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销现烤月饼50万只!南京路上这场“争霸赛”正在上演,等你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22:33 1

摘要:排队3小时限购5只的鲜肉月饼,南京路一天卖掉50万只,最后谁把钱赚走了

排队3小时限购5只的鲜肉月饼,南京路一天卖掉50万只,最后谁把钱赚走了

9月23日到27日,南京路步行街中间搭起一条30米长的月饼街。

20多家店一起开火,现烤现卖,油香飘出半条街。

黄浦区商务委后台数字跳得飞快,第一天就冲破38万只,第五天收摊时定格在50万6千只。

平均下来,每秒钟有116只月饼被买走。

现场维持秩序的保安说,比跨年倒计时还累。

很多人以为50万只里大部分是游客,其实本地身份证占比超过六成。

一位住在人民广场附近的大叔每天下午来报到,买了五家店的玫瑰豆沙、鲜肉、藤椒、奶黄、蟹粉,回家拆成十份送邻居。

他说自己只是怕排队,干脆一次买齐。

中秋送礼的刚需被压缩成三天集中爆发,排队反而成了仪式感。

销量冠军杏花楼玫瑰豆沙,投票通道关闭前一分钟还被光明邨反超,最后靠后台一张万票级企业团购订单锁定第一。

配方没变,还是1928年定下的云南重瓣玫瑰加崇明红豆,但今年他们把烤炉搬到街中央,师傅穿白制服现场擀皮,像开演唱会。

有人边排队边直播,弹幕刷得最多的是“看到师傅翻手就放心”。

情绪价值直接换成钞票,单日销售额顶得上平时半个月。

光明邨的鲜肉月饼更夸张。

9月25日那天,门店窗口挂出“每人限买5只”的硬纸板,队伍还是绕进贵州路。

后台库存系统显示,10万只饼在下午4点12分售罄,平均一只在架时间23秒。

厨房里的师傅三班倒,擀面杖敲案板的声音连成一条线。

一位黄牛当场加价到3倍,被保安请走。

第二天光明邨决定加量,结果原料猪肉涨价8%,利润反而薄了。

老字号第一次体会到流量双刃剑的滋味。

最意外的是川菜馆洁而精。

他们把麻辣牛肉包进月饼,表面刷一层川味红油,出炉时辣香冲鼻。

25元一只,是鲜肉的三倍,买的人却一半是00后。

小红书话题页里,有人把月饼掰开拉丝拍照,配文“甜辣cp锁死”。

三天卖出3万只,把店里原本主打的豆瓣鱼都比下去。

老板笑称,明年准备上折耳根口味,被骂也认。

线上投票总数237万,比黄浦区常住人口还多。

投票按钮下方挂着抽奖,奖品是“外滩月饼王”一年免费吃,一共10个名额。

最后中奖地址显示,6个在上海,2个在北京,1个在三亚,1个在伦敦。

流量把一只饼送出国门,也顺带给南京路周边酒店带来15%的入住增量。

携程数据,活动那周南京路商圈酒店均价涨了210元,还是满房。

有人算了一笔账:50万只饼,按平均单价12元,就是600万现金。

原料、人工、摊位、营销全部扣掉,净利润大约12%,也就是72万。

分到20多家店,每家3万左右。

听起来不多,但曝光量折算成广告费,至少省下百万。

一位参与品牌的电商负责人透露,活动五天天猫店新增粉丝11万,转化率是平时的7倍。

线下三天,线上吃一年,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现场也藏着冷思考。

一位排了两个小时的大学生买到最后两只藤椒味,咬一口就皱眉,说还是喜欢传统豆沙。

他随手把月饼扔进桶,拍照发社交平台,配文“排了个寂寞”。

点赞过万。

流量狂欢里,口味被让位于社交货币,浪费同时发生。

保洁阿姨说,每天收摊能捡出两百多只只咬了一口的饼,油把纸袋浸透,扫都扫不动。

活动结束第二天,南京路恢复通行,地面还留着一圈油印。

老字号把烤炉搬回后厨,新锐品牌开始策划万圣节新品。

50万只月饼像一场快闪,把中秋提前点燃,也把库存焦虑、原料涨价、味觉疲劳一并留下。

明年再办,排队的人还会来,只是理由可能不再是吃,而是拍。

饼还是那只饼,变的是买饼的人。

来源:悠闲晚风U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