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傍晚时分,68岁的王阿姨坐在小区长椅上,身边放着刚买回来的包子和菜叶。她叹了口气,自言自语:“怎么近来总觉得腿软、头晕,连看手机的劲儿都没有了?”隔壁老陈一听,赶紧插话:“你啊,年纪大了,吃得清淡点就行。我这把年纪,最怕‘乱补’。”
傍晚时分,68岁的王阿姨坐在小区长椅上,身边放着刚买回来的包子和菜叶。她叹了口气,自言自语:“怎么近来总觉得腿软、头晕,连看手机的劲儿都没有了?”隔壁老陈一听,赶紧插话:“你啊,年纪大了,吃得清淡点就行。我这把年纪,最怕‘乱补’。”
可是就在本月体检日,医生却直摇头:“你们都以为自己的饮食健康,可身体非但不是‘补多了’,恰恰相反,你们普遍还缺6种营养素!尤其进入老年后,更容易‘缺上加缺’。”王阿姨一愣:“咦,我明明三餐都有,怎么还缺营养?到底我算不算老人?”是的,这也是无数家庭的共同疑问:营养不良在“吃得好”的今天,为何还大面积存在?到底几岁算“老人”?哪些营养素是真正该补的?这些被轻视的隐形缺口,正在无声影响着几十万家庭的健康幸福。本文将为你揭开答案,尤其是第4类营养素,很多人“缺了都不知道”。
许多人会觉得营养搭配是“年轻人”的事,老了少吃油盐糖才养生。事实上,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五分之一,而“老人”(多数学界将60岁及以上人群界定为老年人)却普遍存在营养缺乏。不仅因为年龄带来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还有口味变化、牙齿咀嚼变差、饮食结构过于单一等因素。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国人都没能达到关键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以下这6类营养素,是最容易“不够用”,却最难被意识到的健康隐患:
钙:每日推荐摄入约800毫克,但中国成年人实际平均摄入不足一半,仅有366.1毫克。缺钙直接影响骨骼健康,甚至导致骨质疏松、腰酸腿软等问题。
维生素D:摄入严重偏低,尤其是北方及长期室内人群,超五成老人维生素D缺乏,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随之而来。
B族维生素:数据揭示,10个老人有8个缺乏B1、B2,疲劳、食欲差、神经问题更多见。
维生素A:实际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60-70%。老人夜盲、皮肤干燥、免疫力减弱往往与之相关。
锌:是人体酶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基础,调查显示,超半数中老年人锌摄入不足标准,表现为味觉减退、创口愈合慢。
膳食纤维:人均摄入仅10.8克/日,远低于25-30克/日的推荐值。便秘、肠癌风险增加,和这个营养底子有关。
你会发现,即便餐桌上有鱼有肉,仍无法保证“真正健康”。老人群体尤需关注:不是多吃,而是吃对!
无数研究证据表明,长期缺乏上述营养素的老年人,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变化。如果及时、科学补充,健康收益超乎想象:
骨骼健康改善:钙和维生素D双管齐下,能让骨密度提升,腰腿有劲。协和医院相关数据显示,补钙、补D组骨量流失率下降12.6%,骨折风险更低。
免疫力增强:维生素A和锌摄入充足,病毒感染率显著下降。流感季期间,补锌者感冒率降低32.5%。
消化与代谢更顺畅:足够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消化酶分泌更活跃,大便通畅,饭量恢复,有活力。
视力、皮肤、神经系统维护:维生素A、B族维生素对眼花、夜盲、皮肤干燥和睡眠质量有明显帮助。
心脑血管保养:膳食纤维摄入足,不但降血脂、降血糖,对预防冠心病、2型糖尿病有积极作用。数据证明,每增加5克纤维,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7%。
最容易被忽视的,正是这些“低调的健康守护神”。尤其是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很多人直到检验报告时才发现缺乏,届时已出现骨痛、乏力或神经症状,不可大意。
有的人担心“乱补反受害”,也有人盲目吃补品,结果吃了等于没吃。科学建议如下:
钙:每天1-2杯奶类或奶制品(100克含钙约100毫克),或吃连骨小鱼、虾、芝麻酱、深绿蔬菜等。对乳糖不耐者,可选酸奶、奶酪或豆制品。细水长流地补,比“猛吃”更有效。
维生素D:最实用的是晒太阳——中午11点到下午3点前,每次日照面部和双臂5-30分钟/周3次。饮食可多选鲑鱼、蛋黄、动物肝脏。遇到严重缺乏,可遵医嘱适量补充维生素D制剂。
B族维生素:主食粗细搭配,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禽蛋都要摄入。熬粥不加碱,少用高温或油炸方式烹饪帮助保留B族维生素。80%以上老人一项都“吃不够”。
维生素A:动物肝脏、蛋黄、深色蔬菜富含维A或胡萝卜素。每周吃一次动物肝脏、每天搭配胡萝卜、红薯、深绿叶菜,能有效预防夜盲、干眼等。
锌:多摄入贝类、瘦肉、海鲜和坚果。男性推荐摄入量15毫克/日,女性12毫克/日。味觉减退、创伤愈合慢可能是“隐性缺锌”信号。
膳食纤维:每日全谷物占三分之一主食,蔬菜水果总量≥500克/日,粗粮、豆类也要搭配。适当多饮水,有助肠道运行。慢性便秘老人,摄入充足纤维常有奇效。
专家特别提醒:别信所谓“靠补品包治百病”,乱吃补剂有害健康。最靠谱的方法是根据均衡膳食搭配和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发现缺乏再有针对性补充。
总之,真正的健康,不在于餐桌多丰盛,而在于吃得科学合理。中国人口老龄化已成趋势,及时科学地补充上述6种关键营养,是围绕老年群体全年龄“慢病防控”的基础。别让“营养表面足、实则虚”的误区毁掉了晚年健康。今天,不妨和家人一起看看家里的餐桌,做出属于自己的“小改变”。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中国人群维生素A营养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研究》
来源:齐医生言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