一个地方收集数据。部分卫星搭载了合成孔径雷达(SAR)传感器,这种设备即使在太空也能捕捉地表细微变化和地形起伏。需要关注的影响是指那些会削弱各遗址核心特征要素的破坏性因素,最关键的是那些在自然与人文活动交汇的宏观尺度上采集数据的监测手段。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多样化监测工具,能够有效追踪这些特征的受扰情况。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以“数字故宫:百年故宫博物院的创新实践”为题演讲。故宫博物院是一部多元民族融合和文明交流互鉴的活态史书,它的古建筑和195万件套的藏品生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新时代故宫博物院的使命就是真实完整地并负责任地传承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四个故宫”建设为支撑,力争尽快建成国际一流的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和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希望依靠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故宫九大场景的应用,最终实现对古建筑的保护、文物展厅的管理,以及对观众的服务。面向未来,希望以数字孪生技术手段,以文物标准化的建设,以“文化+科技”等,使得“数字故宫”不断赋能现实世界的故宫,能够使得它永久保护、永续利用、万世流芳。
法国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副主席索菲·罗特科普夫(Sophie Rotkopf)以“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Protection et management de l’héritage culturel mondial en France)”为题演讲。以法国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6处遗产地为例,介绍法国“文化遗产总目录”管理制度。该目录的使命是普查、研究并推广所有具有文化、历史及科学价值的人类创造物。以及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的专项措施,为遗产地、遗产工作者及遗产发展项目提供资助,推行“遗产保护计划”(资助修复可行性研究)、“区域合作协议”(国家、大区和省联合资助)。为保护肖维岩洞的岩画与岩刻,建造了复制品“肖维2号岩洞”用于接待游客,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进行解说。
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围绕“古都新韵:北京东城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实践”分享展示。以系统思维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在保护对象上突出全要素,在保护主体上突出全覆盖,在保护过程中突出全周期。系统性保护的着眼点在于“整体保护”,就是“观全局,构建共生体”。系统性保护的支撑点在于“多元参与”,就是“大家的事,大家齐上阵”。系统性保护的落脚点在于“价值激活”,就是“算大账、不纠结小账”,让文化遗产实现“传下去、用得好、活起来”的良性循环。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围绕“‘数字敦煌’建设”分享展示。敦煌研究院“一院六地”的管理和运行格局,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探索数字化保护,以期实现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生动实践。2016年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资源库”正式上线,实现了30个洞窟高清壁画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2022年上线了“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实现文化资源的安全高效流动。先后上线的“数字藏经洞”云游戏和“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让数字复原的藏经洞文物数据实现了科学管理和开放共享。
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主任金锡彬围绕“‘云上中轴’文化遗产保护全民行动”分享展示。北京中轴线以开放共享的科技生态,激活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云上中轴”项目以科技为笔,书写北京中轴线保护的“数字答卷”,不仅是文化展示平台,更是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的入口。通过“数字打更人”功能,实现“人人可巡查、人人可守护”。以数字技术助力公众参与,为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来源:北京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