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当地时间9月23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俞孔坚教授不幸遭遇坠机身亡,终年62岁。在俞孔坚教授离世当天,他个人的微信视频号发布了他最后的一段影像。视频中,身穿红色T恤背着斜挎包的俞孔坚出镜感叹:南美潘塔纳尔天然湿地正一步步被牧场吞噬。视频结尾,俞孔坚称“我的探秘,才刚刚开始。”摘要:视频中,俞孔坚称在飞行20多个小时,驱车6个小时之后,踏入这个被称为地球上最后的伊甸园,探索海绵地球的真谛。这个伊甸园就是位于南美洲腹地的潘塔纳尔天然湿地。
这段视频长度3分钟,是一段记录俞孔坚自己行程的Vlog。
视频中,俞孔坚称在飞行20多个小时,驱车6个小时之后,踏入这个被称为地球上最后的伊甸园,探索海绵地球的真谛。这个伊甸园就是位于南美洲腹地的潘塔纳尔天然湿地。
视频通过航拍展示了湿地的美景,俞孔坚解释,潘塔纳尔天然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湿地,被誉为最后的伊甸园。
它是地球之肺,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储存洪水,滋养生命。
随着夕阳下牛仔驱赶上千头牛群的画面出现,俞孔坚解说到,牧场正一点点吞噬这片水乡。
曾经是无数动物的天堂的湿地,如今已经被围栏切割,被牧场取代。这里表面宁静,却暗藏危机。“尘土与余晖交织成一幅壮丽而悲怆的画卷,这片乐园正悄然改变。”
3分钟的视频中,俞孔坚短暂自拍出镜,在牛群扬起的尘土中,他身穿红色T恤,跟在牛仔身后。
视频最后,他与其他几名同行人员合影。并在视频中表示:“地球之肺在美洲深处,它的命运牵动着全球的生态平衡,而我的探秘才刚刚开始。当最后的伊甸园也在退缩时,人类还能从哪里获得生存的希望。”
视频最后和同行人员的合影,图源:视频截图
失事飞机1958年制造
据巴西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3日晚间大约18:00,俞孔坚和另外三人乘坐的一架单引擎小型Cessna 175飞机坠毁在潘塔纳尔湿地阿基达瓦纳市的巴拉曼萨农场(Barra Mansa Farm)附近,机上四名乘员全部遇难,包括俞孔坚、飞行员马塞洛·佩雷拉·德·巴罗斯(Marcelo Pereira de Barros)、巴西纪录片制片人路易斯·费尔南多·费雷斯·达·库尼亚·费拉兹(Luiz Fernando Feres da Cunha Ferraz)以及摄影师鲁本斯·克里斯皮姆·儒尼奥尔(Rubens Crispim Jr.)。
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巴西国家民航局(ANAC)记录显示飞机适航状况正常,但由于机龄较老(1958年制造),有分析指出可能存在部件老化或在热带环境下的腐蚀问题。
第14届圣保罗国际建筑双年展于2025年9月18日-10月19日在巴西圣保罗伊比拉普埃拉公园举行,俞孔坚曾受邀作开幕主旨报告。展览期间,圣保罗国际建筑双年展主办方特别呈现俞孔坚的 “海绵城市”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个人作品展,系统展示其在这一领域的先锋探索与实践成就。精选的一系列代表性项目,体现了海绵城市理念在中国乃至国际范围内的落地应用。
巴西总统发布悼文
巴西总统卢拉24日在社交媒体发文悼念事故遇难者。
卢拉表示在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时代,俞孔坚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已成为全球典范,这种理念兼顾生活质量与环境保护,正是人类未来所追求和需要的。
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也在社交媒体上对遇难者表达深切哀悼,并说俞孔坚因提出“海绵城市”理念而闻名,为可持续城市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出卓越贡献,他的精神遗产将继续激励所有致力于环保事业的人们。
公开资料显示,俞孔坚出生于1963年,浙江金华人。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首任院长,创办了国际获奖期刊《景观设计学》并任主编,并创办了国家甲级设计机构土人设计Turenscape。
2016年,俞孔坚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20年获世界风景园林联合会授予的最高荣誉——IFLA杰弗里・杰里科爵奖;2021年获世界生态哲学领域和生态文明领域的最高奖“柯布共同福祉奖”。2023年,俞孔坚获得世界景观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界的最高奖、两年一位的奥伯兰德奖。
来源:超级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