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间书写芬芳故事——解锁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田园综合体的共富之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11:47 1

摘要:每到玫瑰盛放的季节,大地便披上了万亩绚丽的织锦。游人们或漫步其间,举起相机定格美好瞬间;或乘观光车徜徉远眺,将连绵起伏的花田尽收眼底;或驻足品尝现烤的玫瑰鲜花饼、啜饮酸甜的玫瑰醋,让舌尖也浸染芬芳……这里,是云南省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

每到玫瑰盛放的季节,大地便披上了万亩绚丽的织锦。游人们或漫步其间,举起相机定格美好瞬间;或乘观光车徜徉远眺,将连绵起伏的花田尽收眼底;或驻足品尝现烤的玫瑰鲜花饼、啜饮酸甜的玫瑰醋,让舌尖也浸染芬芳……这里,是云南省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

永安村,曾经是一片遍布沼泽的贫瘠土地,村民收入微薄,邻里纠纷不断。而今,它已蜕变为一处诗意栖居的田园——人们得以暂别都市喧嚣,在此安放思绪、静憩心灵,开启一场与自然共舞的治愈之旅。

近年来,永安村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融”为导向、“新”为驱动,激活“乡村、社会、农民”三项资源,激发各族群众内生动力,构建“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联合体+农户”田园工坊利益联结模式,打造高端田园旅居地,蝶变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旅居产业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劲引擎,绘就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互促互进的美丽乡村画卷。

宣威市“四季村晚——春之花”示范展示活动在迤谷花海举办

聚一起 一起商量一起干

来到永安村的第一印象?绝对是开阔!一望无际的田野扑面而来,空气中都弥漫着丰收的味道,真是个物产丰饶的宝藏之地。

“别看现在井井有条,之前永安村到处是沼泽,每到雨季,这里便内涝严重,村民们只能对着土地叹息。”宣威市板桥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刘吉锐回忆说。

农村生于土地,受制于土地,也发展于土地,永安村的改变,便是源于一场对土地的大改造。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永安村深受启发,决定蹚出一条永安式的田园综合体道路。

2021年,新任村党总支书记周强带着村“两委”班子,用3个月时间走遍全村,在火塘边、田埂上收集发展建议,并带着村民代表赴昆明周边考察学习。经过三四次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最终决定——整治冷浸田,发展食用玫瑰。

“我就是这个村土生土长的,我觉得带领村民奔赴幸福生活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想办法、找项目,一步一步把产业发展起来,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看到发展成果后,村里再做什么事情大家都能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周强说。

如何打消群众顾虑,让他们真心当家作主?永安村党总支精准施策——

推行“基准价+动态调整”复合定价模式,建立“三权分置”监管平台,群众可实时查看流转土地经营状况,确保“离地不离权”;建立全链条参与式体验,激发自主发展动能,构建“田间车间到云端”的参与体系,让群众深度参与到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让群众掌握技能,激发自主创业动力。

人心齐,泰山移。永安村党总支牵头成立合作社,将分散的沼泽地统一规划,通过整合资金,开展清淤、推土、挖沟等一系列改造工作,将沼泽地变成了平坦肥沃的良田。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美丽村庄、污水治理等项目,实施安装路灯、种植行道树、硬化道路等惠民举措,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立足发展实际,永安村招商引进迤谷花海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村集体共同经营,种植食用玫瑰,合作建设鲜花饼加工厂和酵素生产线,每年生产的鲜花饼、玫瑰醋等精加工产品供不应求,亩产收益从传统庄稼的800元跃升至4000元。同时,围绕玫瑰花种植基地,成功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示范、文旅、康养于一体,占地1.2万亩的永安田园综合体。

凭借“鲜花经济”,永安村成功闯出一条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以花兴农、以花促工、以花强旅,让一朵朵鲜花绽放出巨大的产业能量,带动了全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思路一开,万事皆宜。

永安村马铃薯喜获丰收

永安村采取“平台公司参与、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带头”的模式,规模化流转土地,整合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及散乱的宅基地,盘活闲置老旧房屋,发展商业草皮、葡萄、冰糖秋月梨、芍药花、红薯等特色经济作物2500亩,建成乡村田园艺术坊、儿童游乐园、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健身步道、特色农产品超市、酒吧、咖啡吧等乡村田园旅居新业态;

争取当地烟草公司支持,建成200亩烤烟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田和38座现代化烤房,专门承接省、市、县烤烟种植、烘烤培训;

基于永安村乡村旅游基础、交通便利条件以及不久后将形成的曲靖市民用机场临空区位优势,打造9套合院民宿,建设房车营地,提升住宿的品质与档次……

发展的地基已然形成,如同大厦将起,根基已固。这块坚实的“磐石”,成为永安村迎接未来一切挑战与机遇的最强依靠。

游人如织

聚一起 一起奋斗一起富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永安村深谙合力之道,发展伊始便以“集众智、聚合力”为准则,将每位永安发展的参与者视为建设的主角,夯实共建共治共享的根基。

“永安村辖6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有群众1522户5012人,随着近年来产业迅速发展,需要的务工岗位日渐增多,不少村民返乡就业创业,甚至出现农忙时节要外出招工的情况。”刘吉锐说。

“听到永安村发展田园经济,招聘酒店服务方面的人员,我凭借之前在昆明从事酒店服务行业20多年的经验很快就应聘上了。”村民黄佑连从昭通镇雄嫁到永安,成为“新永安人”,“如今在家门口务工,既方便照顾老人,每月还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

隐匿林间的房车

永安田园综合体园区接待人员姜艳原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看到家乡的招聘信息后决定回到家乡,如今在永安村迤谷花海度假酒店工作。姜艳运用大学学到的旅游管理知识,向游客们讲述永安村的故事……“现在我有了稳定的收入,能够在家乡安居乐业,我感到很满足。”姜艳如是说。

“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我家种了80亩葡萄,品种有阳光玫瑰、红提还有妮娜皇后,有四五个品种,一年产量每亩在2吨多一点,总计150吨,今年总收入在150万元左右。”村民王知涛说。

永安村党组织依托14家劳动密集型农业企业,成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培养5名专业劳务经纪人,有序组织劳动力在家门口务工就业,为企业和群众精准提供用工服务。带动周边群众400余人就近务工,年实现地租和劳务收入9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38万元。

真正的共同富裕远不止于增收,更是通往美好未来的科学指引、是发展能力的共同提升、是牢不可破的兜底保障,以及团结一心的奋斗精神。

依托党员先锋示范引领作用,永安村实施“双带双培”工程,党员带头承包产业项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群众跟随学习技术,培育产业能手,形成“党员带头作示范、群众跟着党员干”的建设局面。

按照“地域相邻、村情相近、优势互补”的原则,永安村开展“村村联建”,携手周边的土城、木乃和沾益区的西河村、五拐村,5个党总支开展组织联建和发展共建,整合土地、资产、劳动力要素,打破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的资源分割状况和产业发展壁垒,实施统一耕地、统一除草、统一播种、统一收割,实现科学规划、共同发展,1.3万各族群众在共同劳动中共事共乐、共享发展成果。

同时,引导“企企联合”,组建迤谷花海公司、金兰世家、禾槿蓝莓公司等14家产业联合体,结成企业联盟,实现互促共商;建立联合体托底式护航,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农资、销售“四托底”服务,提振各族群众的发展信心与积极性。

实行“1234”集体经济利益分配模式,其中10%用于扶弱济困兜底帮扶无劳动力村民,20%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弱劳动力或者半劳力,30%用于村内公益性项目以工代赈带动低收入群众增收,40%用于继续发展优质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作为乡村CEO,我们或许渺小如一粒种子,但只要扎根乡土、敢于创新、稳扎稳打、携手前行,就一定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为乡亲们遮风挡雨,推动乡村走向繁荣。”永安村迤谷花海的乡村CEO申开端说。

“我们所有努力的最终目标,始终是推动村庄的全面发展和各族群众的共同富裕。”宣威市民族宗教局局长丁亚荣表示,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勇于创新的利益联结机制,是盘活乡村资源、激发各方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它促使多元力量深度耦合、互嵌共生,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创业人、投资者选择来到永安村,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经济繁荣发展,永安已经形成了“产业兴、人才回、乡村旺”的良性循环。

各族群众在玫瑰花田中劳作

聚一起 一起交心一起美

8月18日,云南省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云南民歌大家唱”宣威市2025年“四季村晚——秋之月”示范展示活动暨“迤谷花海杯”青少年歌手大赛在永安村举行,130余名青少年以音乐为桥,奏响了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动人旋律。

近年来,永安田园综合体以生态美景和特色农业为媒,影响力与日俱增,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打卡,更成功招徕了众多寻求深度体验的旅居者以及各类企业团建、艺术创作、亲子研学等活动组织者进驻,各族群众在交往中增进了解,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交融中情感相依。

永安村迤谷花海度假酒店工作人员方芳介绍说:“目前,酒店入住的游客大多来自曲靖市沾益区、宣威市以及永安本地,假期也有外地游客,今年7月至8月入住率达到95%。”

在露天营地,游客张女士正和朋友分享着自己到宣威旅居的感受。“我们已经住了10多天。这里的环境让人特别满意,气候舒适,村民很淳朴,饮食也很合口味,6月份还能看玫瑰花。我回去后会把这个好地方推荐给朋友。”张女士说。

自媒体博主@挖机小何日前也来到永安村,体验了房车露营、品尝了云南烧烤、制作了玫瑰鲜花饼的他感叹道:“我感受到了永安老百姓的热情,我还会回来的。”

永安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沈玲华的哥哥是第一批驻永安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她是第三批,兄妹俩见证了永安村的蜕变。

“第一批驻村工作队员来到这里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永安村能有今天的成就,我更应该把这里宣传出去。”刚从房车营地拍摄视频回来的沈玲华,迫不及待地和记者分享在永安村的生活日常,“我们开设了新媒体账号,平时通过发布视频、直播引流,宣传永安的美丽风景和村民的热情淳朴,让永安村‘走出’宣威,‘走出’ 曲靖, ‘走出’云南。”

旅游为媒,文化为魂。为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提升永安村的核心吸引力与竞争力,2024年12月10日,宣威市文联艺术创作基地在永安村挂牌成立。

宣威市文联主席陈志娟表示,艺术创作基地的建立,旨在为基层文艺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技艺的平台,同时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艺术的春风吹进了永安村,田园美术馆、古琴馆等艺术场馆相继落地,还组建起了村文艺队、篮球队、书画社等兴趣小组。“市文联的老师们周末来永安授课,平时也会组织写生、绘画、书法等文化活动。每到周末,萨克斯、古筝、古琴、架子鼓等音乐声不绝于耳,永安村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上兴趣班,陶冶情操。甚至不少企业单位也慕名来团建。”姜艳说。

此外,永安村推出玫瑰花火锅、玫瑰醋饮、宣威火腿、烤全羊等地方特色美食,提供农事体验、乡村艺术、休闲露营等不同旅游体验。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包粽子、邻里节、乡村马拉松大赛、“清润花海、福泽永安”四季村晚等活动,以“节”为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2024年9月正式运营以来,永安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旅游收益300多万元。

聚一起,在微风轻拂的永安田野间,共嗅泥土与作物的芬芳;聚一起,在绚烂玫瑰与葱郁蔬果构成的产业画卷中,同览土地“生金”、乡村焕新的动人故事……各族儿女以花为媒,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厚植情感认同,在共同奋斗中迈向共同富裕,携手书写一段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交融并进的时代故事。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慧君

图片由宣威市板桥街道党工委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来源:民族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