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下午,岳阳市知名学者、文学评论家余三定教授应邀来到市文联,为本地文学爱好者讲授了一堂生动的文学评论课。此次活动由“洞庭南路记忆”与“巴陵老街故事”两个微信公众号联合主办。
岳阳晚报9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仇玉姣)9月25日下午,岳阳市知名学者、文学评论家余三定教授应邀来到市文联,为本地文学爱好者讲授了一堂生动的文学评论课。此次活动由“洞庭南路记忆”与“巴陵老街故事”两个微信公众号联合主办。
余三定是湖南理工学院二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并曾担任湖南理工学院校长、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岳阳市文联主席等重要职务。他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深耕数十年,学术积淀深厚,且始终密切关注地方文化的挖掘与传播。
讲座中,余三定以“文学批评的多种角度”为题,开宗明义地指出,文学评论切忌面面俱到,关键在于选择一个独特而精准的切入点。评论文章无需对作品进行全方位扫描,聚焦于某一特定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往往能取得更佳效果。
余三定系统梳理并深入阐释了可供选择的多种评论角度。
其一为主题角度,他以何立伟的《白色鸟》、契诃夫的《苦恼》以及鲁迅的《明天》为例,生动说明了如何通过解读作品的核心主题来把握其思想内涵。
其二为人物角度,他特别推崇明末清初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以其对人物形象的精妙分析为例,展现了从人物入手解读作品的魅力。
其三为情节角度,他再次借金圣叹之口,比较了《水浒传》与《西游记》在情节安排上的高下,指出内在逻辑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性。
其四为场面与细节角度,他重点分析了《水浒传》中潘金莲称呼武松从三十九次“叔叔”到突然改口为“你”的经典细节,揭示了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心理、推动叙事的巨大能量。
其五为风格角度,他以湖南本土戏剧作家吴傲君的系列喜剧作品为例,说明了把握作家整体风格对评论的重要性。
最后,余三定特别强调了选择独特角度的必要性。他表示,对于已被反复评论的经典作品,评论者更应努力寻找新颖、与众不同的视角,以实现批评的创新和价值。
本次讲座现场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与会者纷纷表示,余教授的讲座内容翔实、案例生动、深入浅出,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文学评论的实用方法和新颖视角,更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文学与故土记忆、岁月情感的内在联系,激发了创作与思考灵感。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也为提升本地文学爱好者的鉴赏与评论水平,推动岳阳地方文化氛围的营造起到了积极作用。
来源:岳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