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是,这份答复并没有让球迷心服口服,反而让争议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裁决理由五个字看得人哭笑不得:证据不足,看不清。
9月24日晚,中国足协终于甩出了一纸申诉结果,给了山东泰山队12天来的等待 一个答复。
只是,这份答复并没有让球迷心服口服,反而让争议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裁决理由五个字看得人哭笑不得:证据不足,看不清。
从争议发生到国际足联答复,这场中超焦点战的“后半场”,比球场上的比赛还更精彩。
时间回到9月12日 ,中超第25轮,上海申花主场对阵山东泰山,比分最终定格在3-3 ,看起来是“世纪平局”,实际上却是判罚风波的开始。
比赛进行到第6分钟时,泰山队刘洋在左路传中,申花外援马纳法伸手挡下传球 ,镜头慢放回放显示,球疑似击中其张开的手臂。关键来了——裁判没吹,VAR没介入,泰山队怒了,全场球迷也傻眼了。
赛后,泰山俱乐部直接发起申诉,质疑当值裁判顾春含执法存在明显失误 。球迷更是扒出了从球员站位、手臂动作到皮球方向的每一个细节,只求一个说法。
12天后,中国足协终于出手回应。结果嘛,说实话,大伙也早就猜到了——申诉失败,维持原判 。
足协的说法是:他们根据比赛全场视频分析,并参考了国际足联裁判专家的意见 ,最终认定——虽然马纳法确实有“跳向球的路线、手臂伸展”的行为 ,但找不到能明确证明皮球接触的是“腋窝以下”(犯规区) 的视频角度。
简单点说,视频太模糊,看不清球到底打到哪儿 ,所以维持不判罚。
而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VAR的沉默也被解释为合理操作程序 。足协的原话是:裁判跟VAR沟通过了,但因为证据不够清晰,达不到介入门槛 ,所以没有叫主裁去场边回看。
逻辑顺不顺先放一边,反正一句“看不清”扛起了全部压力。
球迷的质疑声音如今不再是情绪宣泄了,而是一次次拿出了证据。
转播画面里,马纳法的手臂有明显张开动作 ,挡下球的不自然姿态也一目了然。关键是,这种情况下,同类动作在本赛季被判过手球的案例不少 ,比如河南嵩山龙门外援法比奥,球砸手臂被吹掉进球,可这次怎么就成了免责操作?
更离谱的是,VAR裁判和主裁判之间长达一分钟的沟通语音 也从没公开过。在欧洲各大联赛,这类语音早被视作还原执法透明度的标配 ,但在中超,哪怕判罚争议铺天盖地,裁判语音这道门就是死也不打开。
甚至有球迷怀疑:足协给国际足联看的视频素材,跟电视转播的是同一版吗?否则为什么连国际足联都说“判断不了”。
不少人看到“国际足联支持不判罚”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你看,问题是规则。”可实话说,这事不怪FIFA。
国际足联裁判专家的意见其实是:你们提交的视频无法证明球击打的是“腋窝以下的手臂区域” ,那我只能说:不能判罚。
这等于间接承认,中国这次提交的所谓“证据”,不足以形成有效支持 。那负责提供素材的就得掂量掂量,到底准备得有多差。
一句“我们参考国际足联专家意见”,听起来是官方盖章,细剖起来,其实更像是把锅推了出去。
这场“手球门”,其实真不是第一次出现在顾春含和买买提江的名字里。眼熟吗?他们在本赛季早就多次出现在执法争议的新闻里,每次都有球迷喊“换人”,每次都不了了之。
是他们总倒霉,还是有别的隐情,没人知道。只知道,这俩名字一出来,泰山球迷的心里就不踏实 。
这次申诉被驳回,有人说是泰山“自讨苦吃”,有人说是足协“死扛到底”。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给中国足球留下的,绝不是一句轻飘飘的“结果不出所料”。
裁判标准不统一,VAR使用似有标准却自相矛盾,关键录像和沟通信息不公开 ,这些都不是一场比赛的事,是整个体制透明度的问题。
写到这,大家可能都懂了,为什么这场申诉从一开始就注定没戏。不是因为球迷没看明白,是因为负责定规矩、判空气的那一方,永远能找到理由给结果套上一层“合理外衣”。
说到底,泰山这场申诉踢得不是球,是规则模糊、执行不透明、申诉机制不独立 这一整套系统的软肋。
现在的问题不再是谁有理,谁吃亏。
而是在没人愿意承担责任的制度下,这种“可操控”的判断以后还得继续悄悄决定比赛的走向 。
⚽️聊聊你怎么看——
你觉得这次裁判的判罚算是冤了吗?
VAR的态度你能接受么?
评论区告诉我你的理解,也欢迎晒出你看比赛截下的画面,那段一分钟的VAR交流到底该不该公布?
中国足球的路,还得靠咱们一双双看得清的眼睛守着。
来源:简单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