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行商,试问谁敢螳臂当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06:07 1

摘要:9月22日,官方公开宣布福建舰电磁弹射成功。就在同一刻,还有一件必将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那就是“中欧北极快航”正式开通,这是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

9月22日,官方公开宣布福建舰电磁弹射成功。就在同一刻,还有一件必将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那就是“中欧北极快航”正式开通,这是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

这条航线的开通,发生在9月12日波兰以“国家安全”为由无限期关闭与白俄罗斯的所有边境口岸,导致中欧铁路货运严重受阻的关键时刻;7天后的9月19日,外交部就宣布中国将加强与俄罗斯在北极航线的合作,再三天,首艘北极货轮启航。

如此紧锣密鼓地安排,绝非巧合。

一方面航线的开通、货物的筹集都需要时间,不可能在波兰9月12日突然阻断中欧班列之后才行动;另一方面,如果波兰没有突然采取极端做法,首艘班轮未必在9月22日启航。

中国在短短一周多内就启程第一艘班轮,就是要向波兰以及背后的欧盟、美国等传递明确的信号:中国绝不惯着一切讹诈,美国不行,波兰更不行,中国手头有的是牌,完全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调整贸易路线,如果波兰不想要贸易的红利,那就别要了,去跟立陶宛一起反省吧。

关于北极航线,小镇很早就提了,随着全球变暖、人类破冰技术进步以及中俄高度互信,俄罗斯远东以及北极航线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未来几十年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俄罗斯非常重视远东,2012年首次公开提出的“向东转”,并不是指转向中国,而是开发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想要开发远东,必须获得中国的支持。

普京甚至说“远东发展,是俄罗斯21世纪的绝对优先事项”,北极航线是俄罗斯远东的战略后花园。所以俄罗斯在2012年设立远东发展部,2019年2月更名为远东与北极发展部,这个部门是俄罗斯“向东转”战略的核心部门,在这个部门的梳理下,俄罗斯远东与中国的联系更为紧密,中俄边境出现了更多的贸易口岸,已经有不少中国人前往俄罗斯远东开垦土地。

目前,中俄民间交往火热,2024年中俄跨国婚姻登记量达3.2万对,较五年前增长67%。很多俄罗斯人长期在中国生活、学习、工作,中国人则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俄罗斯远东腹地。

一条全新的航线,通过北冰洋将欧亚世界岛的东西两端连接在一起,大幅缩短了航行时间。一般而言,走非洲好望角航线需要50天以上,走地中海苏伊士航线需要40天以上,而首次开通的“中欧北极快航”只需要18天,甚至跟中欧班列的时长差不多,这对于高时效的跨境商品来说,很重要。(下图来自“宁波发布”)

北极航线还拥有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气温。航行的绝大多数时刻,货船都行驶在0到15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这就是纯天然的冰箱,可以大幅降低货物冷藏的成本,对于一些需要全程冷链、避免高温的高附加值货物非常有利。毕竟无论好望角航线还是苏伊士航线,都需要经过持续高温的赤道和中低纬度地带。

当然,北极航线也有三大局限性。

一是通航周期短。通航主要集中在夏季前后的无冰期,8月是最佳时段,如果全球再升温2摄氏度,那么就可以实现冬季以外的大多数时段通航。根据目前地球气温变化,未来可通航时间会持续延长。

二是需要破冰船开路带来额外运营成本。

三是沿途缺乏港口和贸易中心。目前只能实现欧亚大陆东西两段的直通贸易,也就是集中中国及周边货物,直接运到欧洲各大港口。比如这次开通的“中欧北极快航”,就从宁波、青岛、上海、福州、厦门等港口收货,再前往英国弗利克斯托港、荷兰鹿特丹港、德国汉堡港、波兰格但斯克港等,未来还可以把韩国、东南亚等港口加进来。

这就是继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之后的第三条亚欧大通道:“冰上丝绸之路”。

但上述三个局限性,反过来也是利好。

局限一、通航周期短。这的确限制了北极航线的作用,目前气候限制下,“中欧北极快航”预计全年只能往返运营16趟,但全球气候是持续变暖的,这就意味着天然的增量发展空间,而这条宝贵的航线,是第一条可以全程运行在中俄控制范围内大洋航线。

局限二、需要破冰船开路带来额外运营成本。但其他航线难道没有成本?苏伊士运河通航费不断上涨,航行安全还受到中东和红海局势的影响,对通航船只的大小也有限制,上限已经基本锁定;好望角虽然不结冰,但周边海域洋流复杂、气候突变频繁,关键航行时间长就是最大的成本;中欧班列,也要给沿线支付通行和清关费用的,比如仅波兰一年就可以获得大概3亿美元的收入。

北极航线需要借助破冰船维持航道,一次雇用破冰需要大概100万美元,但如此高的价格,是因为航船太少,俄罗斯为了维持较为庞大的破冰船队,必须提高单趟破冰的费用。如果通航的班轮多了,甚至集合成船队,船均成本就可以大幅下降。

更多采购俄罗斯提供的破冰服务,也有利于平衡中俄贸易。

局限三、沿途缺乏港口和贸易中心。这的确是难题,毕竟其他航线沿途可以行经很多国家和港口,可以提高单趟运输的收益,但反过来,正因为北极航线之前没有被充分运用,俄罗斯北冰洋沿线根本没有像样的港口设施,这才导致俄罗斯远东腹地的资源难以开发利用。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基建能力,随着北极航线活跃,港口、贸易中心、远东腹地资源开采,都会有的,正因为美西方与俄罗斯关系极为恶劣,中俄关系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那么中国必然占据非常有利的位置。

别忘了,以后美国也需要通过北极航线前往欧洲等地方,最佳航线就是贴近俄罗斯的东北航线。

说到这,需要做下基本的地理科普。一般常看的地图是横向的,容易让人忘了地球是圆的,很容易错估北极的大小。

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多看看地球仪,但因为地球仪是圆的,一眼只能看到正面,缺失了背面也不太直观。所以第二个解决方法更有利于思考,那就是竖版地图。

世界地图从横版变成竖版,就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可以更清晰的理解世界格局,更适合未来的中国。

立刻就会发现,原本觉得很遥远的北极航线,实际跟去美国东西海岸差不多,还会发现,中国整个东南板块,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半岛,直接深入到太平洋,也就能更直观地理解,为什么国家会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在竖版地图上,中美距离相比横版更远。

未来随着中国进一步主导全球化,加上北极航线的火热,有必要多看看竖版地图,这更适合中国的未来。

平台对地图的审核非常严格,小镇拍了下自家的竖版地图,如果不能通过审核,大家就自己搜吧。(还请审核留意:这份地图由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2025年3月修订印刷)

关于这条航线本身,小镇就说到这。毕竟北极航线才刚刚开始,参照目前的情况,需要到2030年以后才会比较可观,但当前作为一条备用航线,能够让容易脑子不清醒的东欧国家搞清楚状况,确保高价值、时效性要求高的跨境电商如期完成货物运输,已经足够了。

欧洲乃至美国再冲动,也不可能在中俄眼皮底下切断北极航线。

从这条航线本身,小镇接下来想说的是更具想象力的未来经贸圈,那就是中俄朝自贸区。

因为美国的干扰,中日韩自贸区始终谈不下来,而随着中国科技和产业进步,中国与日韩之间的竞争关系越来越突出,原本属于日韩的汽车、造船、电子等关键产业,正在被中国拿下,中日韩之间经济结构的互补性正在不断下降。

中俄朝之间,经济结构实在太互补了,潜力巨大。

中国拥有强大的生产制造和基建能力,可以提供全世界任何需要的商品,在科技方面已经开始引领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也只是相对于美国和个别发达国家弱,现在中国服务水平也在快速提升。可以说,在各个方面,中国都能向俄朝提供他们最需要的商品、基建和服务,而俄朝可以提供中国需要的资源、耕地、市场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俄罗斯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待开发资源,而俄罗斯人口太少了,主要人口必然集中在欧洲区域,近700万平方公里的远东只有800多万人,随着中俄贸易关系的兴起,越来越多俄罗斯人频繁往返中俄,并在中国常住,但加在一起也不超过1000万人。

朝鲜方面虽然穷,但从近期俄乌战场的表现来看,朝鲜军队显然有强大的军魂,背后必然是一套经得起考验的组织和社会动员体系,绝没有一些人说的那样脆弱,毕竟现在已经不是朝鲜最困难的时候了。而朝鲜的全民教育水平很高,工业基础还在,最起码比去工业化的多数欧洲国家要强,还能向俄罗斯输送大量炮弹。

不要瞧不起朝鲜,朝鲜现在的贫困,主要是因为苏联解体,导致经互会体系瓦解,朝鲜又被美国等针对,独立于世界经济运行体系之外,任何规模不足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都很难发展。

但在经互会还存在的时候,哪怕美国大力扶持韩国,朝鲜的人均GDP仍然长期领先韩国,直到1970年代后期韩国才追平朝鲜。1989年时,朝鲜人均GDP仍然相当于韩国的三分之二左右,只是苏联崩溃,出现了连续9年的负增长,直到1999年才再次出现正增长。尤其严重缺乏外汇和能源、粮食等关键外部资源,直接导致朝鲜陷入严重经济困难。

但这一切,只要中俄朝之间经贸往来更加密切,都可以解决。

要注意一件事,9月21日,金正恩表示,朝鲜将在国家法律中明确规定,朝鲜和韩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双方绝无合并可能。

更早前,朝鲜已经放弃了南北统一。2023年金正恩提出朝韩关系不再是同族关系而是敌对的两国关系,2024年初再次强调韩国是朝鲜的主要敌人,随后撤销了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并于2024年3月24日,解散了有75年历史的朝鲜祖国统一民主主义战线。

其他影响暂且不说,从朝鲜经济发展角度,这是更为理性、有利的决策。两个长期分割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风貌、国家制度差异极大,如果合并或者统一,会面临极为复杂的难题,东西德、南北越就是典型,而朝鲜与韩国的差异就更大了。

何况韩国很难摆脱美国尤其国际资本的控制,这对于朝鲜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如果能够抓住当前国际局势大变革的契机,把握住中俄经贸关系大发展、远东和北极大开发的发展大势,未尝没有机会取代韩国的位置,要实现这一点,恰恰需要跟韩国划清界限。

当然,这一切还太早,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但从理论和经济结构上,中俄朝自贸区是一个远比中日韩自贸区更有发展空间的未来畅想。可以将中国的“东北振兴”“冰上丝绸之路”、俄罗斯的“向东转”、朝鲜内部的经济改革结合在一起,三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中国东北三省、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朝鲜,合计陆地领土面积超过80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4亿人,还可以吸引中国腹地、俄罗斯欧洲区域的人口和资源流入,这将是足以影响世界格局的大变化。

其未来发展潜力,远大于中日韩自贸区,关键在这个体系中,中国必然占据主导地位,也不会有外部力量说三道四。

纵观当今全球,对中国而言,还有比中俄朝关系更紧密的吗?

中俄之间有共同的历史记忆,正是在苏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才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这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全方位、无保留的工业体系转移。

中朝之间已经有上千年的关系,朝鲜也是唯一与中国缔结军事盟约的国家。1961年签署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第二条明确规定“一旦缔约一方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或者几个国家联合的武装进攻,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该条约没有规定有效期,在双方修改或终止前,一直有效。

中朝关系不仅仅是条约和历史,朝鲜人民军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东北抗联。杨靖宇与金日成关系非常紧密,在杨靖宇牺牲后,剩余力量由金日成领导撤到苏联境内。关于这段历史,需要单独慢慢谈,先知道一点,金日成原名金成柱,是因为领导抗日力量多次击败侵华日军,1934年被尊称为“金日成将军”,后来干脆改名为金日成。就算不考虑其他身份,仅作为从1931年就开始领导东北抗日斗争的抗联功勋老兵,单此一项,就很可能在1955年授开国中将军衔。

彭真曾经总结,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三件最艰苦的事,其一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其二是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其三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艰苦抗战,这是本就极其艰难的敌后抗日战争中“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的,也正因此,今年九三阅兵,第一首合唱就是《松花江上》,战旗方队80面旗帜中,在直播画面中出现时间最长的就是代表东北抗联的“杨靖宇支队”。

所以,不要觉得小镇这个说法不切实际,更不要觉得经济利益小。

如果从中国获利角度看,当前中俄之间的贸易,已经相当于中美贸易的四成左右,而中俄贸易虽然经历了几年高速增长,但仍然是刚刚开始,远东、北极航线,足以支撑未来几十年的持续增长。

拿起竖版地图:中国从山东到广东的整个东南部,就是深入太平洋的巨大半岛,这个巨大半岛,南北各有一个支点,南是东南亚,北则是俄罗斯远东与朝鲜半岛。

就像是一个巨人,向广袤的太平洋,伸出了两条巨臂,将太平洋拥在怀中,这是何等壮阔的地缘格局构想。也难怪国内总是有一些杂音,试图抹黑、破坏中俄朝之间的关系,因为“它们”害怕。

不妨畅想一下不久的未来:

中国雄踞东亚,本土居中。北接远东,经北极航线链接欧美;南辖东南,经十国联通两洋;西贯中亚,越中东而通欧非;背靠南北西中,向东拥抱人类第一大洋。这是何等格局。

可谓:寰宇天涯,近在咫尺;天下枢机,执于掌中。

小镇不由得想起了日前宣布福建舰弹射成功后,“中国军号”发布名为《远海有多远》的视频,视频中有这样一段话:

射程之内,没有远洋。

同一天,福建舰亮剑,北极货轮首航,这就是“仗剑行商”。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