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三代搪胶毛绒玩具在二手平台拍出108万元天价,引发全网热议。有人翻出它最初59元的盲盒定价冷笑:“成本几十块的东西,炒成奢侈品?”更质疑泡泡玛特不过是资本炒作的泡沫,迟早像普洱茶、球鞋一样崩盘。
最近,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三代搪胶毛绒玩具在二手平台拍出108万元天价,引发全网热议。有人翻出它最初59元的盲盒定价冷笑:“成本几十块的东西,炒成奢侈品?”更质疑泡泡玛特不过是资本炒作的泡沫,迟早像普洱茶、球鞋一样崩盘。
但现实数据啪啪打脸: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130亿,市值超3000亿,海外收入暴涨375%,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系列贡献了全年23%的营收。在曼谷、洛杉矶的快闪店,年轻人凌晨三点排队抢购;上海城市乐园日均接待2.5万人,门票收入占比不到三成,二次消费才是主角
2. 情绪经济:孤独时代的止痛药当代年轻人用Labubu填满出租屋的孤独感,用盲盒社交对抗原子化生存。泡泡玛特城市乐园里,62%的游客是18-30岁年轻人,他们在IP主题空间里拍照、交换徽章,这种“情感避难所”功能,堪比迪士尼的造梦能力。
3. 资本陷阱?不,是商业模式的降维打击泡泡玛特构建的“IP雷达系统”,每年扫描3000+艺术家,签约泰国设计师Crybaby后三个月创收11.6亿。当传统玩具厂还在拼供应链时,它已用数据驱动设计、用联名跨界破圈——这哪是“做局”,分明是商业文明的代际进化。
4. 义乌打不垮的护城河山寨品永远学不会泡泡玛特的底层逻辑:
饥饿营销:1/700的抽中率,让Labubu成为年轻人社交圈的“硬通货”
IP矩阵:14个自有IP中70%贡献营收,永不依赖单一爆款
全球化:海外门店超100家,用本土化策略攻占欧美日韩市场
结尾:理解比争论更重要当60后还在争论“玩具该不该论克卖”时,00后已用Labubu构建起自己的价值坐标系。
这不仅是商品的溢价,更是代际认知的错位——在物质丰裕的时代,年轻人用潮玩支付“精神税”,用收藏抵抗虚无感。
下次再有人说“泡泡玛特是泡沫”,不妨反问:如果茅台能被黄酒厂山寨,如果星巴克能被速溶咖啡取代,为什么独独质疑年轻人的选择?
最后评论区聊聊:你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吗?你眼中的泡泡玛特,是玩具还是收藏品?[呲牙][呲牙]
来源:篮球超级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