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师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16:32 1

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齐达编辑|王娜娜初审| 高亮

文| 齐达

编辑|王娜娜

初审| 高亮

说起张雪峰,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

这个曾经红遍全网的考研名师,从默默无闻的辅导老师一路爬到教育圈的顶端,拥有千万粉丝,创办教育公司,甚至当上了人大代表。

可短短几年时间,他就从众人追捧的"张老师"变成了人人喊打的争议人物,最终账号被封,跌落神坛。

一个原本帮助学生圆梦的老师,怎么就成了众矢之的?

2007年的北京,房价还没有现在这么疯狂,但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在这里立足依然不容易。

张雪峰就是那个时候来到北京的,揣着郑州大学的毕业证,在海淀区的城中村租了间小房子,月薪只有2000块钱。

这个1984年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年轻人,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他日后会在教育圈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那些年的张雪峰很普通,就是个在考研辅导机构里默默工作的小老师,每天面对着一群想要改变命运的学生,讲着那些枯燥的考研知识点。

从2007年到2016年,整整九年时间,张雪峰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当考研辅导老师。

这九年里,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摸透了考研这个行业的门门道道。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能把复杂的考研信息说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们听得明白记得住。

2016年6月,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名为《7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

视频里,一个戴眼镜的东北男人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34所985高校的特点、优势专业、就业前景等信息讲得清清楚楚。

这个人就是张雪峰。

这个视频火了,火得一塌糊涂。

网友们被张雪峰的讲解方式吸引了,他不像其他教育专家那样说话文绉绉的,而是用最接地气的话语,把那些高大上的大学说得像邻居家的孩子一样亲近。

视频播放量节节攀升,张雪峰的名字开始在网上传播开来。

趁着这股热度,张雪峰在2016年9月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你离考研成功,就差这本书》。

书一上市就卖得很好,这让他尝到了网络红人的甜头。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辅导老师,到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红老师,张雪峰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转变。

网红之路开启后,张雪峰的事业开始进入快车道。

他不断制作各种教育内容的视频,分析各个大学的优劣势,给考生们提供报考建议。

他的粉丝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2021年,张雪峰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举家搬迁到苏州,创立了自己的教育科技公司。

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达到了1000万元,这对于一个从月薪2000元起步的北漂青年来说,无疑是人生的巨大成功。

在苏州的日子,张雪峰的事业达到了顶峰。

他不再只是个考研辅导老师,而是一个真正的教育企业家。

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他本人也频繁出现在各种节目中,包括《求职高手青春季》《火星情报局》等热门综艺。

2023年,张雪峰的社会地位达到了新的高度。

他当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这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誉。

同年,他还被任命为山东临清市招商大使,这意味着他的影响力已经从教育圈扩展到了地方经济发展领域。

那个时候的张雪峰,可以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从一个普通的考研老师,到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再到成功的企业家和人大代表,他的人生轨迹堪称励志典范。

许多人把他当作成功的象征,年轻人的榜样。

走红之后的张雪峰,说话风格变得越来越犀利。

在直播间里,他经常对某些大学和专业进行严厉批评,有时候用词相当尖锐。

他的这种"毒舌"风格,一方面吸引了大批粉丝,另一方面也开始招致争议。

张雪峰的直播间里,经常能听到他对各种大学和专业的点评。

他会直接告诉观众,哪些学校不值得报考,哪些专业就业前景不好。

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让很多家长和学生觉得很实用,因为他说的都是大实话,是其他人不敢说或者不愿意说的内容。

他批评过齐齐哈尔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虽然后来道歉了,但这种做法已经为他后来的争议埋下了伏笔。

他的粉丝们喜欢他的直接和真诚,觉得他是在为考生们着想,说出了教育行业的真相。

随着影响力的增大,张雪峰的言论也变得更加大胆。

他不再只是简单地介绍学校和专业,而是会给出非常具体的建议,告诉学生们应该选择什么,应该避免什么。

这种指导性极强的内容,让他在粉丝心中的权威地位越来越高。

真正让张雪峰陷入巨大争议的,是他在某次直播中对新闻专业的评价。

当时有一个理科生考了590分,想要报考新闻专业,张雪峰直接建议不要报考,理由是新闻专业毕业生中有80%的人最终都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这句话一出,立刻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新闻专业的师生们纷纷站出来反驳,认为张雪峰的说法是对新闻专业的侮辱和误解。

很多新闻系的教授和学生都表示,新闻专业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不能简单地用就业率来衡量。

重庆大学教授张小强更是公开发文批评张雪峰,认为他的言论误导了公众,对新闻专业造成了不公正的伤害。

这场争论很快从专业讨论演变成了网络上的口水战,支持张雪峰的人和反对他的人分成了两个阵营,在网上激烈争论。

这次争议的影响远超张雪峰的预料。

他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在给学生们提供实用的建议,没想到会触动这么多人的神经。

新闻专业的问题只是一个开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张雪峰的其他言论,发现他的确说过不少争议性的话。

新闻专业争议之后,张雪峰发现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不仅要面对新闻界的批评,还要应对来自其他被他批评过的高校的压力。

兰州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高校都曾被他在直播中点名批评,现在这些学校也开始采取行动。

一些高校甚至给张雪峰发了律师函,要求他为自己的不当言论公开道歉。

这些律师函的出现,让张雪峰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不再只是面对网络上的口水战,而是要承担法律责任。

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

有人说他制造教育焦虑,误导学生和家长;

有人说他为了博取关注度而故意说一些极端的话;

还有人质疑他的专业能力,认为他没有资格对这么多大学和专业指手画脚。

曾经支持他的一些粉丝也开始动摇。

他们发现,张雪峰的某些言论确实过于绝对化,缺乏客观性。

特别是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母校或者专业被张雪峰贬低时,心情变得非常复杂。

2025年5月31日,这个日子对张雪峰来说注定是难忘的。

在那天的直播中,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和质疑,张雪峰再也无法保持平常的镇定。

他在直播间里情绪失控,流着眼泪哽咽地说:"我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这句话道出了他内心的委屈和无奈。

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在说实话,为学生们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却因此得罪了太多的利益群体。

那些被他批评的高校,那些与他观点不同的教育专家,都成了他的对手。

直播间里的张雪峰看起来非常疲惫,完全没有了以前那种意气风发的样子。

他的眼泪让很多粉丝感到心疼,但也有人觉得这是他应该承担的后果。

毕竟,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说话是需要负责任的。

这次情绪崩溃的直播,成了张雪峰网红生涯的转折点。

不久之后,他的账号被封,这个曾经拥有千万粉丝的教育网红,就这样从网络上消失了。

从月薪2000的北漂青年,到千万级企业家,再到账号被封的争议人物,张雪峰的人生经历了巨大的起伏。

他的故事让人思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平衡说真话和负责任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追求关注度和保持客观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结语

张雪峰的故事其实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当今网络时代的复杂性。

他确实帮助了很多学生了解真实的教育信息,但也因为说话过于绝对而伤害了一些人。

每个人对他的评价都不一样,有人觉得他是敢说真话的好老师,有人认为他是制造焦虑的网红。

不管怎样,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网络上拥有话语权的人,更应该谨慎地使用这种权力,因为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到很多人的命运。

来源:金张许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