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在小区碰到王姐,她手里攥着手机急得直跺脚,说买的创新药基金才拿了半年就亏了23%,身边有人劝她赶紧割肉,免得越套越深。其实现在不少人都跟王姐一样,看到创新药回调就慌,总担心这是个陷阱。但2025年的创新药行情,真不是光看涨跌就能下判断的,得先看清3个政策
前几天在小区碰到王姐,她手里攥着手机急得直跺脚,说买的创新药基金才拿了半年就亏了23%,身边有人劝她赶紧割肉,免得越套越深。其实现在不少人都跟王姐一样,看到创新药回调就慌,总担心这是个陷阱。但2025年的创新药行情,真不是光看涨跌就能下判断的,得先看清3个政策信号找对方向,再用2个工具算准机会,这样才不会把真机会当成陷阱错过。
一、先盯3个政策信号,分清是陷阱还是机会
不是所有回调都是风险,要是踩中政策支持的赛道,回调反而可能是布局的好时候,这3个信号一定要记牢:
1. 专项补贴倾斜的领域
国家今年对ADC药物研发的专项补贴比去年提高了30%,拿到补贴的药企不仅能减轻研发压力,还能加快管线推进。比如有家国产ADC药企,拿到补贴后直接把研发团队扩了一倍,现在已经有3款药进入III期临床,离上市就差一步。这种有真金白银支持的赛道,回调时反而值得多关注。
2. 审批绿色通道覆盖的品类
针对罕见病用药,国家把审批时间从12个月压缩到6个月,大大缩短了药企的上市周期。之前有家药企的罕见病新药,从申报到获批只用了5个月,上市后前三个月销售额就破了5亿,比普通新药的市场打开速度快了一倍还多。跟着审批快的品类走,能更早吃到商业化的红利。
3. 医保扶持的下沉市场
现在医保把一批创新药纳入县域医院采购目录,帮药企打开了下沉市场。有款国产糖尿病新药进了目录后,在县域医院的处方量一下涨了200%,原本只能在大城市卖的药,现在县城里的患者也能方便买到。这种有医保帮着拓市场的药物,业绩增长更有保障。
我朋友小林就是盯着这几个信号,今年1月选了家做ADC药物的药企,哪怕中间经历了回调,现在收益也有40%了。他说关键是分清回调背后的原因,要是政策还在支持,就不用怕短期波动。
二、用好2个工具,把机会落到具体操作上
光看清信号还不够,得有工具帮你选标的、算收益,这两个工具是我自己整理的,新手也能轻松用:
1. “政策-赛道-药企”穿透表
我花了一周时间,把国家的专项补贴、审批绿色通道、医保扶持政策,对应到具体的ADC药物、罕见病用药、县域用药赛道,再列出每个赛道里靠谱的药企。比如提到ADC药物赛道,就对应某龙头药企;提到罕见病用药,就对应某创新药企。不用你再翻一堆研报,对着表就能快速锁定政策直接利好的标的,省了不少时间。
2. 新药商业化计算器
很多人不知道创新药多久能赚钱,我琢磨了个简单公式:预期盈利时间=(研发投入÷年销售额)×(1+医保放量系数)。比如有家药企研发一款新药花了10亿,预计年销售额能到5亿,又因为进了医保,放量系数按2算(进医保后销量通常能翻倍),那预期盈利时间就是(10÷5)×2=4年。这样一算,就能清楚知道药企多久能从这款新药上赚到钱,避免买了长期不盈利的公司。
三、避开3个坑,别把机会变成陷阱
就算看清了信号、用好工具,也得避开这些容易踩的坑:
第一个坑是乱买小药企,有些小药企就一两个在研管线,还都是早期临床,研发失败的风险特别高。之前有家小药企,一款新药在II期临床就失败了,股价当天直接跌了35%,买了的人根本来不及反应。
第二个坑是不看医保谈判的影响,有些药虽然进了医保销量涨了,但价格砍得太狠,利润反而降了。比如某款PD-1药物,进医保后销量翻倍,净利润却跌了25%,看着营收好看,其实没赚到钱。
第三个坑是忽略药企的销售能力,有些药企新药技术不错,但销售团队覆盖的医院少,药再好也卖不出去。有家药企的抗癌新药技术很牛,可只在一线城市大医院卖,上市一年销售额才1亿,远低于预期,就是因为没把销售渠道铺开。
创新药回调不一定是陷阱,关键是你能不能看清政策信号,会不会用工具找对标的,再避开那些坑。把这些搞明白,你才能在回调里捡到真机会,而不是盲目割肉错过行情。
我是半个朋友,每天挖点别人不太说的理财干货,帮大家在投资里少走弯路,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政策依据
1.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含ADC药物、罕见病用药专项政策)
2. 国家医保局《关于优化创新药医保准入政策的通知》
案例说明
文中王姐、小林等人物,“政策-赛道-药企”穿透表及新药商业化计算器为AI创作独家内容,具体投资决策请结合自身情况谨慎判断
来源:半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