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的家乡,把谜语叫做“闷儿”,出谜语叫“破闷儿”,猜谜语叫“猜闷儿”。常常有人会说“破个闷儿给你猜”。
说说谜语
作者 于顺民
在我的家乡,把谜语叫做“闷儿”,出谜语叫“破闷儿”,猜谜语叫“猜闷儿”。常常有人会说“破个闷儿给你猜”。
把谜语叫“闷儿”是很有道理的。您想:接到谜语题目,就要闷头去猜;没猜出时,就觉得闷;猜到了谜底,大多数人会闷头一笑,没人会高兴地大笑!因为毕竟这不是什么大胜利!
不过,我觉得这里面多少也有不合理之处。本来出谜题就是“出”闷儿,怎么能叫“破”闷儿呢?只有猜出才能叫“破”了这个闷儿呢!
合不合理的,先说上几句再说。小时候奶奶给我破了不少闷儿,比如她曾给我破了下面这个闷儿:
一匹老马,四脚扎撒,
囫囵吞人,肚里说话。
扎撒,家乡土话,意为四蹄撑开,此谜底是”房子”。虽然直白不文,但是却非常传神!
闷儿往往带有些许朴素的美,甚至于有点野性。比如下面的谜语:
好大的肚子没有腿,
好大的脸面只有嘴,
张之大嘴它要肉吃,
扳过来呲它一肚水。(谜底:尿壶)
家乡人把这种尿壶叫做“尿憋子”或者叫“尿瘪子”,有的人还叫它“老太太尿瘪子”。有一句歇后语说:“老太太尿瘪子_管呲!”。何等风趣、何等形象!
在我的家乡,这个“呲”字有几种含义:一种是“申斥、呵斥”一类含义,又可写作“呲哒”,比如说“你这样做,是成心打算挨呲呀”!又如“你不用委屈啦,一会儿我就去呲哒他”!
还有一种含义,是“露出来”的意思,如“狗呲着牙跑过来了”!,又如“这是什么棉衣,都呲出花来了”!
“呲”还有“液体喷出来”的意思。如“水从管子里呲出来了”、“血往外直呲,真是吓死人了”!上面歇后语的例子,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题目是《说说谜语》,就不能只聊几句闲篇儿,还得拿点儿干货出来:举几个谜语的例子吧。
我有一张床,
坐个转轮王。
周游百家见识广,
渡过黑水洋。(打一工具)
谜底:木工用的“墨斗”。注意,现在的孩子可能不认识这是个嘛玩意儿?因为现在这种古老的木工工具基本上不大看得到了!
还有一则谜语说道:
我有一张琴,
琴弦肚里呑。
用时弹尽天下曲,
弹得雪纷纷。(打一工具)
谜底还是木工墨斗。这里用“曲”字表示弯曲,因为墨斗的用途就是把弯曲弹出直线。随后必定是依线锯木,自然会落下木渣,岂不就是“雪纷纷”呐!
另一则谜语采用拟人的手法,谜面说:
小小诸葛亮,
独坐中军帐。
摆开八卦阵,
要捉飞来将。(打一动物)
谜底是“蜘蛛”。“诸”谐音“蛛”字,蜘蛛呆在八卦形的蛛网中间,张网等待飞来之虫被捉,何等贴切生动!
还有一则谜语故事说,有个卖醋的小老板主顾不多,挣钱艰难。一个教书先生说“我帮你打开销路吧!”小老板说“你怎么帮我?难不成你动员学生家长都来买醋吗?”先生说“看我的吧”!说毕写了一张招牌,並写出一则诗谜,四句诗打四个字,诗谜写道:
一人一口一个丁,
竹下有寺没有僧。
男女婚配得贵子,
二十一日酉时生。
原来那谜底是“何等好醋”四字。众人观者如堵,自然生意大有起色!
摘录几则“打一字”的谜语,以结束本文並示范一下猜谜的例子。
众——会意为“人多”,底为“侈”;
九点——形为“九字加一点”,射“丸”;
一日——“一”变形作“|”加“日”成“旧”。
七人——七字加立人“亻”,为“化”字。
三十——三个“十”合之为“卉”。
斧头——“斧”字的头则为“父”。
领奖台——“凸”字就象领奖台的模样。
马三立——“驯”,“三”立起来成“川”。
牛角刀——“牛、角、刀”组成“解”字。
(写于2025.9.21)
作者简介:于顺民,男,1944年9月出生。曾读于山东大学62级数学系,毕业后入伍。曾荣获科技成果三等奖,获聘高级工程师。历任技师、专业组长、室主任、训练处处长等职务。1990年转业到地方某单位任处长等职务,2004年退休。喜爱读书写作,常有作品发表。
来源:丰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