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坊半年4亿广告促销见效,净赚1.05亿,胡庭洲拿高薪实至名归!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11:33 1

摘要:2025全年,胡庭洲薪酬或破千万。去年,新任总经理胡庭洲上任不足半年,便领取了623.39万元税前薪酬,而身为公司董事长的范祥福2024年全年薪酬仅111.17万元,总经理半年收入竟是董事长全年薪酬的5.6倍。

出品:山西晚报·刻度财经

2025全年,胡庭洲薪酬或破千万。去年,新任总经理胡庭洲上任不足半年,便领取了623.39万元税前薪酬,而身为公司董事长的范祥福2024年全年薪酬仅111.17万元,总经理半年收入竟是董事长全年薪酬的5.6倍。

2025年8月29日,水井坊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营收14.98亿元,同比下滑12.84%;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滑56.52%;扣非净利润0.48亿元,同比下滑78.74%。

这份惨淡的成绩单,与总经理胡庭洲上任之初提出的“年轻化转型”战略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水井坊的“年轻化”之路究竟遇到了哪些挑战?

01

“年轻化”战略愿景与市场现实的落差

2024年7月,拥有快消背景的胡庭洲空降水井坊,被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带领水井坊在“年轻化”道路上实现突破。其半年薪酬高达623.39万元,是董事长范祥福的5倍多,远超白酒行业平均水平。然而,高薪并未立即转化为显著的业绩提升。

胡庭洲在2025年股东大会上提出“弯道超车论”,将“年轻化”简单等同于“O2O布局+文化活动”的组合。

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新渠道营收4.68亿元,同比增长126.12%,但仅占总营收的31.2%,未能对冲批发代理渠道34.35%的下滑。更关键的是,这种增长建立在巨额费用投入之上:上半年广告费及促销费4.38亿元,同比增加4163万元,增幅达10.5%,销售费用率攀升至36.3%,在已公布数据的白酒企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早已超越“买酒喝”的单一维度,转向“社交货币”“文化认同”“场景适配”的复合需求。

然而,水井坊的“年轻化”举措似乎仍停留在表面,所谓的“电商专属产品”小水井、水井宴,在财报中并未形成有辨识度的营收贡献;宣称将推出的38度以下低度产品,截至半年报发布仍未见踪影;与美团、京东合作的“30分钟达”服务,也因产品缺乏吸引力,陷入“渠道有流量、转化无效果”的尴尬境地。

财报显示,公司高档酒收入13.05亿元,占比87.1%,中档酒仅0.87亿元,占比不足6%,且两者分别同比下滑14%和10.37%。在年轻消费者主导的200-500元价格带,水井坊几乎形成战略真空。所谓的“年轻化布局”,似乎成了缺乏产品支撑的空中楼阁。

02

4亿多广告费换来什么?

“以美酒庆美事”,胡庭洲上任后提出的品牌主张听起来温情脉脉,但在财报数据面前,却显露出另一番景象。上半年4.38亿元的广告费,相当于同期扣非净利润的9.1倍,却未能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建立起有效认知。

财报披露,品牌投入延续了“典藏国宝、WTT及网球赛事”等传统项目,这些与年轻消费场景严重脱节的活动,被消费者诟病为“不符合喝酒人的气质”。胡庭洲非但没有纠正这一偏差,反而在错误道路上加码投入,暴露其对年轻群体兴趣点的认知盲区。

上半年举办的“天坛开运大典”等活动,虽在公关稿中被描述为“注入情感溢价”,但未能转化为实际销售。财报显示,二季度核心产品臻酿八号出现双位数下滑,成为营收拖累的主要原因。年轻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本质是对“新潮表达”的追求,而水井坊仍在用“博物馆级”“六百年底蕴”等陈旧叙事进行品牌沟通,自然难以引发情感共鸣。

营销效率的持续恶化,更凸显出投入的无效性。尽管销售费用同比小幅下降,但营收降幅达12.84%,导致每1元销售费用拉动的营收大幅缩水。对比2024年“1元费用带动3.9元营收”的效率水平,2025年上半年的营销投入已陷入“越投越亏”的恶性循环。这种低效投入不仅消耗了企业资源,更错失了年轻化转型的窗口期。

03

万店扩张与库存积压的“双刃剑”

胡庭洲在渠道策略上的失误,堪称“不懂年轻人”的典型注脚。他主导的“线下门店扩张+O2O渠道发力”双重举措,看似贴合年轻消费习惯,实则造成了严重的渠道空转与库存压力。

财报数据揭示了扩张的虚妄:尽管公司宣称“新增签约终端门店超万家”,但批发代理渠道营收从去年同期的14.07亿元暴跌至9.24亿元,降幅达34.35%。这些新增门店多为低质量网点,既缺乏年轻客流,又加剧了终端库存压力。

财报显示,公司存货金额从年初的32.2亿元增至37.1亿元,同比增加15.4%,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44%。在酒类销量同比增长14.54%的情况下,吨价却同比降低19.0%,这种“量增价减”的反常现象,实质是渠道压货导致的价格体系崩溃。

财报显示新渠道营收4.68亿元,同比增长126.12%,但这一增长建立在严重的成本补贴之上。有经销商透露,为推动线上销售,水井坊对O2O渠道给予每瓶20%-30%的价格补贴,导致线上售价远低于线下,不仅冲击了价格体系,更引发传统经销商不满。

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增长模式,与年轻消费者“注重性价比但反感低价倾销”的消费心理背道而驰,最终既无法留住年轻用户,又破坏了渠道生态。

胡庭洲既想通过高端产品维持品牌形象,又试图通过低价扩张抢占年轻市场,这种矛盾导致渠道政策频繁变动。

财报显示,公司在2024年刚对臻酿八号系列实施停货控量,2025年又重启放量,这种反复操作让经销商无所适从。年轻消费者青睐的“稳定价格+透明渠道”,在水井坊的渠道体系中完全无从体现。

胡庭洲上任后力推的“水井坊+第一坊”双品牌战略,被视为其战略布局的核心,但半年报数据显示,这一战略不仅未能实现高端突破,更让年轻化转型彻底失焦。

所谓的“博物馆级”高端品牌“第一坊”,在财报中未披露任何实质性营收贡献。该品牌聚焦800元以上价格带,试图满足“稀缺性与个性化需求”,但上半年高档酒收入13.05亿元,同比下滑14%的事实表明,市场对这一新品缺乏认可。

年轻消费者对高端白酒的需求,更倾向于“有故事、有设计、有社交属性”的产品,而“第一坊”仅凭“历史底蕴”的空洞宣传,显然无法打动这一群体。

财报显示,聚焦150-300元价格带的天号陈系列虽被寄予厚望,但中档酒整体收入仅0.87亿元,同比仍下滑10.37%。这一价格带正是年轻消费者日常消费与礼品消费的核心区间,但水井坊既未针对年轻人的口味偏好调整产品,也未通过年轻化营销进行市场教育。

双品牌战略的失败,本质是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上半年4.38亿元的广告费主要投向高端品牌宣传,而真正具备年轻化潜力的中档产品获得的资源支持微乎其微。这种“重高端、轻中端”的资源分配逻辑,与年轻消费群体“中档为主、高端为辅”的消费结构完全背离。

水井坊的年轻化转型,不仅未能带来业绩增长,反而加剧了公司的现金流危机。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0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94亿元恶化71.9%,货币资金从期初21.24亿元锐减至8.14亿元,降幅达61.7%。这种“失血式转型”,暴露出胡庭洲对年轻化投入节奏的失控。

现金流恶化与企业对年轻化趋势的“应对失效”有关。财报解释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主要因“邛崃基地转运营后原辅料采购及运营费用增加”,但产能释放并未带来相应的营收增长,反而导致存货积压。年轻消费者对白酒的多样化需求,要求企业具备“小批量、快迭代”的柔性生产能力,而水井坊斥巨资打造的规模化生产基地,显然无法适应这种需求变化,最终造成资源浪费与资金沉淀。

上半年4.38亿元的广告费占营收比例高达29.2%,而研发费用占比不足1%,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投入模式,与年轻化对产品创新的核心需求背道而驰。

财务风险的累积正在吞噬转型空间。截至半年报期末,公司短期借款达1.55亿元,而货币资金对短期借款的覆盖倍数仅5.25倍,较期初显著下降。若年轻化投入无法及时见效,公司将面临“现金流断裂-缩减投入-转型失败”的恶性循环。

胡庭洲的年轻化战略失败,与其背后失衡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作为帝亚吉欧入主以来首位外部聘任的总经理,其半年623万元的薪酬不仅是董事长范祥福的5倍多,更远超白酒行业平均水平。这种与业绩严重背离的高薪激励,难免引发市场对其战略定力的质疑。

2025年6月,水井坊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取消监事会,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的议案。在年轻化转型关键期削弱内部监督,可能导致战略执行缺乏有效制衡,进一步放大决策失误的风险。胡庭洲主导的多项年轻化举措未经充分论证便仓促上马,与这种监督缺位不无关系。

水井坊2025年半年报揭示的残酷现实是:胡庭洲主导的年轻化转型,在当下白酒行业深度调整、存量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他既未能充分理解年轻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又缺乏对白酒行业特性的深刻认知,将年轻化简化为“营销投入+渠道扩张”的线性操作,最终导致业绩下滑、费用高企、现金流承压的三重危机。

真正的年轻化转型,需要的是从产品到渠道、从品牌到组织的系统革命:在产品端,要基于年轻人口味偏好进行酒体创新;在品牌端,要构建符合年轻语境的文化表达;在渠道端,要打造精准触达的高效网络;在组织端,要建立适应快速迭代的决策机制。而这些,在胡庭洲的战略中,似乎均未得到充分体现。

对于水井坊而言,若不能及时纠正战略偏差,正视“年轻化”战略在执行中的问题,这家拥有六百年历史的酒企,可能在新一轮行业调整中彻底错失年轻化机遇。毕竟,年轻消费者可以给品牌机会,但不会给两次机会。而对于拿着天价薪酬的胡庭洲来说,留给这位总经理证明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来 源:刻度财经

来源:中安在线六安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