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植户于佃生正在大棚中给幼苗浇水,他弯腰仔细查看着苗情,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我们是7月10日播种的文图拉西芹,8月5日移栽到苗盆里,9月5日移栽到大棚里定植。我们的苗一部分卖到山东,一部分自己种,预计元旦收获,总共育了40万株苗。”直滩镇直滩村种植户于佃生
金秋时节,走进古浪直滩镇高标准日光温室育苗基地,一片翠绿映入眼帘,整齐排列的西芹苗焕发着勃勃生机。
种植户于佃生给幼苗浇水
种植户于佃生正在大棚中给幼苗浇水,他弯腰仔细查看着苗情,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我们是7月10日播种的文图拉西芹,8月5日移栽到苗盆里,9月5日移栽到大棚里定植。我们的苗一部分卖到山东,一部分自己种,预计元旦收获,总共育了40万株苗。”直滩镇直滩村种植户于佃生说。
这些幼苗从播种到移栽,每一步都凝结着种植户的心血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撑。“从七月播种到九月定植,我们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于佃生说,“温度、湿度、光照都有精确控制,这样苗才能长得壮实。”他指着一排长势喜人的西芹苗说道,“这些苗子不仅要供应本地大棚种植,还要经过长途运输销往山东,品质不过关可不行。”于佃生说。这种对品质的严格把控,不仅确保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折射出直滩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业化水平。
西芹苗大棚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和政策的引导。直滩镇干部袁文楠介绍说:“为了提高育苗品质和产量,直滩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优化西芹品种,培育出了适应本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优质西芹苗。”如今,直滩镇的西芹苗不仅在本地市场供不应求,还远销山东,深受广大种植户的青睐。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品种和技术的创新,也离不开市场开拓力度的持续加大。
西芹苗
直滩镇的西芹苗产业不仅带动了本地就业,还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育苗到种植,从采收到销售,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力,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直滩镇的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既增加了收入,又照顾了家庭,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这种“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正在让越来越多农民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来源:看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