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聊城・青海刚察复明行”公益行动:跨越山海续约定,高原再送光明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4:33 1

摘要:鲁青一家亲。近日,2025“聊城・青海刚察复明行”公益活动举办,来自聊城的医疗团队第六次前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为当地饱受白内障困扰的群众送去免费复明手术。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6日讯 鲁青一家亲。近日,2025“聊城・青海刚察复明行”公益活动举办,来自聊城的医疗团队第六次前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为当地饱受白内障困扰的群众送去免费复明手术。

千里奔赴,三重考验下的初心启程

9月15日清晨,聊城爱尔眼科医疗队的成员们集结,满载多次清点完的手术显微镜、医疗器械与药品后,正式踏上前往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的征途。这趟路程,从一开始便伴随着“路、语、氧”的三重考验——横跨多省的行程中,队员们既要克服长途奔波的疲惫,更要提前适应从华北平原到青藏高原的气候与海拔;想到即将面对的沟通难题,队员们还特意提前学习了“你好”“哪里不舒服”等常用的藏语词汇。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9月16日下午,医疗队终于抵达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刚下车,凛冽的高原风便扑面而来,头疼、胸闷、高海拔缺氧的考验比预想中来得更快,但考虑到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队员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之中,大家眼中只有“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这一个目标,用专业与敬业诠释着医疗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9月17日,术前检查正式启动。刚察县人民医院的诊室外,早早排起了各族群众的长队,有的老人由子女搀扶着,有的患者甚至特意从周边乡镇赶来。面对部分同胞汉语交流有限的情况,医疗队联合刚察县人民医院抽调的藏汉双语骨干,逐句翻译确认病史,从眼压测量到裂隙灯检查,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下巴放在这上边”“别紧张,很快就好”,温和的叮嘱与耐心的沟通,让诊室内的紧张感渐渐消散。

9月18日,白内障手术如期开展。手术室里,高海拔带来的缺氧症状持续困扰着大家,头疼、四肢无力、胸闷、喉咙干痛成为常态,手术团队却没有停下手中的操作;手术室里更具挑战的是,当地群众因海拔较高,长期在强紫外线环境下生活且饮食以肉食为主,白内障多发展至成熟期,部分患者还伴有角膜变性等复杂病情,进一步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面对这些挑战,医疗队展现了高超的专业技术和高度的责任担当,术前反复研讨方案,术中精准操作,用专业与毅力扛住了所有压力。

“第一天对眼睛进行了检查,第二天做了手术,今天揭开纱布,让我眼前一亮,真的特别感谢山东的医疗团队。”刚察县沙柳河镇恩乃村的患者多列在术后复查现场感激地说道。

复查过程中,一位年过九旬的藏族老人特别引人注目。她是本次“青海刚察复明行”中年龄最大的患者,当术后视力得到有效恢复后,一家人激动地握着医护人员的手,感激他们帮助老人的眼睛“重获新生”。

“给我们带来幸福,让我们重见光明,真的特别感谢!” 刚察县吉尔孟秀脑贡麻村的村民柔巴道出了所有受益患者的心声。

技术传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除了临床诊疗,医疗队还通过手术示教、病例研讨、设备操作培训等方式,为刚察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医护人员开展培训。在手术期间,邀请当地医生全程跟台,从切口设计、晶状体超声乳化到人工晶体植入,每一个关键步骤都详细讲解操作要点与风险把控;术后,结合病例复盘手术细节,解答当地医生的疑问,帮助其积累眼部检查经验。

同时,还开展了眼科AB超使用培训。从设备原理、参数调试,到临床应用中的图像解读、检查技巧,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示的方式,确保当地医护人员能独立掌握这项基础且关键的眼科检查技术,为后续当地眼病检查与诊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光明续航,鲁青情谊的深厚积淀

9月20日上午,医护人员乘车返回聊城时,数十名群众自发等候在刚察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前,双手为医护人员送上哈达,用当地高贵的礼节表达着心中的谢意和祝福,还有患者为医疗队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聊城・青海刚察复明行’始于2020年,医疗队已六上刚察,累计筛查患者1000余人,为278人免费手术。未来,我们将延续这份跨越山海的光明约定,一年又一年,将温暖延续。”聊城爱尔眼科医院CEO朱平阳说。

闪电新闻记者 左新新 程运洋 通讯员 刘鑫娅 刚察报道

来源:去重新开始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