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内斗实锤!微软“偷家”成功,Meta狂挖核心团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19:55 1

摘要:2023年11月,OpenAI董事会突然解雇CEO山姆·奥特曼,理由是“沟通不坦诚”。这场“逼宫”背后,实则是理想主义与商业化的激烈冲突。以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维为代表的“安全派”,担忧奥特曼推动的GPT-4、ChatGPT等模型迭代过快,可能引发AI失控

2023年11月,OpenAI董事会突然解雇CEO山姆·奥特曼,理由是“沟通不坦诚”。这场“逼宫”背后,实则是理想主义与商业化的激烈冲突。以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维为代表的“安全派”,担忧奥特曼推动的GPT-4、ChatGPT等模型迭代过快,可能引发AI失控风险;而奥特曼则坚信“有效加速主义”,主张通过技术突破推动AGI(通用人工智能)尽早实现。更劲爆的是,奥特曼被曝私自控制创业基金、误导董事会安全审查,甚至挑拨高管内斗,最终引发董事会集体反弹。尽管奥特曼五天后回归,但这场内斗已让OpenAI元气大伤——创始团队仅剩两人,51名研究人员中16人离职,堪称“AI界泰坦尼克号”。

微软“偷家”:从盟友到最大赢家

微软与OpenAI的关系,堪称“相爱相杀”的典范。作为OpenAI最大金主,微软不仅砸下百亿美元投资,还将ChatGPT深度整合进Bing、Office等核心产品。然而,OpenAI内斗期间,微软却悄然布局“ABC计划”:A计划支持临时CEO穆拉蒂稳定局势;B计划利用股权优势逼董事会让步;C计划直接挖角奥特曼团队,在微软内部重建OpenAI。最终,微软凭借C计划“偷家”成功——尽管未直接获得AGI技术,但通过吸纳奥特曼核心团队,微软AI实验室迅速崛起,成为AGI竞赛的新势力。更讽刺的是,微软此前还因黑客攻击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但内部邮件外流反而暴露了其对OpenAI动态的密切关注,堪称“谍中谍”现实版。

Meta狂挖:扎克伯格的“钞能力”与AI人才战

如果说微软是“暗度陈仓”,Meta则是“明火执仗”。2025年,扎克伯格亲自下场,用“七到九位数薪酬包”狂挖OpenAI核心成员。从计算机视觉泰斗Lucas Beyer、Alexander Kolesnikov,到AGI思想领袖Jason Wei、架构师Hyung Won Chung,Meta的“超级智能”团队几乎集齐了OpenAI的“半壁江山”。Jason Wei提出的“思维链”提示法,曾是ChatGPT推理能力的基石;Hyung Won Chung主导的Agent Codex mini模型,更是OpenAI智能体计划的核心。Meta的激进策略,不仅削弱了OpenAI的技术壁垒,更让AI人才战白热化——据传,扎克伯格甚至通过WhatsApp直接联系目标研究员,承诺“不面试、直接发offer”,堪称“AI界抢人大战”的天花板。

AI建站工具Lynx:技术普惠的另类注脚

在这场巨头博弈中,AI技术的普惠化却悄然推进。以Lynx为代表的“一句话生成应用”工具,正让AI开发门槛归零。用户只需输入需求,如“生成一个蓝色系美食博客,含轮播图和联系方式”,Lynx便能自动生成HTML代码,5分钟内完成建站。这种“零代码革命”,与OpenAI内斗中“技术控制权”的争夺形成鲜明对比——当巨头们为AGI的归属撕扯时,普通人已能用AI工具轻松实现创意落地。

OpenAI的内斗、微软的“偷家”、Meta的狂挖,本质是AI时代权力与使命的博弈。是坚持“造福全人类”的理想主义,还是拥抱“技术至上”的资本逻辑?或许,正如Lynx这类工具所展现的——AI的终极价值,不在于被谁控制,而在于如何让每个人受益。这场大戏远未落幕,但可以肯定的是:AI的未来,绝不会属于任何一家独大的“帝国”。

来源:云集A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