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今日之新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09:51 1

摘要:2021年,中国移动在红其拉甫口岸建成“穿越”国门的5G基站。建设者们顶着零下30℃的严寒,在冻土层浇筑3米深的地基,用特制抗风水材料包裹设备,使其能够抵御12级大风和零下40℃的极端低温。历经半年的艰苦施工,这座高原基站最终落成,成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数字“生命

当帕米尔高原的第一缕阳光

照亮边境哨所的五星红旗

牧民已用5G网络

把草原的晨风递给远方的亲人

当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定位标记

被旅人一键分享

无人区的孤寂瞬间化作朋友圈的惊叹

当镜头另一端订单签约成功的喜悦

从红其拉甫口岸传出

古老的丝路之上焕发出新生机

......

从雪山之巅到河谷绿洲

从林海深处到沙漠草原

一张看不见的网络

正在弥合着“数字鸿沟”

今年是电信普遍服务实施第10年

在这奋斗的十年间

中国移动以满腔热忱践行初心与责任

越高山、踏荒漠、穿雪原

将一座座基站矗立在

新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把一条条光缆拉进千家万户

新时代的信息桥梁

正跨越地理阻隔

让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脉搏与全国同频共振

中巴走廊的数字基石

2021年,中国移动在红其拉甫口岸建成“穿越”国门的5G基站。建设者们顶着零下30℃的严寒,在冻土层浇筑3米深的地基,用特制抗风水材料包裹设备,使其能够抵御12级大风和零下40℃的极端低温。历经半年的艰苦施工,这座高原基站最终落成,成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数字“生命线”。

独库公路上的信号守护者

独库公路开通于1983年,全长561公里。这条公路70%路段穿行于深山峡谷,被誉为“用手抠出来的天路”。如今,它从战略通道变身“最美网红公路”,连接戈壁、雪峰、草原与湖泊,成为带动旅游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每年6月通车季伊始,移动人便会如期而至,车上调试、路边架塔、雪地抢修成为他们的工作日常。为保障这条美景长廊的通信畅通,中国移动不仅部署了5G基站,还配备了全天候供电与抗寒设备,确保信号覆盖。

独库公路的壮美,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离不开每一位默默守护它的移动人。

打造边疆数字经济新引擎

2024年3月,新疆首个智算中心——中国移动克拉玛依智算中心在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正式启动。该中心服务范围涵盖影视、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目前可以独立支撑西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动漫渲染基地。依托东西部算力协同机制,该中心高效承接了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地的渲染需求,最高可部署20000个渲染节点。截至目前,中心已参与包括《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内的3000多部影视作品的渲染制作,渲染效率提升2.6倍,企业成本降低30%。凭借显著的应用成效,该项目成功入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

5G助力矿产开采业转型升级

以高质量5G、云服务、人工智能及能力中台为核心技术支撑,中国移动为石头梅一号露天煤矿打造一体化的“5G+融合通信应急调度管理平台”和基于AI大模型的矿山AI推理平台,实现煤矿开采无人驾驶运输车与无人挖掘机的协同作业,助力矿山企业逐步推进高危作业场景的少人化、无人化转型,为当地矿山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天路照亮西极村小康路

斯木哈纳村,是中国最西边的行政村,为“古丝绸之路”上重要通道和驿站,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是“中国最后一缕阳光”所在地。过去村里信号覆盖较弱或仅能通话。2021年,边境网络通信覆盖工程项目落地,新增1个700M基站,截至2025年8月,已累计开通8个700M基站,2个2.6G基站,村民用上高速畅通的5G网络后,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众多游客到口岸旅游,村民还通过网络学习知识技能、在口岸开设特色美食店、五金、日用百货店等,线上销售农产口及工艺品,村民真正吃上“旅游饭”,人均收入得到大幅提升。

在沙漠筑起“数字丝路”

2023年,中国移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开通了首个700MHz 5G超远覆盖基站。借助远距离覆盖创新技术,该基站高效实现了沙漠公路的连续网络覆盖,用户即使在偏远路段也能流畅使用智能导航、视频直播、高清通话等业务。从此驶过沙漠公路的人——不论是护林员、送货司机,还是第一次来看胡杨的旅人——都能随手把大漠的日出、驼铃的短视频发给家人,让风卷黄沙的孤寂瞬间变成屏幕那头的点赞与回应。

来源:中国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