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研丨杏坛荆途路漫漫,对话一线见春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15:09 1

摘要:“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与“乡村振兴”叠加推进,脱贫县的教育振兴成为焦点,脱贫县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 社会调研纪实 -

引言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与“乡村振兴”叠加推进,脱贫县的教育振兴成为焦点,脱贫县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脱贫县教师的成长之路是怎样的?在专业发展上有哪些外部途径、如何保证内生动力?他们还有哪些困难、诉求和希望?

带着这些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黔行致远”暑期社会实践队社会调研组充分准备、团结合作,在凤冈思源实验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下开展了扎实的调查研究,为脱贫县巩固教育扶贫成果教育振兴提供建设性建议。

1

一次脚踏实地的教育深耕

为保证本次调研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实践开展前,小组成员大量阅览数据库,筛选出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文献,最终提炼出“理念-知识-能力-情意”四维度整合框架,作为整个调研开展的依据。经过与校方沟通,调研组依次顺利完成了访谈工作和问卷调查。

行政探访,见证多方合力。8月27日,调研组首先联系学校负责教师发展的冉主任和刘校长展开访谈,从全局的视角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支持路径。调研组了解到,“外控”资源落地多有实效。行政层面以“三名一骨”“青蓝工程”为骨架,形成“高级带中级、中级带青年”的三级递进培养链;校外培训、课题、比赛层层选拔,公开课、优质课每学期全覆盖;校内每年一度的公开课为教师提供了检验自身能力和互相学习的平台,多措并举助力教师成长,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性。

一线对话,体悟杏坛成长。在校方协助下,调研组于8月28日开展了对12名不同学科教师的焦点小组半结构式访谈,在倾听一线经验中触摸教师成长的温度。在教师们的侃侃而谈中,调研组了解到“内生”研修成为其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同级同科“下课十分钟即兴研讨”、老带新的“青蓝工程”及随时随地的线上观摩,以及教师个人的反思日志,被称为“最接地气的营养”。骨干教师带教新手,青年教师带来新技术新思路,形成互哺循环,每一天都走在成长的路上。

访谈物化生组教师

访谈语数外组教师

访谈政史地组教师

访谈音体美组教师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数据驱动,描绘育人星途。随着访谈环节落幕,调研组立即开始了访谈数据的扎根理论编码,同时根据在访谈中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对预先编制的教师问卷进行多轮修改,最后在校方协助下向初中部全体85名教师发放,有效率达96.5%,并取得了良好的信效度。

经过紧锣密鼓的质性编码和量化分析,调研组初步发现,以教师培训、教学比赛、课堂观摩等为代表的“外控”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机会与平台,及时输送先进教育理念与技能,并通过竞争机制促进教师知识与能力更新;以非正式研讨、自主学习、“传帮带”等为代表的“内生”模式则在鲜活生动的实践场域中促进了教师教学与管理技能的实质提升,教师们也在跨越年龄的互相学习中收获了灵感与快乐。尽管部分“外控”举措由于资源限制、工作安排等原因落实困难和出现错位,“内生”发展受到工作、家庭等现实原因挤压,部分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产生挫败、疲倦的感受,但总体而言,“外控”与“内生”模式呈现出一定的融合形态,如教师主动申报教研课题、教师自发合作学习受鼓励等。

2

队员感悟

与未来的侧耳倾听

薛同学

倾听音体美组三位老师分享时,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借助外部培训学新理念、靠自身主动学习补教学短板的努力,此外,了解了老师们在专业成长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让我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余同学

这次访谈让我有机会和一线教师交流关于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及学习的方式,也让我意识到了脱贫县教育的继续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师范生,我也了解到在我入职后继续提升自己需要作出如何的努力。

结语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部分来自县域和中西部的北师学子在凤冈汇聚一堂,把论文写在脱贫县教育振兴的热土上。见证了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困难、付出的努力、怀抱的希望,“黔行致远”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将在未来的杏坛躬耕之路上直面挑战、播种未来

追风赶月莫停留

平芜尽处是春山

来源:纳西妲的罐装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