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紧日子与提振消费并不矛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09:21 1

摘要:国庆节逢中秋节合并放假8天。假期还未开启,民众的消费热情就被点燃。这几天,各地也摩拳擦掌推出许多鼓励消费举措,从政策层面引导大众积极消费、提升生活品质。比如,银川市就准备通过159项特色促消费活动,为消费者呈现一场集商文旅农体为一体的消费盛宴。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换来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效能的“宽”,是民生福祉的“增”,亦有消费领域的“活”。

国庆节逢中秋节合并放假8天。假期还未开启,民众的消费热情就被点燃。这几天,各地也摩拳擦掌推出许多鼓励消费举措,从政策层面引导大众积极消费、提升生活品质。比如,银川市就准备通过159项特色促消费活动,为消费者呈现一场集商文旅农体为一体的消费盛宴。

消费是经济的“压舱石”。从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到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始终是当下做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另一方面,随着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螺栓”也越拧越紧。一边是“振”,一边是“紧”,看似矛盾的反差也让一些人心生疑惑:提振消费和过紧日子是否矛盾?政府机关带头省钱,还如何带动民众花钱?

过紧日子反对的是浪费而不是消费,这种对立论调,其实是混淆了二者的目的和作用。

一直以来,过紧日子强调的都是钱和资源应该用在哪里的问题。压缩“三公”经费,缩减的是不必要的负担、非必要的支出,比如“面子工程”“盆景工程”带来的巨大浪费,或是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来的无作用支出等,其目的在于把有限的资金从不合理且低效的支出中释放出来,转而投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关键领域,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说到底,过紧日子指向的是公款公务,针对的是无谓浪费,为的是纠治不良作风,提升政府机关对于财政资金和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夯实经济长期向好的根基,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能消费、敢消费,也愿消费。

而这,与用好政策红利、经由消费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目标是一致的。消费,看似只是在花钱,但每一次消费行为都是建立在现实需求之上——比如,换一部新手机,能提升沟通效率和生活品质;来一次旅行,能让人放松身心、开阔视野——不仅具备切实的“功能价值”,也提供了珍贵的“情绪价值”,满足了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提振消费,某种程度上来说,“提”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振”的是群众的消费信心,着力点始终在于推动消费的“提质升级”。当然,这里所倡导的消费,是一种健康、可持续、有活力的消费,它更为关注品质与价值,也更为关注老百姓的美好生活需要,与那些为了“排场”大摆宴席、为了“痛快”冲动购物的非理性、浪费型消费无关,更不是主张不消费、少消费,而是倡导让每一笔支出都更加理性、更有意义。

从这一点来看,提振消费与过紧日子的本质其实一样,都是在摒弃浪费行为的基础之上,把政策红利、资金资源等更多用于服务人民。甚至于,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能更好地引导社会预期,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风尚。毕竟,“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工作会议一律不摆花草”等要求传递出的,是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坚决摒弃,和对清正干事、做出实绩的务实追求,既契合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美德,也能引导大众消费从注重面子和排场转向品质与个性。

一句话,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换来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效能的“宽”,是民生福祉的“增”,亦有消费领域的“活”。把握好“减”与“增”的学问,感悟其中的责任与担当,用精打细算的智慧厚植民生福祉,定能让党风政风正、民风社风淳、千行百业兴,让更多群众在过好日子中感受到生活的温度与时代的进步。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