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二十余载!上海文化发展蓝皮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把脉定向,专家直指微短剧产业痛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4:48 2

摘要: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2025年《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日前正式发布。这部已连续出版二十余载的智库品牌产品,再次为上海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提供了权威的年度参考与前瞻性思考。

东方网记者王佳妮9月26日报道: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2025年《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日前正式发布。这部已连续出版二十余载的智库品牌产品,再次为上海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提供了权威的年度参考与前瞻性思考。

本次发布的系列蓝皮书由七本报告组成,全面覆盖文学、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电影产业、文化交流、文化遗产及宏观文化发展七大板块,系统勾勒了过去一年上海文化领域的重要成果与发展脉络,并对未来趋势做出研判。

聚焦核心议题,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提供权威参考

《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2025)》紧扣时代脉搏,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这一宏大目标提供了详尽的实践路径与理论支撑。书中指出,上海应发挥自身优势,在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人民城市文化等方面先行先试。

七本报告主题鲜明,精准切入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其中,《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聚焦“加快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系统梳理了上海以数字、数据、算法等新要素推动产业升级的成果,展现了其在开辟新型赛道方面的“样本”价值。《上海文学发展报告》则以“创意写作在上海”为主题,深入剖析了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在创意写作学科化进程中的探索与贡献,为文学创作与教育提供了宝贵借鉴。

此外,《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提出的“社会大美育”构想,《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对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的献策,《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关于文明互鉴与国际传播新范式的探讨,以及《上海文化遗产发展报告》对文化遗产“守正创新”的策略研究,均从不同维度回应了上海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核心关切。正如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袁筱一所言,这份系列蓝皮书是上海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关键时期,交出的一份经得起检验的年度答卷。

微短剧成新风口,专家建言上海打造“出海维权高地”

在本次发布会的交流环节,一个引人注目的新业态“微短剧”,成为热议焦点。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杨海燕以详实的数据和敏锐的观察,揭示了这一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与上海面临的独特机遇。

杨海燕指出,微短剧产业正经历爆炸式增长。据预测,2025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677.9亿元,“这几乎把一个电影大国的全年票房都超越了”。截至2024年底,微短剧用户已达2.26亿,其用户使用时长已与微信相当。更值得关注的是,微短剧已成为文化出海的一匹“黑马”,单个平台全球用户可达22亿,其国际传播力不容小觑。

然而,野蛮生长的背后是版权保护的巨大痛点。“洗稿”、盗播、骗稿等侵权行为频发,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尤其在海外,高昂的维权成本与漫长的诉讼周期,使得创作者望而却步。

对此,杨海燕建议,上海虽在微短剧制作上起步稍晚,但应抓住行业痛点,发挥自身在科技与法律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她提出,上海可以依托技术交易所,利用“区块链+AI”等先进技术,构建领先的微短剧内容价值评估和版权交易生态,为中国微短剧出海建立一个高效、可靠的“维权高地”。通过提供专业的跨境维权服务和设立专项补偿基金,上海不仅能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微短剧资源在此汇聚,更能借此掌握新兴文化业态的主导权,为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开辟一条全新的赛道。

来源:纵相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