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人(1837期)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加速“飞天”;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京开幕;冒险双星拟于下月底搭乘新格伦首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21:01 1

摘要:海南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五年建成中国首个商业航天港,现拥有两座投入使用的液体工位,2024年11月长征十二号、2025年3月长征八号先后首飞,7月底又五天内连发两箭,正式迈入高密度阶段。三、四号工位正加紧施工,2025年目标20发,2026年起年发射能力将达32

——狄德罗

#海南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五年建成中国首个商业航天港,现拥有两座投入使用的液体工位,2024年11月长征十二号、2025年3月长征八号先后首飞,7月底又五天内连发两箭,正式迈入高密度阶段。三、四号工位正加紧施工,2025年目标20发,2026年起年发射能力将达32发。文昌凭北纬19°低纬度、航区安全、海港运输和自贸港政策,形成“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航天旅游”生态,已吸引700多家产业链企业落户,并设立卫星数据研究中心、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及航天科普基地,同步开展国际卫星数据合作,打造中国商业航天“飞天”新标杆。

#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京开幕9月24日,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在北京开幕,主题“数实融合新引擎 智启未来新动能”。工信部总工程师钟志红强调,以5G-A、6G、AI、卫星互联网等为抓手,编制“十五五”行业规划,支撑新型工业化。ITU高官视频致辞肯定中国标准贡献,呼吁开放合作。开幕式后,领导巡展6G、通感一体、低空智联网、自智网络、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等成果。下午ICT中国·2025主论坛发布《量子计算发展态势研究报告》《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研究报告》等,启动“ICT中国(2025)案例征集”。同期举办“新绿杯”颁奖、金砖国家数字经济论坛,预计三天内密集发布20余项标准与行动计划,全景展示ICT赋能千行百业的“中国方案”。

#

法国初创Skynopy获ESA“通用支持技术计划”(GSTP)60万欧元合同,将在18个月内把商用地面5G的自适应调制算法移植至X波段对地数传终端,使遥感卫星可根据信道雨衰、闪衰实时切换QPSK-256QAM,峰值码率提升2.4倍而误码率保持≤10⁻⁶。项目首颗试验星为2026年发射的μHET-X微纳遥感平台,载荷数据率1.2Gbps,可在经过强降雨区时自动降阶至QPSK并提升功率3dB,晴朗区则升阶至256QAM,节省30%下行时间和18%星上电能。Skynopy同步开发配套便携地面站,采用130cm折叠抛物面+低成本SDR,目标把单站造价压到1.5万欧元,方便灾害应急快速部署。若在轨验证成功,ESA将把该技术纳入“哥白尼”下一代Sentinel-Next任务标准,使欧洲遥感星座每日回传量由当前40TB提升至100TB,同时减少全球地面站数量20%,显著降低数据延迟与运营成本。

#ESCAPADE双星任务拟于10月底或11月初搭乘New Glenn首飞

NASA与Rocket Lab联合开发的“ESCAPADE”火星探测任务,已确定由蓝色起源公司的New Glenn火箭在10月底至11月初的窗口发射。这对小型卫星将走经济型弹道,历时11个月进入椭圆火星轨道,专门测量火星磁层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填补美国深空科学低成本星座的空白。任务原定于2024年10月由New Glenn首飞,但因火箭研制进度推迟一年;目前火箭二级热试车、硬件运输与卡纳维拉尔角LC-36工位收尾工作正同步推进,蓝色起源称“箭星”均已就绪,只待最后排期。NASA强调,若再错过今年窗口,下一次发射机会要等到2026年。为降低风险,两颗6U立方星已提前完成环境测试并封装,具备长期储存能力;同时任务团队把燃料加注、电池维护与飞行软件更新流程压缩至两周,确保一旦火箭准备完毕即可“随到随发”。若成功,ESCAPADE将成为首个由商业重型火箭独立送往火星的低成本科学项目,也标志着蓝色起源首次涉足深空发射市场。

#

美国太空军正推动从传统固定轨道卫星,向具备“持续机动”能力的新一代航天器转型,以应对太空威胁。由军工、学界和商业公司组成的COSMIC联盟正加速对接军方需求,发展在轨加注、维修与制造(ISAM)能力。核心概念“动态太空作战”要求卫星能频繁、不可预测地变轨,实现规避、欺骗与快速响应。与仅延长寿命的加注不同,持续机动强调在对抗环境中持续执行任务。太空军已设专门办公室研究在轨物流,并把“RG-XX”下一代同步轨道监视星座定为首个必须“可加注”项目,计划以采购服务方式引入商业加注船。产业界视军方为启动市场的锚定客户,2026年起将陆续部署新型服务航天器,构建燃料补给、模块更换、拖曳救援等多层保障体系,为未来高轨资产提供“机动自由”。

#

英国太空制造初创Space Forge与功率半导体代工厂United Semiconductors(USL)签署协议,将共同在轨生产碳化硅(SiC)等高性能晶圆,以利用微重力、超高真空和极端温差带来的材料优势。合作分三阶段:

1、2026年前,Space Forge的“ForgeStar”可返回平台在500 km轨道完成多次SiC外延生长试验,USL负责地面表征与工艺比对;

2、2027-2028年扩大至4-6英寸晶圆批量验证,目标缺陷密度≤0.1 cm-²,导电性能比地面同工艺提升15 %;

3、2029年起建立“轨道-地面”连续生产线,由Space Forge提供每月≥100 kg的返回产能,USL在欧洲晶圆厂完成减薄、划片与封装,

最终面向电动汽车、电网和航天级电源市场。双方已启动英国航天局与欧空局“CCAVI”资金申请,用于升级ForgeStar再入舱的温控与减振系统;同时计划2025年在威尔士卡迪夫新建类太空洁净室,模拟轨道热循环,缩短工艺迭代周期。若成功,该合作有望把太空制造的高值晶圆成本降至每平方厘米1美元以下,为规模商业应用打开突破口。

#一箭三星:猎鹰9号成功部署三组空间天气监测任务

2025年9月24日,SpaceX猎鹰9号在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将NASA与NOAA合作的“空间天气科学套件”三颗卫星一次性送入600 km、倾角98°的太阳同步轨道。此次任务代号SW3,包括:

“太阳极紫外快照”(SUE)立方星,30秒一次成像,实时追踪EUV辐射突变;

“电离层闪烁监测星座”(ISMC)双星,采用无线电掩层与信标结合,预报全球GPS误差>10m的闪烁区;

“深空辐射预警仪”(DRA),携带新型Timepix-4探测器,测量50MeV以上质子能谱,为阿尔忒弥斯载人任务提供72h辐射预警。

三颗卫星总重仅420kg,通过模块化平板堆叠释放,节省600万美元发射成本。一级B1083箭体第18次回收,落于太平洋无人船。NASA表示,数据将在发射后30天内通过AWS开放API向商业航天与航空用户免费提供,预计把当前空间天气预报误差削减35%,并提升电网、星链及跨极地航班的应对能力。

#

据airandspaceforces网站消息,在美国马里兰州国家港口举办的空军协会空中、太空与网络会议上,美国空军及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披露,正投入数十亿美元推进新型“哨兵”洲际弹道导弹的网络安全与数字建模测试工作,该项目是对美军400枚“民兵”导弹及横跨五州、面积3万平方英里的近500个地面站点基础设施的全面替换。

据悉,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过去五年已在先进制造基础设施和研发上投资13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哨兵”项目与B-21轰炸机,新增3000万平方英尺制造空间,并花费20亿美元开发“数字生态系统”。今年7月20日,双方成功完成“哨兵”数字设计二级火箭的第二次真空舱测试,验证了数字建模准确性,目前正扩展项目数字线程,将基础设施纳入其中。

“哨兵”项目虽曾于2024年1月因成本和进度“严重”超支触发相关审查,现仍在重组,但项目具备更高精度、更远射程及抵御网络攻击能力,且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快速适应威胁。洲际弹道导弹项目执行官威廉・“巴克”・罗杰斯准将强调,网络安全是“哨兵”项目核心,旨在应对陆基核力量面临的多元威胁。

#Zeno Power锁定镅-241供应,推进空间核电池量产

美国初创Zeno Power与能源部旗下Savannah River National Laboratory(SRNL)签署多年协议,将回收冷战遗留超铀废物中的镅-241,为该公司“放射性同位素电力系统”(RPS)提供稳定燃料。相较传统钚-238,镅-241成本低约90%,半衰期432年,适合1mW-50W级长寿命任务。Zeno计划2026年发射首个镅-241热电机验证星,采用钛-钨辐射屏蔽+钠热管技术,比功率提升至2W/kg,支持小型月球着陆器或木星以远深空探测。SRNL将在2025-2027年间向Zeno交付≥5kg镅-241氧化物,纯度>99%,并协助完成NRC特种核材料许可证转移。公司同步启动田纳西州橡岭的自动化封装线,年产能目标200颗核电池,单颗出厂价控制在300万美元以内。NASA空间技术任务部已将该技术列入“商业Lunar Power-as-a-Service”备选,若2027年月球夜间演示成功,Zeno预计获得最多12颗CLPS着陆器订单,为阿尔忒弥斯科学载荷提供月夜生存电力。

#阿里宣布「超级智能」目标,股价一度上涨 10.5%,创将近四年新高未来三年投入 3800 亿元(约 530 亿美元)用于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本周三开幕的 2025 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 CEO 吴泳铭表示,未来五年全球 AI 投资预计达 4 万亿美元,阿里必须保持同步。阿里正积极推进今年 2 月公布的计划——未来三年投入 3800 亿元(约 530 亿美元)用于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的投入,不过未透露具体增加金额。阿里巴巴宣布追加 AI 资本支出后,阿里美股大涨,盘中一度涨 10.5%,收涨约 8.2%,创将近四年新高。吴泳铭还透露了惊人的目标:到 2032 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在 2022 年的基础上提升 10 倍。阿里巴巴同时发布 Qwen3-Omni 开源模型,可处理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内容。阿里云还与英伟达达成在 Physical AI(物理 AI)领域的软件合作协议,整合英伟达用于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训练的 AI 开发工具。阿里云的 AI 平台 PAI 将集成英伟达 Physical AI 软件栈,将为企业用户提供数据预处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等全链路平台服务,进一步缩短具身智能、辅助驾驶等应用的开发周期。阿里云业务将在巴西、法国和荷兰新建数据中心,该业务 4 月至 6 月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26%。吴泳铭表示,AI 和云计算与电商并列为阿里增长引擎。

#

高通正式发布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声称是「全球最快的移动CPU」,延续2+6核心架构,两个Prime核心频率提升至4.6GHz,六个性能核心运行于3.62GHz。相比前代产品,CPU性能提升20%,能效提升35%,整体功耗降低16%。

AI性能显著增强,HexagonNPU速度提升37%,支持INT2精度量化,可在设备端运行更复杂的大语言模型。

首次支持APV(AdvancedProfessionalVideo)专业视频编码器,可录制近乎无损画质的视频,支持后期精确调整高光、阴影和色彩分级。

音频方面搭载SnapdragonAudioSense技术,支持专业级录音、降风噪和音频变焦功能。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稻子、赵栋策划部:杨艳、若㼆、李真子视觉总监:董泞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行政部:姜河、林紫业务部:王锦熙、瑾怡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杂志订阅,
·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许克新、董今福·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来源:卫星与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