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不时出现学生欺凌事件,学生欺凌不是“孩子间的小摩擦”,它关乎孩子的人格养成与心理安全,需要我们凝聚力量、共同防范。为守护每个孩子远离欺凌,请您与孩子一同关注以下内容,家校携手为孩子筑牢安全防线。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近年来,不时出现学生欺凌事件,学生欺凌不是“孩子间的小摩擦”,它关乎孩子的人格养成与心理安全,需要我们凝聚力量、共同防范。为守护每个孩子远离欺凌,请您与孩子一同关注以下内容,家校携手为孩子筑牢安全防线。
一、正确认识学生欺凌
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学生欺凌主要包含以下五方面:
1.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他人身体的行为,或者恐吓威胁他人的行为。
2.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他人人格尊严。
3.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4.恶意排斥、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5.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二、预防欺凌,家长应该怎么做?
1.以身作则,杜绝实施暴力行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请各位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性解决问题,为孩子树立一个正向的好榜样。
2.帮助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学生欺凌。各位家长应从小教育孩子珍爱自己、善待他人,珍惜同学友谊,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友善与人交往。
3.加强法治教育。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法治教育,增强孩子的法治意识、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受到不法侵害。严禁孩子在校内校外“拉帮结派”,教育孩子既不做残忍的施暴者,也不做软弱的受害者和冷漠的旁观者。
4.做好防欺凌教育。家长可以结合一些学生欺凌案例来引导孩子,进行防欺凌教育。提醒孩子平日里加强体育锻炼;上放学尽量结伴而行;在校不与同学发生冲突;穿戴尽量低调,以免引起他人贪念。教育孩子若遭受学生欺凌,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不要盲目反抗,应寻找机会逃离,必要时,可向路人呼救求助;事后,一定要及时跟家长和老师反映情况或报警,不能忍气吞声;看到其他同学遭受欺凌时,应尽快报告老师或报警,不能坐视不理。
三、请家长注意孩子的情况
1.身体经常出现难以解释的伤口。
2.书包、文具、衣服等物品出现丢失或破损。
3.以各种理由,要求请假在家休息,或者不想上学、迟到、旷课、逃学,家长陪伴到校后,害怕家长离开。
4.出现失眠、噩梦、食欲下降、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等异常行为。
5.在家沉默寡言,出现焦虑、沮丧、悲伤等不良情绪。
6.学习状态差,成绩下滑。
7.以各种理由向家长要钱甚至偷窃家中财物。
8.拒绝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或谈论时闪烁其词,兴致不高。
当孩子出现以上这些现象时,请家长及时与老师联系,校内校外紧密关注,仔细甄别孩子是否遭受了学生欺凌。
四、遭遇欺凌,请各位家长这样做
1.及时与老师沟通和确认情况,商议解决办法,注意不可言语过激,避免处理过程中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2.暂时放下其他事情,多陪伴孩子,稳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无论孩子表现出哪种行为和状态,都要耐心陪伴。如果孩子不愿说出具体情况,也不要斥责其懦弱、没用,而是理解孩子,鼓励和等待孩子说出实情。
3.保留孩子受欺凌的证据,必要时可借助法律武器保护孩子。
4.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和心理状态,如果孩子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可联系专业人士给予疏导帮助。
5.如果欺凌和暴力发生在上下学路上,家长可亲自接送孩子。欺凌者发现无机可乘,便会打消实施欺凌的念头。
6.陪伴孩子参与社团活动,帮助孩子重建信心。
防治学生欺凌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让我们携手行动,为孩子创造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若您发现孩子有任何异常,请及时与学校联系,我们将全力配合处理相关事宜。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中学
2025年9月25日
文 字:蒲小兵
编 辑:曾秋瑗
初 审:代 蕊
复 审:郭虎元
终 审:魏金玉
来源:四川民生资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