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法院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香河县人民法院围绕“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工作主线,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工作宗旨,积极探索改进工作方法,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积极回应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满意度。
□ 刘尚
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法院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香河县人民法院围绕“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工作主线,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工作宗旨,积极探索改进工作方法,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积极回应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满意度。
搭建互动平台,提升工作质效。香河法院积极完善便民服务举措,在进一步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基础上,畅通线上及线下全流程服务渠道,实现司法便民与审判效率提升双赢。加强“立审执”有效衔接,开辟涉民生案件办理绿色通道,依法加大诉前、诉中财产保全适用力度,近期成功化解一起涉29名农民工群体讨薪案件,获得当事人高度赞誉。落实接访回访制度,常态化开展院领导接访工作,依法及时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切实将司法为民落到细处、实处。
聚焦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该院以群众满意度为“风向标”,创新推出即时评价、一案一评、督察回访、靶向整治四项机制,构建起“评价—反馈—整改—问责”闭环管理体系,推动司法公信力与群众获得感双提升。诉讼服务中心在窗口设置电子评价器,群众办理完立案手续,可现场对服务态度、业务水平、办事效率等打分,评价结果实时上传至院内监管平台,每月统计汇总并公示,作为窗口人员考核的重要依据。每案审理或执行结束后,办案团队邀请当事人填写工作作风评价表,对法官履职情况、司法作风、廉洁自律等进行全面评议。督察室每月随机抽取至少30件已结案件,通过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等方式,了解当事人对案件办理的满意度,如发现问题,立即启动“二次答疑”程序,督促承办法官重新释法明理。督察室对信访人反映的干警作风、工作态度问题逐一核查,以严肃问责倒逼司法作风持续改进。“法院做得好不好,现在我们这些普通当事人都能直接评价了,司法服务真是在不断改进。”日前,一名当事人在办理立案手续后由衷地感慨。
拓展主攻战场,延伸司法触角。香河法院充分发挥法庭扎根于前沿阵地优势,拓展民众与司法互动平台,拉近群众与司法的距离。该院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巡回审判运行机制,今年以来巡回审判案件70余件,所审结案件调解撤诉率75%,且无一矛盾激化、无一上访申诉、无一错案。拓宽参与司法渠道,广泛征求旁听人员对案件审理意见,提高人民陪审员参审率,让普通民众深度参与司法审判,增强了司法公信力,今年以来,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达560余件。该院精心设置法官工作站,法官驻村或包村,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精准把握矛盾症结,回应人民群众对案件公正处理的核心诉求,降低群众诉讼成本。
播撒法治种子,奏响法治声音。该院深耕普法宣传领域,以法律“六进”为抓手,全面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不定期深入村街社区普法,以新媒体平台为依托,宣传工作动态、典型案例等,增进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理解、信任支持。建立重大典型案件开庭审理公告制度,广泛发布开庭信息,邀请群众参与旁听,以公开透明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全院32名员额法官到县内60余家重点企业走访调研,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