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 “零碳园区”,明确要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与零碳工厂,业界普遍认为 2025 年将是零碳园区元年,这一举措不仅是对 “双碳” 目标的坚定回应,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从核心定义来看,零碳园区是指在一定期限
一、政策首提 “零碳园区” 及核心概念界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 “零碳园区”,明确要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与零碳工厂,业界普遍认为 2025 年将是零碳园区元年,这一举措不仅是对 “双碳” 目标的坚定回应,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从核心定义来看,零碳园区是指在一定期限内通过技术手段中和运营产生的温室气体、实现净零排放的产业园区,而作为更小 “零碳单元” 的零碳工厂,则是工厂生产经营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按二氧化碳当量计算)综合为零的状态,两者建设均需覆盖能源结构优化、清洁能源应用、绿色建筑、数字化管理、碳交易等技术创新领域。187-0170-9087
二、零碳园区的三重关键战略价值
零碳园区具有三重关键战略价值:它是经济转型的 “必答题”,产业园区作为经济支柱也是碳排放来源,高耗能模式已难以为继,其通过新能源替代、循环经济、智能管理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减少碳排放,推动产业从 “规模扩张” 转向 “质量跃升”;它是国际竞争的 “新赛道”,全球碳关税壁垒加速形成,绿色低碳是突破壁垒、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路径,零碳园区产出的 “绿钢”“零碳铝” 等是全球贸易的 “绿色通行证”,还能助力西部依托可再生能源打造低碳产业集群、实现后发赶超;它更是能源革命的 “必经路”,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带来 “生产与消纳错位”,零碳园区可衔接能源生产与使用,促进绿电本地消纳,助力 “双碳” 目标落地。
三、零碳园区的推进现状与建设挑战
目前零碳园区已从 “概念热” 走向 “落地实”,顶层设计上,2024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零碳园区”,工信部随后明确探索建设零碳工厂、园区,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加速进程,地方与企业也纷纷跟进政策、加大投入;典型案例方面,内蒙古鄂尔多斯全球零碳产业园以 “风光氢储” 技术构建 “绿电生产 - 零碳制造” 闭环,宁德时代已建成多家零碳工厂,印证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可共生共赢。不过建设仍面临三重挑战:技术上,可再生能源利用、储能优化等依赖技术存在成本高、稳定性差的问题;标准上,零碳园区标准体系尚未健全,多地缺乏清晰建设思路与实施路径;资金上,前期投资规模大,对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构成不小经济负担。
四、安科瑞解决方案
1.零碳园区总体架构
2.能源管理系统
能耗监测系统严格按照导则要求开发,符合导则要求的各项技术要求,通过能源计量体系的建设,实现如下效果:
①满足政府对大型公建、用能单位能耗监管的要求、验收的要求;
②通过系统发现低效运行的中央空调、空压机等高耗能设备,为节能改造提供数据依据;
③通过系统发现能源管网存在的不易发现的跑冒滴漏情况,减少能源浪费,节能降碳;
四、平台功能
1.微电网管理功能
削峰填谷:配合储能设备、低充高放优化用能成本有序充电:根据变压器容量、电价进行引导,利用技术进行协调充电功率,降低运营成本防逆流:针对自发自用的新能源系统,防止系统电力反送上网,避免考核、罚款需量控制:能量储存、充放电功率跟踪,防止增加基础电费需求响应:基于激励、电价需求响应,以经济利益驱动用户参与。柔性扩容:短期用电功率大于变压器容量时,储能快速放电,满足负载用能要求2.虚拟电厂资源聚合、优化调控
通过聚合微电网内光伏、储能、充电桩及空调柔性负荷,构建:资源总览、资源管理、资源聚合、协同控制、响应评估等功能,提供资源聚合、市场交易,友好协同互动业务支撑。
3.电力监控及电能管理
通过在供配电的关键场所、关键设备上安装监测、计量、控制、保护等各类智能传感器,搭建涵盖35kV到0.4kV的完整电力测量、计量、控制体系,结合视频监视手段,实现对企事业单位内部电能的24h不间断监视。即时发现供配电中的隐患,减少事故发生次数。即时定位故障点,缩短故障恢复时间。
4.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
电能质量分析支持 A 类装置监测,实时获取稳态(三相不平衡度、电压频率偏差等)、暂态(电压暂升 / 暂降 / 中断)、瞬态数据及谐波频谱,可记录 SOE 事件、做高精度波形分析,通过 ITIC/SEMI F47 曲线标注暂态区间,结合国标生成诊断报告判定指标合格性;治理方面,以 SVG 缓解电压波动闪变、APF 治理负荷侧谐波、功率因数控制器自动投切电容,同时监测治理装置运行状态,故障时及时报警。
5.电气安全
电气接点测温需在电缆接头等连接点安装测温装置,实时感知温度,超限时及时发送报警信息;此外,电动车充电等场所的末端回路应装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线路短路时可在 150μs 内快速限流,避免电气火灾;照明及插座安全监测可治理 3N 次谐波与三相不平衡引发的中性线过流,支持自主设定过电流反馈值,同时具备电能质量数据上传、中性线过流自动断路及平台数据监测功能。
6.智能照明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实现照明设备运行控制的智能化,有效提高照明系统科学管理水平,节省运营成本。通过定时开关和可调光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无效照明,从而准确的利用好每一份照明电能,是实现绿色照明,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
7.空调控制
中央空调系统由冷热源系统与空气调节系统(末端风系统)组成,相同客观环境下,末端设备启停数量及风温、风速设定决定系统整体电耗;负荷调峰可通过中央空调 AI 调优实现,即结合 AI 算法实时预测冷 / 热负荷,调整主机、水泵、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参数,搭配刚性与柔性调控策略,提升系统效率、降低电负荷,避免超需量。
来源:安科瑞薛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