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土地上,玉米挺立、谷穗低垂、红枣飘香;田间地头,农机穿梭,笑声朗朗,府州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希望。在这个属于农民的节日里,以煤炭等传统工业闻名的府谷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农业产业升级与农民增收,推动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转型,“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礼赞丰收,致敬耕耘。在这个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又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黄土地上,玉米挺立、谷穗低垂、红枣飘香;田间地头,农机穿梭,笑声朗朗,府州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希望。在这个属于农民的节日里,以煤炭等传统工业闻名的府谷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农业产业升级与农民增收,推动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转型,“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甜。
听糜谷田里说丰年——在木瓜镇前梁村,村民董良厚望着饱满的糜子颗粒,满是喜悦地说:“今年糜子颗粒比往年厚实,肯定能多收几成,卖个好价钱。”农户们收获着希望,也收获着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看串串红椒压弯枝——在孤山镇岳家寨村的770亩辣椒种植基地里,火红的辣椒缀满枝头,农户笑容比椒更“火辣”,特色种植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力。
闻黄河岸边海红果飘香——在古城镇千亩海红果树种植基地,海红果浓郁的果香格外醇厚。果农们将收获的喜悦转化为酿造海红果酒的动力,让这份来自黄河岸边的独特风味香飘万里。
丰收之际,硕果盈枝。丰收,最直观的体现是沉甸甸的产量。今年以来,府谷县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县粮食总产预计达8.5万吨以上,较“十三五”末增长30.1百分点。丰收不是轻松得来的,背后是25.13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坚实根基,是26.6万千瓦农机总动力和70%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供的硬支撑。科技的翅膀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创新引进的“顶凌播种”技术首次从科技层面破解了“两茬种植”难题,十余项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推动粮食单产水平提高6%。
转变,始于对发展路径的深刻认识。位于矿区的大昌汗镇,是观察这一转变的重要窗口。这里不仅仅依靠地下的资源,更珍视地上的绿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矿区各镇的高质量转型。大昌汗镇的探索扎实而具体: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高效农业示范种植;创新“党支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模式,集中流转土地,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助农增收;引导工矿企业反哺农业,在生态恢复治理的土地上建起高标准农田、养殖区、采摘园,让曾经的伤疤焕发新生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在于科技赋能和产业链延伸。被赋予“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使命的木瓜镇,以“山顶平地、山坡植绿、山沟打坝、道路集水”的系统思维,深耕“一镇一业”黄米产业。在“一产”端,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水利设施,引进县农投公司,打造万亩有机糜谷基地,向规模要效益。在“二产”端,投入资金建设加工厂和仓储烘干设备,形成“1+10+N”加工体系,开发出“黄米脆片”“黄米汤圆”等一系列畅销产品,实现从“原字号”到“精品货”的跨越。在“三产”端,设立品牌授权店,建立电商孵化基地,线上线下融合拓宽市场,让优质黄米及其制品走出府谷,香飘四方。
农业现代化的图景,必然是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繁荣景象。这一点在新民镇表现得尤为充分。这个工业重镇和经济强镇,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同样身手不凡。平整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规模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庭院经济巧变“致富园”,西梅、香梨等优质果苗增添绿意更增加收入;农业产业“多点开花”——“羊”帆起航、“蛋”生奇迹、“棚”勃发展、一“鹿”高歌、“谷中藏金”,加之扫帚厂、手套加工厂带动就业,农特产品物流园高效“链”通城乡,千村光伏项目照亮振兴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彰显出“一村一韵”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
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乡风文明是其灵魂。古城镇创新实践的“红黄绿金白褐蓝”七色产业体系,不仅是产业的彩虹,更是镇村联建、融合互动的成果。该镇经济联合总社整合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施“七村联建”机制,2024年总社实现可观增收,带动各村集体收益稳步提升。这种强有力的组织形态,不仅夯实了粮食生产根基,推动了道路环境整治、村组亮化等“全域美”工程,更完善了联农带农机制,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和美乡村注入了最持久的内生动力。
腰包鼓,还要脑袋富。府谷县坚持党建引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创新层出不穷。
黄甫镇创新开设“百姓议事室”,汇聚老党员、乡贤与驻村书记的智慧,组成调解团,运用“土话”巧妙化解矛盾纠纷。府谷镇的“爱心银行”、木瓜镇的“幸福口袋”、新民镇的“爱心超市”等治理模式,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服务的热情。
府谷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弘扬孝老爱亲、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优良传统。
府谷县创新推出“文明府谷十五礼”,通过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形式,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用乡音传礼、以故事润心,让文明公约从“纸面要求”融入日常生活。
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学习的好去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滋养着乡村精神家园。有效治理和文明乡风,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与强大的精神支撑。
黄河九曲欢歌,府州硕果飘香。从大昌汗的生态转型到新民镇的多元绽放;从木瓜镇的“黄米”产业链延伸到古城镇的“七色”共富实践;从汇集民智的“百姓议事室”到展形象的“文明府谷十五礼”,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它们共同证明:在黄土高原上,工业重镇的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农业成为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府州大地上,丰收,不仅是颗粒归仓的喜悦,更是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的甘美果实。(李霞)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