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4日上午,由北京市广电局、四川省广电局、北京电影学院联合承办的“虚实无界:视听产业融合破圈”平行论坛“AI进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影视创作上的创新应用”专业沙龙在东城区禄米仓新视听产业园成功举办。北京影视行业主管部门、影视制作机构、影视后期技术公司、AI
9月24日上午,由北京市广电局、四川省广电局、北京电影学院联合承办的“虚实无界:视听产业融合破圈”平行论坛“AI进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影视创作上的创新应用”专业沙龙在东城区禄米仓新视听产业园成功举办。北京影视行业主管部门、影视制作机构、影视后期技术公司、AI影视创作者、高校学者等各界人士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由北京电影学院影像传媒学院副教授张蕾主持,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AI技术驱动下的视听精品创作”“AI兴起对中国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等主题开展了交流讨论,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如何走向高质量、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和AI视听作品未来发展趋势和美好愿景。
张书珩表示,AI技术从“滤镜美颜”这类表层应用,发展到深度参与叙事构建与视听语言创新,本质上是一次从“工具性赋能”向“创造性协同”的转变。这不仅体现了技术能力的跨越,更重新定义了内容生产的方式——从人力密集走向智能驱动,从单点辅助升级为全流程协作。首先是基础生成能力的显著突破。以快手可灵AI为例,自2024年6月推出以来,依托DiT架构与Flow模型的融合,实现了多项技术跨越。AI不再仅是后期修饰工具,而是深度融入叙事构建与视听表达的创作主体。
传统制作试错成本高,可选择性少,缺少“脑洞大开”的惊喜环节,更多依赖导演个人的能力和审美。在前期创作和策划阶段,AI有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灾难。怎样用好不确定性是一门艺术与技术,也是一门玄学。与其说AI是降低成本的工具,不如说是提效的绿色通道,很多需要高成本的题材现在都可以通过AI快速推进,迅速得到市场反馈。AI同时也开辟了新的业态,不远的未来AI短剧、AI电影会越来越成熟,甚至超越实拍的效果。
骆怡航表示,从技术前沿视角看,目前生成式AI在创作“影视级”视听内容时,最大的壁垒还是在多主体、长镜头的一致性的突破。影视级叙事最基本的是需要保证主体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使得影视类内容的叙事更为连贯,它同时也是多模态内容广泛应用于影视等商业化场景的前提与关键。从面部、单主体到多主体一致,Vidu持续在一致性上发力。总的来说,参考生图、参考生视频等关键产品的完备,不仅推动Vidu升级为真正的“商业化生产主力”,更使得行业率先实现从AI图像生成到视频生成的完整商业生产链闭环,引领AI多模态创作进入“生产级应用”新纪元。
使用AI工具创作和使用其他工具创作时的要求是一样的,我的建议就是,第一要树立先授权、后使用的意识。创作活动往往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的,难以避免会涉及到对已有作品的使用。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很多二创短视频,在创作时都使用了已有的长视频、背景音乐等素材,这就需要获得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我们使用AI进行创作也是同样的要求。第二,要培养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在AIGC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院会特别重视对创作过程的查明,广大的AI内容创作者在积极运用AI进行创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尽量留存好相关创作记录。
马建明认为,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国家广电总局实验室从“平台支撑、技术研发、实践落地、教学融合”四个维度推动虚拟现实与AIGC技术深度结合,从搭建技术融合的硬件与场景基础,聚焦核心技术突破,解决产业痛点,以实践创作与成果转化落地、技术价值三个层面进行探索。下一步将关注空间计算与虚拟现实的深度结合、XR(扩展现实)生态系统的整合,以及多感官技术与实时渲染技术的融合,开发一套基于先进图像处理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智能编辑系统。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分析影视素材中的关键元素,如人物、场景、动作等,并根据预设的编辑规则进行自动化剪辑与合成,将AIGC与传统视效流程融合成果转化为产业应用。
刘梦雅表示,AI的兴起正在从技术、叙事、审美和文化表达四个层面深刻重塑中国影视艺术的美学风格。首先是视觉美学的拓展与重构,AI技术极大拓展了视觉表达的边界,尤其在超现实、风格化、微观世界等传统技术难以实现的领域,AI能快速生成高度复杂的视觉元素,推动中国影视美学向更幻想化、奇观化的方向演进。此外,AI还能模拟和融合传统美学元素,如水墨画风、古典色彩体系等,为中国古典美学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提供新路径。其次是叙事结构与审美节奏的变化,AI不仅在视觉上介入,更在剧本生成、情节结构设计、人物关系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叙事美学向数据驱动、算法优化的方向转变。
本次沙龙展现“以技术夯实能力,以平台激发生态,以法治划定边界,以高校培育人才”的人工智能影视行业发展模式。未来,北京市广电局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中国影视工业深度融合,展现更有想象力的中国影视美学。推动AI技术驱动下的视听精品创作,塑造新型文化生产力,助力首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创作的高质量发展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来源:首都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