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候,他脸上带着久违的轻松,身边的妻子也笑得特别灿烂。两人商量好,要去一次次旅行,把没去过的地方都看一遍。
2010年秋天,央视老主持赵赫正式退休。
那时候,他脸上带着久违的轻松,身边的妻子也笑得特别灿烂。两人商量好,要去一次次旅行,把没去过的地方都看一遍。
可谁能想到,仅仅过了半年,一纸体检报告让一切化为泡影:癌症晚期,毫无征兆。
赵赫被病痛拖垮,告别人世,留下的,只是孤零零的妻子。
没有孩子,没有依靠,那份孤独比病痛更让人心酸……
01
从军营走出的播音员
赵赫年轻时的经历,和很多主持人不一样。
他没走过正规院校的科班路线,而是从部队广播站一步一步干起来的。
当兵的时候,他嗓音条件好,字正腔圆,说起话来特别有感染力。连队里的宣传节目,他几乎是固定的主持人。
久而久之,战士们一听见他开口,就觉得特别亲切。
那个年代,能从部队调到央视,机会少得可怜。可赵赫硬是凭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扎实的基本功,被选中进了央视播音队伍。
那一年,他才二十多岁,满心憧憬。
刚进央视的时候,他不算最耀眼的面孔。相貌普通,不像一些主持人那样自带“明星感”。
但他有股劲儿,台上不出错,台下拼命学,背资料、练语速,一点都不含糊。
领导看在眼里,觉得这小伙子靠谱。
没多久,他就接下了《经济半小时》这样的重头节目。
02
舞台上的中流砥柱
真正让赵赫被全国观众记住的,是315晚会。
这档节目一年只有一次,但分量极重。它不是娱乐节目,而是老百姓期待已久的“维权日”。
曝光的问题涉及吃穿住行,关系千家万户。要把这些硬邦邦的事实讲得既专业又通俗,主持人必须有真本事。
赵赫连续多年担任315晚会主持,几乎成了固定人选。他的主持风格不张扬,话语不多余,但总能在关键时刻稳住场面。
有一年晚会直播,后台设备突然出了问题,舞台差点冷场。全场人都慌了,观众也察觉气氛不对。
赵赫没有乱,他顺势拉起话题,现场发挥,把观众的注意力自然转开。
几分钟后技术恢复,节目顺利进行。那天,他算是救了场。
有人问他怕不怕,他只淡淡一笑,说这是职业要求。正是这种沉稳,让无数观众心里觉得踏实。
他主持过的节目里,没有花哨的口号,也没有哗众取宠的桥段。看似平淡,实则分量很重。
同行们都说,赵赫是央视舞台上最稳的那个顶梁柱。
03
没有孩子的婚姻
事业风光背后,赵赫的家庭却有缺憾。
他和妻子从年轻时就相识,感情一直很深。妻子性格温和,不争不抢,把全部心思放在支持丈夫上。
赵赫忙工作,常常加班到深夜,妻子也从不抱怨。她知道,央视的工作强度大,压力也大。
唯一让两人遗憾的,是没有孩子。年轻的时候,他们也尝试过治疗,但一直没成功。
妻子为此一度很自责,觉得自己拖累了丈夫。赵赫总会安慰她,说两个人的日子也很好,别想太多。
表面上轻描淡写,可内心的失落只有夫妻俩明白。没有孩子的家,安静得过了头。
夫妻之间的依赖更深,赵赫就是妻子的全部,妻子也是他最坚实的港湾。
两人生活简单。下班后一起散步,假期就在家里做顿饭。
即使这样,他们也觉得满足。
04
退休后的憧憬与打击
赵赫在央视干了一辈子,直到退休。
那一年,他像突然卸下了沉重担子。朋友们都说,他整个人年轻了好几岁。
赵赫常常笑着对妻子说:“终于可以好好过我们的日子了。”
他计划着学做菜。妻子笑他连鸡蛋都不会煎,他偏不服气,说要一点点学起。
两人还计划去旅行,把黄山、张家界、西藏都写在了清单上。
然而,美好只维持了半年。体检结果摆在眼前:癌症,晚期。
消息传来,两人都懵了。前一天还在说要去海南看海,第二天就要面对死亡的阴影。
妻子当场哭倒,赵赫却强忍着安慰她:“治吧,也许还有机会。”
可病情进展极快。短短几个月,他从一个精神矍铄的男人,变得消瘦虚弱。
化疗让他掉光了头发,脸色蜡黄,但他始终保持清醒。
妻子日夜守在病床边,几乎不合眼。小床就搭在病房里,她寸步不离。赵赫看在眼里,却只能心疼。
在最后的日子里,他经常回忆过去。说起年轻时的军营,说起第一次上央视的紧张,说起舞台上的惊险。
更多时候,他只是紧紧握住妻子的手。
他说:“这辈子欠你太多,来世还你。”
一生的遗憾
赵赫最终还是走了。
妻子趴在他身边,哭得撕心裂肺。那一刻,她知道,自己真正成了一个人。
没有孩子,没有丈夫,剩下的余生,只能在孤独里熬过去。
赵赫这一生,事业成功,观众认可,却没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的晚年幸福。
他为央视贡献了几十年,刚刚准备享受生活,却被病魔无情带走。
他的离去,留给人们的,不只是惋惜,还有思考。一个人再怎么拼事业,也该留些时间给自己和家人。
生命有限,健康和陪伴才是最珍贵的。
来源:砍柴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