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关注“南天门计划”,终于轮到咱们忽悠美国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23:35 1

摘要:大量回答个个点赞都不低,离谱到让你误以为自己在逛台湾省的网络社区,让人深刻怀疑这平台倒底还是不是高知平台。

前段时间某平台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说为什么福建舰一直都没有发布自己电磁弹射战机的视频呢?

问题下面的答主是群魔乱舞,有说我们科研造假的。

有说我们发布的模拟车试验的视频是造假的,是搬的美国福特级航母伪造的。

还有阴阳怪气不好好说话的,千奇百怪。

大量回答个个点赞都不低,离谱到让你误以为自己在逛台湾省的网络社区,让人深刻怀疑这平台倒底还是不是高知平台。

然后,9月22号当天,咱们三个型号的战机就在航母上电磁弹射成功了

歼-35,歼-15T以及空警-600预警机。

而美国的福特号此前根本没有弹射过F35C,所以咱们的福建号虽然不是世界上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但是福建号成功弹射歼35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电磁弹射五代舰载机。

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拥有的已经是这个星球上最先进的航母了。

所以电磁弹射成功之后,大伙儿赶紧去那个问题下面狠狠地打之前答主的脸,场面异常热闹。

如他所言,之前阴阳怪气的那些答主,现在好些都关评论区了,看来多半不是大陆网民,而是对岸带着任务过来的网军。

还有人搬出了很久以前的老视频扬眉吐气,视频是咱们研究电磁弹射的马伟明院士,江湖人称电磁显圣真君,在一档节目里接受采访的时候,他霸气地说:

“这个就是我说的,是我们团队在世界上第一个领先项目,领先就领先美国。”

以前,咱们老是羡慕好莱坞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用他们的电影推测美国的军事实力到了什么程度,现在轮到他们看咱们的科幻作品猜猜看啦。

前段时间的长春航展的时候,外国各种论坛突然宣称,说中国出了款叫“white emperor”的战机。

啥?我们都没公布六代机叫啥名字,你们怎么讨论上了?我看你们是想吃表情包了。

结果这么讨论的不是一个两个网友,居然还包括一些外国的权威杂志。

外国网民们翻出了他们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去年的一篇文章,说中国这款神秘战机会对美国空军造成威胁:

《国家安全事务》杂志9月初发文说,中国这款战机是不可能飞起来的!

说得这么玄乎,其实这个“white emperor”中文名叫“白帝”,最早是咱们国内一个科幻作品里想象的飞机。

这个科幻作品叫《南天门计划》,想象的是未来中国军队走向太空,结合海空军各种战术特性,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太空军队。

最开始,这个IP只有几款想象的未来战机,除了“白帝”,还有垂直起降大飞机“寒光”、无人机甲“承影”。

后来有网友对着几张图片现场直编,陆续写出了小说、漫画。

今年的长春航展上,南天门计划的展区进一步扩大,什么白帝乙型战机,承影战术无人机甲,寒光乙型垂直起降武装通用平台,等等等等。

还有网友有端联想,说无人机甲脑袋那个位置,好像和那个激光武器很配啊。

和这些玩意儿比起来,歼20都已经是过于落后的东西了,“旧时高冷黑丝带,飞入寻常百姓家。”

按理说,咱们官方解释了,还特别强调了,“南天门计划”是一个航空主题的科幻IP,东西是虚构的。

为啥这帮外国人还是要对着科幻作品分析来分析去呢?

因为,东大在装蒜藏东西这方面是有前科的。

2022年的时候,央视网曾经发了一个视频,你现在还可以在B站上直接找到这期视频。

视频里主持人介绍说,珠海航展场馆里一个很偏僻的角落里放了一个飞机模型,但是专门过来参观拍照的人非常多。

因为这个模型的样子太科幻了,飞机模型上已经把尾翼给去掉了。主持人说看他的样子非常像我们国家的下一代战斗机。

而且,模型之外,当时还有一份论文,叫做《关于未来战机发展的若干讨论》,是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写的。

论文里很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未来战争会是什么形态的设想,整个战机要做成什么样子是按照我们对未来战争的设想来的。

当时的人也以为这仅仅只是一个模型罢了。

可是,两年之后,我们就真的把飞机掏出来了,我们的六代机真的是无尾翼设计。现在,长春航展上出现南天门计划的这些东西。

你一查就发现,这个IP最初的设计方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人家就负责研发航空武器。

文创模型最早是2019年出现在珠海航展上的,后来在长春航展上也有了。

这个IP的模型,在这种寸土寸金的活动上一放好几年,而且报道它的是又央视新闻频道。

最近又说什么“南天门计划”已经写了50万字啊,有近百件武器装备的设计图啊,央视军事更是说这东西“先进到超乎想象”啊,

所有流程跟两年前那个航展角落的模型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哪怕你现在当着鹰酱的面说我今天摆出来的全是假的,什么“白帝”“玄女”“承影”啊这玩意儿都是忽悠你们的,都只是模型!你觉得鹰酱敢赌兔子的枪里没有子弹吗?

所以搞到现在,“南天门计划”已经成了一个阳谋。

咱们官方越强调这只是个科幻作品,网友就越是一副“我懂我懂”的表情,搞得美国人越看越觉得这里面深不可测,自己必须得跟上。

《防务新闻》就报道说,美军在一场会议上表示,美国波音公司已经开始制造第六代战机,预计将于2028年首飞。

讲话的时候美军强调:“仅仅打出刺拳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让对手知道,我们可以把他们打倒在地!”

然后,波音官方媒体账号上发了一个F-47战机的动画视频。

你以为是什么新东西,结果定睛一看,美国人居然是把他们之前公布的图片做成了个动态的,然后在画面上加了行文字——“主宰未来的天空”。

合着你鹰酱一怒之下,就发了一个动图?你这还不如ppt呢。

可是美国空军部长不仅不觉得美军出丑了,反而在会议中发言说,他很爱看这张图,他还YY说咱们的情报分析员正在花大量时间研究这张图,想从里面挖出点什么。

言辞之中那股傲慢样子,简直令人发笑。

江湖退隐多年的人形自走因果律武器局座,当年曾经在一档节目里信誓旦旦地说,中国不会搞电磁弹射,而且不会造核动力航母。

那些身在美国的殖人公知们,这么多年也一直在说中国人的创造力不行,科技不行,

这帮人沉浸在自己的赢学里久了,

当中国说自己成功电磁弹射时,几个白人老外开了直播看我们的弹射视频,等着看我们实验失败的笑话。

结果短短10分钟,老外们的表情从这样:

一点点变成了这样:

还在评论区被自家粉丝笑话是小丑。

咱们的“南天门计划”可是有设定完整的科幻小说的。

它的设定是这样,未来世界出现了一次偶然的外星无人飞船入侵地球事件,那艘飞船后来被命名为“九婴”,它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最终靠着中国的“虹光计划”将其击落。

因为九婴带来的灾难和地壳深处硅基生物的威胁,人类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促使大伙儿团结在一起,提出了一个代号“天环”的地球防御计划。

中国负责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南天门计划”。目标是组建一个由“大型战略空天载机平台”、“空天无人战机”以及“战术机器人”构成的三位一体全球性总和战略防卫系统。

这三项工程分别被命名为“鸾鸟工程”、“玄女工程”和“承影工程”。

鸾鸟对应的空天母舰可以理解为航母的太空版,玄女则是未来的太空战机,承影就是机甲高达,我们在孟良崮用过的。

但是随着研究的推进,而危机没有立刻出现,导致不同国家都出现了自己的小心思。

在联合国地球防卫联盟的会议上,坦桑尼亚的雷杜姆将军愤怒地谴责着西方国家。

因为在30年前,外星飞船残骸坠落时摧毁了他们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半,还造成了严重的辐射问题。

可当坦桑尼亚千辛万苦把飞船残骸挖出来,无偿交给发达国家研究后,西方却没有按约定把研究成果用于保护地球,而是开始研究星际殖民,准备撇下地球自己跑路。

只有中俄还在按照原定计划准备地球保卫战,分享属于全人类的研究成果。

在这个大背景下,危机突然降临,人类彼此之间会怎么合作,怎么斗争?故事随之展开。

书里面的很多细节,既有中国历史的特色,又有现代工业大国的独特浪漫感。

在和硅基生命斗争过程中,中国挖了超大型地道,建立巨型地下指挥部,深挖洞,广积粮。

天上的南天门计划,像是盖长城的太空版,一架中国的“鸾鸟”空天载机平台,仿佛中国古籍成真,是字面意思上的“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这样的巨型空天母舰,中国在近地轨道和拉格朗日点布置了18个,组成了长长的地月防御网络。

如果是当代好莱坞的作品,估计给你展示几个CG奇观特效就打住了,你甭管怎么建的,只要知道美国已经great again就行了。

但中国科幻小说就跟说明书似的,居然一本正经地跟你解释,试图教会你。

比如太空飞船有两种方案,是在地面造好再送到轨道上去呢,还是要在太空直接搞流水线建造呢?

作者详细说明了一下,在太空直接造,无重力环境冶炼金属有这个那个的优势,比在地面生产更容易缩短应力释放周期。

但是,太空生产需要工人穿喷气式航天服用冷焊拼接舰体,这些成本比你在地面上造可高太多了,也不好操作,该怎么平衡?

小说里的中国战斗机器人编队,队长是人类操纵的机甲,率领多架无人机甲给自己当僚机。

咱们前段时间展示出来的“忠诚僚机”无人机,也是这么个思路。

要不跟你说的话,你会觉得自己读的不是小说,而是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和未来装备设计思路。

在咱们人类的历史上,有很多当时的新型装备、武器,最早就是由科幻小说想出点子,启发了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最后落地成真的。

在西方的工业发展速度还很快,引领世界的那个时代,他们的科幻作品多是工程师和科学家写的,严谨,有思考,对未来社会的科技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

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启发潜水艇这个很多人都知道。

1914年,威尔斯在《获得自由的世界》里,描绘了一种使用原子能的毁灭性极大的炸弹,也就是原子弹。

20世纪40年代,科幻作家们就在设想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的高速战斗机,后来也在现实中实现了。

1959年罗伯特·海因莱因在《星船伞兵》里设想了动力装甲,和现在的军用外骨骼很类似。

阿瑟·克拉克发表的一篇论文,详细描述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概念,让他成了后来全球卫星通信理论的奠基人。

那时候西方的科幻作家热衷于描绘人类和外星人相遇的故事,热衷于描述未来人类的科技进步。什么殖民太空、银河帝国、各路外星人,在当时的科幻作品里是司空见惯。

但是,越南战争之后,美国社会弥漫起反战氛围,冷战时期世界毁灭的恐惧笼罩社会,加上毒品的流行,大家突然发现,人类社会并不一定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步,历史它是会倒退的。

从这个时代开始,西方的科幻小说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整体的基调开始变得非常悲观。十个有九个在描述近未来人们过得有多悲惨,科技进步不一定带来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可能反而不如现在。

这种思潮和二战时就有的反乌托邦小说结合在一起,发展出了赛博朋克,高科技,低生活,人类社会被几个大公司掌控,普通人活得像一群蝼蚁。

大家讨论的对象里,太空探险变得越来越少,我们人类自己的内心和社会越来越多。

后来,好莱坞的大公司投资的科幻作品为了保证盈利,不敢去投资那些有新想法的科幻作品,只敢躺在原有的轨道上拍这个侠那个侠,垄断了当代美国科幻给大家的印象,也就是大家嘲讽的那种把芯片做成长矛的科幻作品。

激光武器是跟西瓜刀一样用来对砍的:

拥有全球独家新材料的文明,还在扛着长矛搞部落决斗:

科技水平和社会制度严重不匹配的问题更是司空见惯,仿佛那多余的生产力不是社会制度的进步释放出来的,而是凭空产生的。

这样的作品幻是够幻了,但对“科”的理解,还停留在主=6的程度。

你让一个大面积去工业化、快乐教育化、大多数人的生产活动跟工业无关的国家,去构思一个足够硬核的科幻故事,且不说编剧写不写得出来,就算写出来了,观众看不懂,也就根本不会喜欢。

当代西方人的科幻,比起他们黄金年代的自己是严重倒退的,偶尔有好的小成本作品也进不到大众的视野里,民众被太空歌剧式的东西限制了想象,更不喜欢看扎实的老派科幻,变成了恶性循环。

而另一边,工业起步晚发展快的中国,慢慢变成了西方黄金时代的那个样子。

1966年阿西莫夫在一篇科幻小说里,写了一艘潜水艇和几个海军士兵被科学手段微缩到了分子大小,进入人体随着血液流进大脑,治好了一个病人脑部的血栓的故事。

这个概念现在中国做出了雏形,2023年武汉理工大学研制出了可溶栓纳米机器人,论文发到了Science的子刊上。

1897年,威尔斯在《世界大战》里就描述过激光武器。

1943年,中国有一本叫《少年航空兵》的小说,也计划着用电磁炮打鬼子了。

这本《少年航空兵》的作者是新闻界前辈胡愈之,抗战期间他被日本人追捕,被迫流亡东南亚。

在苏门答腊岛主持抗战宣传工作期间,胡愈之用笔名“沙平”发表了这本小说,想鼓励下一代中国人继续跟日本人斗争。

小说的主角是在南洋出生长大的少年陈逖先,父亲因为组织华侨抗日运动被鬼子害死,他费了很多功夫想回国抗战,却梦到自己来到了未来的中国。

梦里的新中国因为有大量少年参加抗战,科技树被开启,爆发了强大的生产力,造出了电磁炮和飞机等先进武器,赶走了侵略者和所有列强。

当年发生南京大屠杀的战场,被改造成了纪念馆和博览会,纪念为抗战牺牲的少年战士,展示新中国的各种科技成就。

中国造出了潜艇、能穿过水下的地铁,还有几分钟能跨省飞行的超音速飞行器。

从前,广州是陈逖先父亲那样穷困华侨出海谋生的出发地,但现在已经变成世界各国人来做生意的“贸易之都”。

因为中国工业生产领先世界,不再依赖外国投资和商品进口,上海和天津成了南北方的货运中心,反倒是香港变成了度假地。

现在,咱们中国的激光武器真的领先全世界了,这本科幻小说里的描写,有不少也成真了。

轮到中国人进入那个科幻作品启迪科研想法,想法落地成真之后又刺激民众产生更多更新奇想象的良性循环了。

当代中国的年轻人,面临新的世界局势,肯定有着自己的新看法和新理解,完全可以提起自己的笔,带上自己调教的AI,让“南天门计划”这样的想象来得更多,思路更广。

心态放平和一些,万一实现了,你的名字可能作为“某某装备”的理论奠基人被记在历史里。

如果实现不了,那说不定也是一个不错的科幻故事,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毒舌的南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