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鼓声激越,尘土飞扬。鼓手们身着传统服饰,或腾跃或击打,鼓点铿锵有力,舞姿豪迈奔放,将陕北人民的热情与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横山老腰鼓正通过多元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阳光讯(记者 郑玮 通讯员 贾婷 刘雅琪)鼓声激越,尘土飞扬。鼓手们身着传统服饰,或腾跃或击打,鼓点铿锵有力,舞姿豪迈奔放,将陕北人民的热情与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横山老腰鼓正通过多元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横山老腰鼓历史悠久,始于明代,兴于清代,是陕北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它以“刚劲雄浑、气势磅礴”为特色,鼓点多变、舞姿奔放,既藏着黄土高原的粗犷,也饱含陕北人民的热情,曾是群众庆祝丰收、祈福纳祥的重要方式。但在过去一段时间,受传承人才短缺、传播形式单一等影响,这门传统艺术一度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横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横山老腰鼓代表性传承人 雷玉富:“我们横山老腰鼓,以前是由于生活的压力、经济的压力,没有太多的年轻人去学习这门艺术,只有老艺人还在传承发扬,老艺人们他们年龄都比较大,导致我们横山老腰鼓传承有点断代。”
为破解传承困境,横山区近年来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横山区将横山老腰鼓的保护与传承列为重点工作,积极探索“非遗进校园”的创新模式。如今,在横山的多所中小学,腰鼓已成为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特色项目。孩子们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从基本的“弓箭步”“蹬腿打”学起,清脆的鼓声与欢笑声回荡在校园上空。常态化公益培训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培养了大批年轻爱好者和潜在传承人,为这项古老艺术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横山五中 刘梦琪:“我从小就喜欢腰鼓,自从横山腰鼓进校园我学习了之后,横山腰鼓这种磅礴的气势和顽强的生命力,不断激励着我,让我变得更加自信阳光。”
近年来,横山老腰鼓的“亮相清单”不断拉长:不仅在本土持续开展“陕北榆林过大年”秧歌展演,更频繁登上高规格舞台——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文艺盛典、建党百年文艺演出的历史性时刻,到亮相扬州助力苏超大赛的活力现场;从走出国门,在德国柏林旅游交易会、韩国“欢乐春节”活动中展现中国民俗魅力,再到站上“中国—中亚峰会”迎宾仪式的重要场合,这门源自黄土高原的艺术,正以愈发多元的姿态,从地方非遗走向国内外广阔舞台。
“既放大非遗影响力,又激活大众对传统民俗的参与感与自豪感,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并加入传承行列。”横山老腰鼓市级传承人 曹闰茗说。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