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生成式AI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将“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列为重点任务。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等文件,进一步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生成式AI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将“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列为重点任务。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等文件,进一步细化实施路径。在此背景下,深圳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领域先行探索、持续发力,涌现出诸多将AI技术融入基础教育的鲜活样本。
奥一新闻“校长治校”栏目特别推出“AI 教育未来式”新闻专题,旨在系统记录深圳在 AI 教育领域的探索足迹,挖掘创新经验。敬请关注!
“接下来就用AI建模带大家看看3D打印的全过程。”听到这话,你是不是以为是课堂上的实操,其实这是今年文博会的真实现场。再抬头一看,站在展台C位的不是老师,而是来自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的五年级学生金智圣。
金智圣在文博会现场展示运用AI辅助3D建模、智造3D打印作品的全流程。
这位12岁深圳“小孩哥”勇闯文博会当起“小老师”,现场和队友们默契配合,行云流水般拆解运用AI辅助3D建模的关键步骤,精彩的讲解很快吸引了大批观众,把展位围得满满当当。
奥一新闻记者深入探访这所学校时,发现该校的“加减制造坊”里,像金智圣这样敢想敢创的小创客还真不少。采访中,该校党总支书记罗朝宣常把“不试一下怎么行”挂在嘴边。奥一新闻“校长治校”专题栏目“AI教育未来式”,第一期走进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以下称“港湾学校”)!让我们一起看看有了“不试一下怎么行”的底气,这所学校的孩子们到底有多“能创”?
01
“加减制造坊”里藏着一群小创客
人人都有“专属技能点”
对于金智圣来说,参加文博会这样的活动并非他首次公开露脸。而他的身份也不止“学生”或“主持人”,他同时还是港湾学校3D打印校队的队长。当这个“小小主理人”带记者走进口中那个秘密基地——学校的加减制造坊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这里还藏着一群像他一样的小“创客”。
港湾学校“加减制造坊”。
在这个摆放着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的空间里,孩子们早已解锁了多重身份。他们是脑洞大开的“设计师”,金智圣和队友们用豆包、Tripo AI等软件配合3D打印机爆改“二十四节气版拉布布”,机械风、神兽款风格多变,每个节气甚至能切换 4 种版本;他们也是解决问题的“工程师”,有时遇到AI“不够听话”、生成的模型不符合预期时,就会搬出数年前的“基本功”,调用3D one等工具手动修改;他们还是“分享者”,除了把课堂搬进文博会,校内展示区、校外的科技节交流,也能看到他们的作品。聊到对“创客”的理解,金智圣表示:“有自己的构思,能动手把它做出来,还得懂相关知识,这样才算真创客。”
金智圣正在调试二十四节气角色。
而有了AI的加入,更让孩子们的创客之路“一路开挂”。现在遇到复杂设计,孩子们可以把繁琐的重复劳动“外包”给智能工具,借助AI快速将脑洞转化为具体方案,再按照自己的目标修正优化。不仅效率翻倍,还能把精力集中在对比、评价、打磨创意上,真正聚焦创意本身的打磨。“孩子本来就爱想象、喜欢提问,再加上AI这个‘智能辅助’,就有可能创造出‘奇迹’!”罗朝宣笑着说道,“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梦想当‘发动机’,让孩子们相信只要敢想,脑洞就真的可能变成现实!”
加减制造坊“小小主理人”金智圣和团队成员爆改“节气版拉布布”。
02
播撒创客式学习的种子
从课程攻坚到合作破局
据罗朝宣介绍,学校里一位三年级学生觉得常见的恐龙形象不过瘾,就以某款游戏中的“末影龙”为原型展开创作,最后用3D打印成功将这只“游戏恐龙”从想象变成了实物!“你看,孩子天然就有无穷的想象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他们心里播下创客的种子。”罗朝宣这句话,点出了学校创客教育的初心。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党总支书记罗朝宣。
不过,要让这颗“创客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光有想法远远不够,关键还要有适配学生的课程做支撑。而打造这样的课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比如,美术教师李嘉杰此前推进3D打印课程时,刚起步就遇到了难题。四年前,这门课还处于摸索阶段,市面上根本找不到适合小学生的现成课件,他只能从零开始慢慢琢磨,一点点设计教学内容。学生即便课上学习后,也容易记不全操作步骤,他还要把关键流程录成教学视频,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巩固。也正是这份用心打磨的课程给了孩子们作品落地的基础,像“末影龙”这样的作品才能从想法变成实物。
解决了课程问题后,创客式学习要往深里走、往实里做,“懂教育的玩不转技术,懂技术的摸不透教育”往往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道卡点。对此,罗朝宣给出的破局关键很明确,那就是走向合作。在校企合作中,罗朝宣认为,经验丰富的教育从业者,能把学校管理要什么、教师工作缺什么、孩子学习需要什么,用 AI 技术能理解的逻辑拆解开,梳理成“技术能落地的问题串”。只有让教育的真实需求和技术的硬核能力精准对接,双方真正拧成一股绳合作,才能开发出真正有价值、能帮到创客教育的设计方案。
03
“敢想敢试”是创客精神的内核
信心比兴趣、想象力更重要
一颗创客种子能迸发出多强的力量?在港湾学校,这一答案有了直观体现。去年一年,该校师生在各类科技赛事中接连突破,共参与73项赛事,获奖176人次,国家级奖项达18人次。但在罗朝宣看来,比起亮眼的成绩,孩子敢想的勇气、敢做的行动力,才是创客精神真正的内核。
罗朝宣认为,创客精神说到底就是“敢想敢试”:敢主动探索未知、敢突破常规创新。当孩子有了勇气和信心,才会带着兴趣沉下心钻研,而探究精神与能力本身就是创新的核心支撑。他常说,“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行不行?”敢想是第一步,接着大胆尝试,错了重新再来,兴趣、探究欲、动手能力就是这样串联起来的。
罗朝宣特别强调,在创客式学习中,信心往往比兴趣、想象力更重要。他坦言,分数固然是教育评价重要的一环,但如果只盯着考试分数,很容易把孩子的信心“磨掉”。一旦孩子失去信心,兴趣会减退、勇气会消散、想象力也会受限,甚至有可能陷入“躺平”。他坚定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必须把守护学生的信心作为重点,“让孩子敢想、敢试、敢创,守住对世界的探索欲。”而这份对信心的守护,最终指向的是爱与梦想、审美、反思、创造等“不可替代素养”,这也是他们未来在人工智能时代站稳脚跟、赢得主动的竞争力。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罗朝宣希望港湾的孩子能第一时间接触、体验前沿科技。这份期待不是要把孩子都培养成工程师或科学家,只是想为他们播下一颗创客的种子。在他眼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对每个孩子天赋与天性的尊重。“就像让树成为树、让花成为花,我希望学校能像一片包容的森林,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生动活泼地成长,实现属于自己的精彩。”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任贺
编辑:任贺
图片由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提供
来源:奥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