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圈教学实践探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00:01 1

摘要:阅读圈作为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实践中常面临学生读写动机不足、语言能力薄弱以及表达迁移困难等问题。人工智能的兴起为解决这些教学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以《多维阅读》第16级Down the Drain为例,探讨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圈教学的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杨蓉焜 徐国辉 郄利芹

摘要:阅读圈作为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实践中常面临学生读写动机不足、语言能力薄弱以及表达迁移困难等问题。人工智能的兴起为解决这些教学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以《多维阅读》第16级Down the Drain为例,探讨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圈教学的有效策略,包括:创设阅读圈情境激发学生读写动机;参与角色设计并优化角色任务;生成语言支架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编写作素材以激发迁移创作灵感。这些策略为英语阅读圈教学提供了创新路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语言能力发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圈;人工智能;情境创设

一、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英语整本书阅读是教材的有益补充,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蔡琼、张金秀,2020)。阅读圈作为一种有效的整本书教学方式,能够发挥课堂交互性和社会性特点,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

然而,在初中英语阅读圈教学实践中,学生常面临读写动机不足、语言能力薄弱、表达迁移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教师如何结合学情与语篇内容设计阅读圈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能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新思路。

以生成式大模型(Generative Large Models)为代表的AI技术具备创造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内容的能力,可辅助教师设计产出场景,丰富教学活动;还可生成准确地道的语料素材,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质量(文秋芳,2024);AI还可扮演不同角色,结合讨论问题和写作任务生成示例回答和范文样例(王海啸,2024),拓展教师的教学预设思路。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AI可助力教师深度分析文本设计阅读问题链,透过多模态形式文本解读和生成式交互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王霈颖、于弟,2025);可化身教学助手,助力教案撰写、活动设计;可化身为创意思维引擎,通过思维链技术激发学生创意灵感(李芳芳、陈志平,2024);在写作环节,AI还可生成多模态语料,开发写作主题、生成地道范文,弥补素材匮乏、示范不足的问题(徐晓艺、陆祎,2024)。

在整本书阅读圈教学中,AI能够为教师提供角色设计和语言表达的参考,还可创设多模态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任务驱动力。AI丰富的语料素材也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助力他们的语言表达。下面笔者以一节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圈教学课为例,介绍如何运用AI赋能阅读圈的情境创设、角色设计、语言表达和创意写作。

二、教学背景内容介绍

1. 文本分析

本文的教学材料为《多维阅读》第16级Down the Drain。故事讲述了Duggans一家搬入新家后,Jack和Kat向下水道投掷物品,导致下水道堵塞和河流污染。为弥补过错,一家人去海滩捡拾垃圾。该文本旨在提醒读者:无意识的行为可能破坏环境,环境保护应从小事做起。

从文体结构和语言修辞来看,本文是一篇以“问题—解决”为线索的记叙文,结构清晰。文章语言简洁生动,通过丰富的动词和短语(如shoot、splashed、dashed to the fence、flew out、dump)生动刻画了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投入,反映了他们破坏环境却浑然不觉的现象;比喻修辞(如shoot like an arrow、bubbling like a bath of ginger pop)则进一步突出了乱扔垃圾对环境的破坏力;句式虽简洁,却运用大量逻辑连接词(如one day、suddenly、so、then、after that、when、because),增强了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这些特点使文章在表达主题的同时,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2.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笔者任教学校的初三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已有多本英语分级读物的整本书阅读经验,并能够初步开展阅读圈展示活动。同时,他们掌握基本的时态知识,熟悉故事类文本中常见动词(如shoot、swirl、bubble、splash等),并能够借助情节曲线等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识别并描述基本的逻辑关系。

然而,这些学生在透过文本联结自身生活经验的能力方面仍有不足,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写作素材,读写主动性较弱,文本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3. 教学目标

以上文本和学情分析为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笔者将本次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为三课时,依次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生能够梳理故事情节,阐明环保主题意义——环境保护应从小事做起;

第二课时:学生能够开展阅读圈活动,深入探索故事写作方法,并结合生活中的常见污染问题及AI生成的故事开头,续编环保故事纲要;

第三课时:学生能够展示续写作品,讲述环保故事,并通过师生共评的形式对作品进行反馈与完善,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人工智能赋能阅读圈教学的策略

接下来,笔者以第二课时为例,详细阐述AI在阅读圈情境创设、角色设计、语言表达以及创意写作四个层面的赋能体现和策略应用。

1. 借助AI创设情境,联结文本与生活

随着阅读圈教学活动在课堂中的频繁开展,学生逐渐表现出学习兴趣减弱和读写动机不足的现象。依托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开展读后阅读圈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读写动机,增强其主体性和参与感(程岚等,2025)。真实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其认知水平(王蔷,2016)。因此,在阅读圈活动中创设情境时,教师应注重将文本与生活相联结。AI工具凭借文生图、文生视频等功能,不仅能够生成多模态情境,还能显著增强情境的互动感、逼真度与趣味性,为阅读圈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在本案例中,教师在课堂伊始展示借助AI文生视频和配音功能生成的视频,创设环保故事创编的情境任务。该视频包含三个阶段的画面:第一阶段,成年后的主人公Jack在海边捡拾垃圾,与文本内容衔接;第二阶段,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不环保现象,如乱砍滥伐、乱扔垃圾、露天烧烤,与后续写作任务形成呼应;第三阶段,Jack邀请学生撰写环保故事,并提醒大家“Every action count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视频中Jack的内心独白由通过AI配音技术呈现,生动还原了角色情感,增强了情境的真实感与代入感。

AI生成的视频通过文本与生活的自然过渡,以鲜活画面展现现实环境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视频中,主人公Jack以诚恳的语气向学生发出环保倡议,促成学生与文本的深度互动,唤起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有效激发写作动机。AI赋能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更真切地感知文本内容,赋予阅读圈活动以现实意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深化他们对主题的思考。

2. 借助AI参与角色设计,拓展优化角色任务

基于语篇分析设计阅读圈角色,不仅需要关注语篇内容,还应注重语篇结构和语言表达(苗兴伟、罗少茜,2020)。在英语教学中开展阅读圈活动,应根据语篇特征灵活调整角色任务(徐国辉、贺亚丽,2022)。AI技术能够从不同维度解构语篇,设计阅读圈角色任务,拓宽教师的预设思路,辅助教师优化角色任务的设置。

在本案例中,学生明确情境任务后,通过阅读圈活动探究故事写作方法,重点关注故事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其中,故事情节发展和高潮的设定是学生创编中的难点。为此,教师在AI工具中上传整本书的扫描文件,并输入以下提示语:

你是一名中国初三年级英语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附件中这本书的情节梳理。学生将在读后开展阅读圈活动,探究故事写作方法,为创编个人环保故事做准备。请你从故事内容、结构和语言三个维度解构语篇,重点聚焦情节发展、故事高潮和语言表达,设计适合4—6人小组的阅读圈角色,明确每个角色的任务,并提供示例回答。语言需符合中国初三学生的英语水平。

根据上述提示语,AI生成了六个参考角色,包括Plot Mapper(情节地图师)、Language Detective(语言侦探)、Climax Expert(高潮分析师)、Solution Evaluator(解决方案评估师)、Theme Connector(主题联结者)、Story Innovator(创意改编者),并针对每个角色提供了示例回答。围绕语篇结构和语言表达,教师可参照AI生成的角色任务设计阅读圈活动。

以Plot Mapper任务设计(见表1)为例,AI提供的任务和示例回答呈现了故事情节的递进特点。教师可参照示例回答中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事件,以问题形式细化角色任务单。例如,通过问题“What did Jack and Kat drop into the drain?”“Why did they do that?” “How did the plot build up?”,引导学生在阅读圈活动中关注情节的递进特点。

此外,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篇特点,对Plot Mapper的任务进行拆分补充,设计Summarizer(总结者)、Plot Person(情节解读者)和Climax Captain(高潮分析者)分担不同任务,突出情节构成、发展递进、高潮冲突,将故事逻辑逐步显化。在Climax Captain的任务设计中,教师借鉴AI提供的Climax Expert任务(分析高潮部分如何制造冲突),引导学生联系其他故事的高潮设定,分析情感体验,深入理解故事高潮的特点。

在语言层面,AI提出的Language Detective角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动的动词和修辞手法。教师结合初中生英语水平进行了改进,设立Language Master(语言大师)角色,重点聚焦动词的正确时态和逻辑衔接词。为确保讨论衔接顺畅,教师还设立了Discussion Leader(讨论组长角色),带领本组组员合作探究,有序发言。教师对角色任务的优化调整结果如表2所示。

AI基于语篇分析设计的阅读圈角色任务,为教师提供了设计灵感。教师可参考AI生成的角色任务,针对语篇重难点对角色任务进行拆解与补充;同时,可参照AI提供的示例回答,以终为始设计提示问题,细化角色任务单,帮助学生聚焦关键问题,理解角色内涵。然而,在借鉴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让AI代替学生思考。教师设计的任务单应保留角色的开放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考。

3. 借助AI生成语言支架,助力学生语言表达

在开展阅读圈活动时,学生作为语言初学者,需要必要的支撑来辅助语言表达(徐国辉、贺亚丽,2022)。AI能够结合阅读圈角色任务和学生的语言水平,即时生成常用词汇和句型,供教师筛选使用,从而大大节约语料构思的时间。

在本案例中,教师向AI工具描述故事内容和阅读圈角色任务,使其充分了解背景信息,之后输入提示词:

结合以上故事内容和阅读圈角色任务,请以中国初三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列出每个角色的常用英语词句表达和示例。

AI据此生成了一系列词句表达(见表3),教师可对生成内容展开筛选与调整。

教师可在角色任务单中列出参照句型,或将其改编为提示问题和补全语句的形式,辅助学生表达。例如,在Plot Person任务单上,教师将AI生成的句子“The build up should show how small actions become big problems.”改写为“The problem builds up from ‘small’ to ..., from ‘once’ to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发展由小及大、积少成多的趋势。担任该角色的学生多数能够关注背后的逻辑并顺利表达;在Climax Captain任务单上,教师提供提示词turning point和提示句型“The climax is when ... For example, in ...”以及“When I read ..., I feel ...”,帮助学生表达;在Discussion Leader任务单中,教师列出串词提示语,辅助小组讨论。

在角色任务单和AI语言支架的支持下,学生能够用英语主导阅读圈讨论,互动词句的运用使各角色间的话轮衔接更加流畅,从而帮助学生成为课堂发言和探索的主体。

4. 借助AI创编写作素材,激活创作灵感

学生在阅读圈讨论展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基于语篇主题意义设计读写结合任务(贺亚丽,2022)。故事创作、读后续写等创意表达任务可发挥阅读圈的读写衔接作用,实现读写互促(刘丽芳,2023)。

然而,在超越文本迁移创作的过程中,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学生可能面临思维局限和素材匮乏的问题。AI凭借丰富的素材语料和强大的逻辑能力,可即时生成多篇同主题、同结构的故事。教师可保留AI创作的故事开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开展读后续写,在不削弱学生创造力的前提下给予灵感启发,有效实现写作策略的迁移应用。

在本案例中,学生完成阅读圈活动后,需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污染行为创编环保故事。为激活学生的灵感,教师先使用AI工具生成环保故事。提示语如下:

请你结合中国初三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结合乱砍滥伐、乱丢垃圾和其他生活中常见的污染现象,生成五个英文环保故事。故事需包含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体现由小及大的发展过程,高潮设计有趣合理,词数为 150 左右。

AI据此生成了五个环保故事后,教师保留AI生成的每个故事开头,调整部分语言以便学生理解,随后将不同故事情境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完成故事纲要续写。

下面以AI生成的故事“Rubbish in the Valley”为例具体阐述。该故事讲述的是李先生乱丢垃圾污染山谷,教师调整后的故事情境如下:

Rubbish in the Valley ( 山谷 )Mr. Lee lived in a village with a small valley behind his house. He thought it was convenient to throw rubbish into the valley instead of walking to the rubbish station...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故事山呈现情节纲要,学生绘制的故事山如图1所示。

在AI创设的故事开头启发下,学生创作出了有趣且精彩的故事高潮,如垃圾不仅污染环境,还堵塞河道,暴雨后导致山洪泛滥等。为验证AI创设开头对启发写作思路的有效性,笔者在另一平行班级的教学中未借助AI提供故事开头,而是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创作环保故事。然而,多数学生因缺乏素材而难以构思出有趣生动的情节,或仅能写出“塑料污染海洋”等较为单一的内容,情节逻辑不够严密,语言表达较为零散。由此可见,AI的辅助能够弥补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在保留学生创意的同时激发他们的灵感,帮助他们将阅读圈中探索的故事写作方法有效付诸实践。

课后,学生结合情节纲要完成了故事创编,基于课上AI赋能的阅读圈讨论和读后续写活动,学生能够创作细节描写丰富、故事情节起伏和语言表达生动的故事。仍以“Rubbish in the Valley”为例,写作成果见下:

Rubbish in the Valley

Mr. Lee lived in a village with a small valley behind his house. He thought it was convenient to throw rubbish into the valley instead of walking to the rubbish station. More and more rubbish built up in the valley and it was stinky. Many neighbors complained to him but he didn’t care.

As the rubbish grew, cockroaches and flies regarded the place as home to live. They ran into people’s houses for fun. In a heavy rain, the rubbish blocked the river and caused a flood. Smelly juice flowed out but couldn’t go away.

Mr. Lee knew he was wrong. He asked some villagers to help clean the valley. They separated the trash and put more trash bins in the valley. They even arranged for a truck to pick up the trash. Finally, the valley was renewed.

Later, Mr. Lee set up a huge notice board in front of his house, which said: “Don’t Throw Rubbish in the Valley!”

四、 结语

在开展阅读圈教学时,教师可借助AI助力活动的全流程设计。活动前,AI生成的视频能够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感和交互性;活动中,AI能够提供角色任务参考、示例回答和语言框架等,辅助教师预设学生回答,优化角色任务设计,支持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小组合作;活动后,AI生成的迁移情境和创作素材能够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促进读写结合的深入开展。

然而,在使用AI赋能整本书阅读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合理把控AI的参与度。AI可以为阅读圈活动设计提供灵感和语言参照,但教师作为质量把控者,应结合实际学情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改编和优化。同时,教师不应将AI生成的回答强加给学生,尤其是在开放探究型问题和读后创意表达环节,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畅所欲言。

当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AI赋能阅读圈教学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随着阅读圈本土化实践的发展和AI技术的迭代,如何实现AI赋能阅读圈活动的差异化实施和评价仍需进一步探究。例如,在个性化学习路径支持、智能写作助手功能拓展、虚拟角色互动体验增强和差异化评价等方面,仍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来源:永大英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