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的河北南和,秋意渐浓。和阳广场的梧桐叶打着旋儿飘落,晨练的大爷把太极扇换成了玉米皮编的蒲团,带娃的宝妈推车里多了刚摘的脆梨——这座小城的秋天,连空气里都浮动着丰收的甜香。
九月的河北南和,秋意渐浓。和阳广场的梧桐叶打着旋儿飘落,晨练的大爷把太极扇换成了玉米皮编的蒲团,带娃的宝妈推车里多了刚摘的脆梨——这座小城的秋天,连空气里都浮动着丰收的甜香。
但比秋香更浓的,是广场东侧那顶红蓝帐篷里的热闹。“大妮儿,俺家五亩红薯该买苗了,能贷不?”“叔,您这棚里的西红柿该打杈了吧?资金够不够?”穿红马甲的银行工作人员被老乡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笔记本上记满了“红薯苗钱”“大棚膜”“农机保养”的需求。这是南和农商银行开展的“惠农快贷·秋收护航”主题宣传周,一场为农忙季量身定制的金融“及时雨”,正随着秋风洒向南和的田间地头。
“秋收不等人,资金得赶趟儿!”——“惠农快贷”,解的是南和老百姓的“当紧事儿”。
九月的南和,是“双抢”的关键期:一边要盯紧玉米、花生的后期管理,确保颗粒归仓;一边要备足冬小麦种子、化肥,抢在霜冻前把地整好。可不少老乡盯着自家田头,犯了难:“买良种要钱,换农机配件要钱,雇人收秋也要钱……手头紧巴得很!”
“您别急,惠农快贷就是给秋收备的‘应急钱’!”现场讲解员小张掏出一张流程图,“只要您是南和搞种植、养殖、农机服务的,带身份证、土地流转合同或者合作社证明,扫码填信息,系统五分钟初审,最快当天能到账!”
人群里,和阳镇种粮大户周大哥挤上前来:“俺就怕耽误农时!去年这时候想换台播种机,跑了银行没批下来,最后借了高息钱。今年听村里说有‘惠农快贷’,试了试——嘿,手机扫码申请,当天15万元额度就到账了!这不,新机器早就在地里跑了两圈,玉米长势比往年都好!”
“咱南和的田,得让咱自己底气足!”——广场上的约定,是承诺更是牵挂。
夕阳西斜时,咨询台前的队伍反而更长了。有人举着刚填好的申请表拍照发家族群:“都来看看,这贷款真不赖!”有人拉着工作人员问:“俺家想扩大养殖规模,能再贷点不?”还有位拄拐杖的老支书站在帐篷前大声说:“我替全村人谢谢你们!当年修水渠缺钱,现在种大棚缺钱,都是你们在帮衬!”
“惠农快贷”不是简单的贷款,是要让老乡们知道——只要肯干,资金有底、销路有望,咱南和的田野永远能长出希望,咱老百姓就能把日子过成丰收的模样。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