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对“桦加沙”看城市韧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09:21 1

摘要:在台风“桦加沙”的影响下,多地迎来狂风暴雨。在一些短视频中,大树倒下、海水倒灌,超强台风的破坏性令人惊惧。但也有另一些画面让人暖心:有条不紊、指挥若定、互帮互助……比如深圳全城865个避难所井然有序地开放,仿佛一张早已织就的安全网。网友感叹:“都说深圳卷,但真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张英

在台风“桦加沙”的影响下,多地迎来狂风暴雨。在一些短视频中,大树倒下、海水倒灌,超强台风的破坏性令人惊惧。但也有另一些画面让人暖心:有条不紊、指挥若定、互帮互助……比如深圳全城865个避难所井然有序地开放,仿佛一张早已织就的安全网。网友感叹:“都说深圳卷,但真正有大事,深圳只有稳,不卷。”

“稳”,是因为大家在超强台风中展现了共同体意识:相关部门紧急调度、基层干部值班值守、市政工人仔细作业、志愿者集结奋战……他们在逆风中的坚守,是城市在风暴中的“压舱石”。城市也将高效运转的能力,内化成了危急关头的社会韧性。

不只是深圳,台风经过的各城市都“很有办法”。广州的气象部门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台风路径和强度模拟,实现精准到街道、小时的预报;珠海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水库、河流的水位变化;香港的智能渠务系统则能提前预判并疏通可能的积水点。

而最动人的智慧,往往蕴藏在民间。在福建闽南地区,有着邻里相帮、共渡“风颱”的传统。台风来临前,渔民们自发将船只加固绑在一起;村民们会相互提醒,帮助抢收果实、转移物资。这种基于地缘的互助,也形成了一道坚实的“无形堤坝”。

还有一些地方则从应对台风中寻求与自然共存的长久方法。海南等地在海岸线大力恢复红树木,形成有“海上绿色长城”之称的天然防波堤,从而消浪护岸。广西部分城市在规划建设中,留出足够的绿地、湿地作为滞洪区,践行“海绵城市”理念。这些“与风共舞”的生态智慧,追求的不仅是某次台风中的安然无恙,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每一次台风,都是对城市治理体系和社会团结意识的压力测试。从深圳的高效与温情,到粤港澳的科技赋能,再到民间的自觉互助,“桦加沙”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不同地区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应对策略。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这些智慧交织成了一张强大的全民防灾减灾网。

目前,台风的影响渐趋结束,但极端天气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来。城市建设如何更趋完善,生长出融合传统与现代、兼顾技术与温情的韧性,仍是一道亟待更优答案的重要课题。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