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快板《网络安全护卫军》的节奏响彻现场,当吕剧《马大保上网记》用传统唱腔拆解网络陷阱,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滨州市主题活动,正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核心,勾勒出“政企协同、全民参与、文化赋能”的网络安全治理新图景。这场集“先进表彰、案例警
当快板《网络安全护卫军》的节奏响彻现场,当吕剧《马大保上网记》用传统唱腔拆解网络陷阱,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滨州市主题活动,正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核心,勾勒出“政企协同、全民参与、文化赋能”的网络安全治理新图景。这场集“先进表彰、案例警示、文艺传播”于一体的活动,不仅是知识普及的平台,更是滨州构建网络安全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网络安全的防线,始于“专业力量”的坚实支撑。滨州通过授旗网络安全应急服务支撑单位、表彰先进单位与个人,将企业技术优势与政府监管职能紧密衔接——北京天融信、深信服等企业的技术支撑,与滨城区委网信办、博兴县委网信办等部门的一线治理,形成“技术防御+行政监管”的双重屏障。这种“政企联动”模式,既让应急响应更具专业性,也让网络安全治理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为应对复杂网络风险提供了可靠保障。
更具深意的是,滨州将“文化基因”注入网络安全传播。摒弃生硬说教,转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吕剧等传统艺术形式,把“防范电信诈骗”“保护个人信息”等专业知识,转化为朗朗上口的唱词、生动鲜活的剧情。当老戏骨用吕剧演绎“老人识破网络骗局”,当青少年跟着快板节奏熟记安全口诀,网络安全知识便突破了年龄与圈层的界限,真正走进百姓心里。这种“文化+网安”的创新表达,让安全理念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可感、可学、可践行的生活智慧。从本质上看,滨州的实践印证了“网络安全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系统工程”。无论是550余名参会者涵盖“政企校媒”的多元构成,还是“案例展播+互动体验”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都指向同一个核心:数字时代的网络安全,既需要专业力量搭建“防火墙”,更需要每一位网民筑牢“思想防线”。正如朗诵《筑牢安全防线,共绘清朗家园》所传递的,只有当技术、监管、文化、群众形成合力,才能构建起真正的“网络安全共同体”。
滨州网安宣传周的价值,远超一场活动本身。它为地方网络安全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思路:以专业力量夯实基础,以文化创新打破壁垒,以全民参与凝聚共识。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这样的实践无疑为筑牢全国网络安全防线,提供了“滨州方案”。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