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联大指责中国!中方还没回应,美媒却先帮中国辟谣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12:49 1

摘要:结果,大家等来的却是一场被媒体形容为“荒谬的表演秀”和“脱口秀专场”,在这场杂乱无章、脱离事实的演讲中,一个普通的工业产品“风力涡轮机”,意外地成了全场主角。

文| 任平生

编辑| Fukasa超勇的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9月23日,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当美国总统特朗普走上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讲台时,本以为会听到一番关于全球合作或挑战的宏大叙事。

结果,大家等来的却是一场被媒体形容为“荒谬的表演秀”和“脱口秀专场”,在这场杂乱无章、脱离事实的演讲中,一个普通的工业产品“风力涡轮机”,意外地成了全场主角。

特朗普把矛头直指中国,他声称,这些“大风车”是中国制造的“破铜烂铁”,中国人自己“几乎不用”,却拿来向全世界“骗钱”,而特朗普这番言论一出,中国这边还没动静呢,美媒先看不下去了。

在特朗普的演讲里,风力涡轮机显然不是一个单纯的发电装置,它更像一个精心挑选的“叙事道具”,被用来构建一个包含“中国威胁”、“绿色骗局”和“美国优先”三大元素的政治故事。

这台风车,仿佛一夜之间背负了三重“原罪”,第一重罪,是“中国威胁”的具象化。

特朗普把涡轮机描绘成中国“自己不用”却向全球兜售的劣质产品,这套说辞的潜台词非常清晰:中国正以“环保”为幌子,进行一场全球性的经济欺诈。

这已经不是单纯地攻击一个产品了,而是将中国塑造为一个狡猾的全球操纵者,其实特朗普这样的说词观众并不陌生。

早在2012年,特朗普就宣称全球变暖是中国为了打击美国制造业而编造的阴谋,如今,风车成了这个阴谋论的新载体。

第二重罪,则是要从根本上瓦解“绿色能源”的合法性,为了让自己的论点站住脚,特朗普对风电技术本身发起了无差别攻击。

他称风电是“成本最高、耗资巨大”的能源,效率低下因为“风不会一直吹”,而且质量差到“很快会生锈腐烂”。

他还翻出了自己过去那些惊人的论调,比如风机会“杀死鸟类”,甚至噪音能“致癌”,通过把可再生能源贬低为“笑话”,他试图釜底抽薪,为其将气候变化定义为“骗局”的更大议程服务,最终目的就是为美国大力发展的化石能源扫清道路。

第三重罪,是它精准地服务于特朗普的政治基本盘,特朗普的支持者(MAGA),很多都是在煤炭等传统行业打拼的“蓝领”阶层。

发展新能源,无疑会触动这些人和化石能源行业的根本利益,因此,通过公开敌视新能源,特朗普将自己塑造成了美国传统产业工人和能源利益的坚定捍卫者。

这也解释了他为何一上台就叫停了包括纽约州已获批项目在内的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并高调宣称要让美国成为“世界加油站”,在其领导下实现能源领域“前所未有的繁荣”。

特朗普在联合国讲台上口若悬河,试图用自己的话语权来定义“中国风车”,但他的这套叙事,很快就撞上了一堵由客观事实砌成的墙。

这些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数据,构成了一个坚实的“事实坐标”,其力量之大,不仅击穿了政治谎言,甚至还迫使一向对华挑剔的美国主流媒体,都不得不站出来进行自我修正。

特朗普口中“中国很少用”的风电,现实情况到底如何?我们来看一组交叉验证的数据。

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的数据,到2024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了18%,这是什么概念?世界风能协会的报告显示,这个数字,几乎占到了全球总装机容量的一半。

全球能源监测机构的数据则更为直观:全球正在运营的1.7万座风电场中,有5400座在中国,占了近三分之一,而在全球规划建设的8600座新风电场中,中国又占了超过三分之一。

国际能源署也指出,在2024年的中国发电结构中,风能和太阳能的占比已经达到了20%,这些冰冷的数字共同指向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中国在风电领域的规模,是全球性的,甚至是碾压式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优势并非简单的“组装厂”模式,这背后,是一个从技术追赶到全产业链覆盖的完整体系,如今,中国生产的风电机组占据了世界市场的三分之二,相关零部件产量更是占到全球70%以上。

回看历史,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1986年,中国在山东建成了第一座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仅有可怜的165千瓦,到了2004年,风机的国产化率还只有10%。

但仅仅七年后,到2011年,这个数字就飙升到了超过90%,这显然不是机会主义的“骗局”,而是一个国家深思熟虑、长期投入的国家战略,蒙东、蒙西等八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就是最好的证明。

正是因为事实与叙事的鸿沟实在大到离谱,才出现了极为罕见的一幕,CNN、《纽约时报》、ABC等美国主流媒体,竟然罕见地统一战线,纷纷发文替中国“辟谣”,直指特朗普在“睁眼说瞎话”。

专业的能源媒体《Recharge》更是毫不客气,称其演讲是“杂乱无章、脱离事实的长篇大论”,就连美国前环保署署长吉娜·麦卡锡也痛批特朗普在全球舞台上让美国蒙羞。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白宫发言人泰勒·罗杰斯只能苍白地辩护称,“激进的气候议程”正在摧毁世界,这一刻,特朗普的表演,已经超出了政治分歧的范畴,触及了事实核查的底线。

两种未来的对决

这场围绕风力涡轮机的争论,表面看是一个总统的即兴发挥,但深究下去,它就像一面地缘政治的棱镜,清晰地折射出中美两国在能源安全、经济转型和全球领导力上,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特朗普的政策,代表的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回撤战略”,他高喊着让美国成为“世界加油站”,大力发展并出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同时在国内叫停海上风电项目。

这本质上,是试图在美国传统的优势领域里固步自封,拒绝拥抱能源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这种战略选择的后果是立竿见影的。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未来四年,美国几乎不会有新的海上风电项目上马,到2035年,其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可能会比特朗普当选前的预测值低上56%,这不仅是数字的减少,更是一种未来可能性的丧失。

相比之下,中国的选择截然不同,可以称之为一种“前瞻布局”,在中国的发展蓝图中,风电不是一个备选项,而是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最大电源支柱,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当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超过80%成为国家目标时,大力发展风电就成了一种必然,从最初的技术引进,到如今在产业链上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正试图通过在新兴技术领域占据制高点,来重塑未来的全球能源格局。

结语

回过头看,特朗普在联合国那场精心构建的政治叙事,最终成了一个弄巧成拙的讽刺,他本想将“中国风力涡轮机”塑造成一个负面的政治符号,用以攻击对手、巩固自身。

结果,这个符号却在他的攻击下,反向凸显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大实力,并清晰地暴露了他自身能源战略的短视与局限。

这场在世界最高讲台上演的闹剧,或许很快会成为历史的一个注脚,但它清晰地告诉我们,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巨大浪潮面前,任何试图通过污蔑和阻挡来改变方向的努力,终将是徒劳的。

因为涡轮机的叶片终将继续转动,它所驱动的,不仅仅是电力,更是一个时代不可逆转的前进方向。

来源:Fukasa超勇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