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稻果齐丰产业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00:15 1

摘要:兴仁市薏仁米种植基地,无人机腾空而起实施植保作业,一串串饱满的薏仁穗在阳光下轻轻摇曳;普安县万亩茶园中,茶农们手法娴熟地采摘夏秋茶,茶篓很快盈满清香;望谟县热带果园里,金灿灿的芒果压弯枝头,果农们穿梭林间忙着分拣装箱……

金秋时节的黔西南州,山麓茶香飘万里,林间瓜果映千枝。

兴仁市薏仁米种植基地,无人机腾空而起实施植保作业,一串串饱满的薏仁穗在阳光下轻轻摇曳;普安县万亩茶园中,茶农们手法娴熟地采摘夏秋茶,茶篓很快盈满清香;望谟县热带果园里,金灿灿的芒果压弯枝头,果农们穿梭林间忙着分拣装箱……

近年来,黔西南州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在大地上奏响丰收协奏曲,书写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

金秋时节,黔西南州普安县茶源街道联盟村夏秋茶迎来采收旺季。(图/匡奇燃)

稳粮保供 筑牢丰收根基

“今年雨水不错,加上新修的灌溉渠能及时供水,我家这5亩水稻,估计比去年能多收500斤左右!”在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纳录村,水稻种植户陈光富站在即将成熟的稻田里,脸上难掩喜悦。田边,新修的产业路直通田间,智能化灌排设施纵横交错……这正是黔西南州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个鲜活缩影。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黔西南州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管控“非农化”“非粮化”,全州实际耕地保有量稳定在450.49万亩,超额完成省级下达任务。与此同时,当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5年已争取建设任务10万亩,曾经的“望天田”正变成高产田、致富地。

册亨县秧坝镇秧坝村水稻采收场景。(图/叶方杰)

“以前种地拼经验,现在靠的是‘四良’融合——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为提升粮食单产,全州春季打造112个粮食生产示范点,引进“野香优油丝”“泰优808”“正大808”“迪卡009”等优质品种,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完成秋粮种植面积247.71万亩,产量预计达82.49万吨,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良种下良田,政策强保障。黔西南还落实“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组合拳,及时兑付耕地地力保护与种粮补贴,大力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以真金白银让农民种粮有支持、增收有底气。

特色产业 拓宽增收渠道

在黔西南的丰收协奏曲中,特色产业无疑是最跃动的音符。茶、果、薏仁米等一批特色产品从小特产成长为大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金钥匙”。

华弘农业在大棚里晾晒收获的灵芝。(图/匡奇燃)

在贵安茶厂车间内,缕缕茶香沁人心脾,鲜叶经过萎凋、揉捻、烘干等工序化身优质商品茶。“从6月开始收购夏茶,日收茶青8000斤,如今夏秋茶产量已与春茶持平,全年干茶产量预计达60万斤。”厂长孔麒超底气十足。

在望谟县桑郎镇八合村,芒果种植户黄振权望着累累硕果,喜上眉梢。“我家种了40亩芒果,今年是第二年挂果,产量比去年高出一大截!”在他看来,芒果产业真正成了家里的致富果。

在兴仁市屯脚镇的薏仁米基地,无人机低空飞过,均匀地喷洒药剂。“以前人工打药一亩地要半天,现在无人机几分钟完成,效率高、成本低!”基地负责人马关平深有感触。

茶香四溢,果香也浓。近年来,黔西南发挥“两江一河”低热河谷气候优势,打造李子、芒果等水果产业带。截至2025年8月,全州水果种植106.5万亩,投产72.79万亩,产量60万吨,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州级25家,发展合作社104个,打造“晴隆脐橙”“望谟芒果”等6个地理标志产品,并通过产销对接、电商直播拓宽渠道。

兴仁薏仁米产业一角。(图/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提供)

同时,黔西南作为全国最大薏仁米产区,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占全国30%,“兴仁小白壳”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并纳入中欧互认清单,良种覆盖率达90%。现有加工企业111家,年加工能力45万吨,综合年产值30亿元。

富民兴村 推动乡村振兴

黔西南的丰收,不仅是产量的增长,更是发展模式的创新。从稳粮保供到特色产业培育,当地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新路径。

兴义市普子村种植的韭菜丰收。(图/匡奇燃)

党建引领是根本。黔西南将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建立州、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科技赋能是关键。2025年开展激励农技人员创新创业“揭榜挂帅”,实施基础性示范服务榜单2147个、创新性示范服务榜单154个,推广无人机、智能气象站等装备,让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利益联结是纽带。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企业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渠道,农户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共同体。

品牌建设是路径。通过地理标志认证、举办茶事活动、开展产销对接等方式,提升“黔西南茶”“兴仁薏仁米”“望谟芒果”等品牌影响力,推动“黔货出山”。

夕阳西下,茶厂里炒茶的香气袅袅弥漫;果园中最后一批芒果正在装车,即将发往全国各地;薏仁米基地里,沉甸甸的薏穗静待归仓……黔西南的丰收故事仍在续写。未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将继续以粮食安全为基、以特色产业为翼,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稳步前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画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匡奇燃

编辑 宋洁

二审 张恒

三审 许绍庭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