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就业帮扶“小车间”撬动“大民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00:15 1

摘要:近日,记者走进贵州思米达鞋服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扑面而来的是火热的生产气息。工人们埋首于工位,熟练地裁剪、缝合、整理,鞋楦上的半成品鞋渐渐成型,传送带平稳运转,一双双休闲运动鞋正在这里“走”下生产线。

近日,记者走进贵州思米达鞋服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扑面而来的是火热的生产气息。工人们埋首于工位,熟练地裁剪、缝合、整理,鞋楦上的半成品鞋渐渐成型,传送带平稳运转,一双双休闲运动鞋正在这里“走”下生产线。

2024年底,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同康社区,租用该街道就业帮扶车间一楼作为生产基地。“选择这里,主要是为了方便同康及周边社区居民就近就业。”该公司负责人殷思红道出初衷。

据了解,同康—同心片区是安顺市规模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居民有较为强烈的务工需求。如今,该车间已吸纳约50名本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稳定务工。

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男式休闲鞋制造企业,贵州思米达鞋服有限公司总投资约270万元,拥有1800平方米现代化车间,配备100多台先进设备,设有4条针车线和1条流水线。该公司产品不仅销往广东、福建等国内省份,还通过外贸渠道出口至东盟国家。车间里一批即将完成的棉鞋,正是为俄罗斯客户而准备。

企业的落地,为关岭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群众就业增收拓宽了新路径。

今年以来,关岭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短平快”技能培训送进企业,组织该公司40余名职工参加制鞋成型、旅游鞋制作等工种培训,通过“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员工提升技能、提质增效。

殷思红表示,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完善生产机制,加强与社区联动,积极招聘更多本地劳动力,并通过培训提升员工操作水平。“待车间满负荷运转后,预计用工人数可达100余人,月产量可5万双以上,我们将努力为群众就业增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苑庆磊

编辑 周强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