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7年,北京珠市口一间不足10平米的店铺里,20岁的黄光裕挂出“国美电器”的木牌,开始了他构建家电零售帝国的征程。谁也不会想到,近四十年后,这位曾经的三届中国首富,会带领濒临破产的国美押注氢能,展开一场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搏。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文|周淇然
1987年,北京珠市口一间不足10平米的店铺里,20岁的黄光裕挂出“国美电器”的木牌,开始了他构建家电零售帝国的征程。谁也不会想到,近四十年后,这位曾经的三届中国首富,会带领濒临破产的国美押注氢能,展开一场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搏。
01 辉煌与沉沦:从零售帝国到生存危机
国美的崛起堪称中国商业史上的传奇。黄光裕凭借“薄利多销”的策略,打破了当时家电市场“高利润、慢周转”的惯例。到2004年,国美已在全中国开了100多家门店,35岁的黄光裕也首次登顶中国首富。
2008年成为国美命运的转折点。随着黄光裕远离公司日常运营,国美开始错过电商发展的黄金十年。2012年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迅速崛起,而国美却仍在执着于线下扩张。
国美的衰落速度令人震惊。财报显示,国美零售已连续亏损八年,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26.7%至4.74亿元,较2022年的174.44亿元缩水超97%。更为严峻的是,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达418.25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7504.80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209.23%。
02 自救与挫折:转型路上的屡战屡败
为挽救危局,黄光裕回归后立下“18个月复兴国美”的目标。国美的转型尝试几乎涵盖了所有热门风口,但结果多是浅尝辄止。
2021年1月,“国美APP”改名为“真快乐”,试图通过游戏化和社交化吸引年轻用户。然而,这一转型并未成功,有用户吐槽:“想买个空调,首页全是小游戏,根本找不到入口”。
2022年冬天,黄光裕亲自下场直播带货,但效果不佳。此后,国美又尝试了无人零售、汽车销售,甚至开设超市。2023年,国美入驻抖音、快手开展直播带货,但供应链断裂导致销路受阻。一次次转型尝试,都未能扭转国美下滑的颓势。
03 氢能豪赌:黄光裕的最后一搏
2025年9月10日,北京国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黄光裕控股80%。五天后,国美氢能与国家电投集团控股的国氢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黄光裕对氢能布局展现出极大的投入。据接近他的人士透露,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他每天都会研读氢能行业报告,办公室的书架上堆满了相关书籍。国美氢能的办公地点设在离国美总部40分钟车程的北京亦庄产业园,黄光裕每周都会亲自前往,有时甚至与技术团队聊到深夜。
国美氢能的经营范围覆盖了氢能全产业链,从“光伏制氢”到“氢能重卡运营”,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规划。黄光裕还亲自考察加氢站,向站长详细了解运营情况。
04 风险与挑战:现实比理想更骨感
然而,国美豪赌氢能面临多重挑战。最为严峻的是资金问题。氢能产业是技术与资本双密集型产业,从研发到产业化需要持续的巨量投入。国美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负债总额高达422.01亿元,负债累累。氢能是“吞金兽”行业,而国美自身已严重“失血”。用负债400多亿的躯体去供养一个需要千亿级投入的产业,无异于杯水车薪。
其次是技术积累不足。氢能行业已有国家能源集团、中石化、隆基、亿华通等众多央企、上市公司以及独角兽企业深耕多年,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和规模壁垒。国美作为毫无产业背景的“门外汉”,能否突围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此外,氢能行业仍处于“商业化前夜”,呈现出“政策热、市场冷”的特征。截至2024年底,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与“2025年达5万辆”的目标存在差距。加氢站建设成本高、运营难度大,制约着基础设施的快速布局。
05 结语:成王败寇,商业冒险的终极试炼
黄光裕的“我不怕慢,就怕停”的精神令人动容,这体现了企业家不屈的韧性。然而,商业世界终究是残酷的,光有勇气远远不够。国美的氢能豪赌,悲壮色彩远大于成功可能。它更像是一个时代巨头落幕前的最后闪光,其结果很可能为整个商界提供一个关于“如何避免失败”的终极案例。
对于黄光裕个人而言,氢能创业是其商业生涯的背水一战。正如他本人所言:“商业世界里,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向前的行者。我不怕慢,就怕停。”这位曾经的中国零售业霸主,能否在氢能领域重现昔日辉煌,答案将很快揭晓。(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来源:董希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