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存储芯片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存储芯片是半导体行业的先锋,春江水暖鸭先知。今年以来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在AI算力持续增长带动下,景气度上行。目前已经传到到存储芯片行业,我们认为当前三季度,存储芯片行业业绩已经到了拐点,进入爆发增长阶段。那么存储芯片到底有哪些机会?
存储芯片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存储芯片是半导体行业的先锋,春江水暖鸭先知。今年以来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在AI算力持续增长带动下,景气度上行。目前已经传到到存储芯片行业,我们认为当前三季度,存储芯片行业业绩已经到了拐点,进入爆发增长阶段。那么存储芯片到底有哪些机会?本文重点梳理出详细的投资机会,仅供研究参考。
存储芯片本质是靠电能存储信息的半导体设备,电子的存储与释放对应着数据的读写,它既是程序代码的 “容器”,也是数据处理中中间结果、最终结果的 “暂存站”,小到 U 盘、手机内存,大到服务器固态硬盘、智能终端,几乎所有现代信息设备都离不开它。
从数据存储的底层逻辑来看,半导体存储器主要分两类:需要持续通电才能保住数据的 “易失性存储”,和断电后数据也不会丢失的 “非易失性存储”。前者的核心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又细分为动态(DRAM)和静态(SRAM)两种 ——DRAM 结构简单、存储密度高,虽然需要定期刷新数据、功耗稍高,但胜在成本优势,成了手机、个人电脑、服务器的 “临时数据仓库”;SRAM 速度更快、功耗更低,不过成本高、密度低,更多用在对速度要求极高的场景。
非易失性存储里,最常见的是 NOR Flash 和 NAND Flash。NAND Flash 擅长大容量存储,从 1Gb 到 1Tb 的容量范围,让它成了 SSD 固态硬盘、U 盘、手机闪存的核心;NOR Flash 则胜在可靠性高、读取快,还能在芯片内直接运行程序,适合 1Mb 到 1Gb 的中等容量场景,比如汽车电子(ADAS、仪表盘)、物联网设备、安防设备,甚至 TWS 耳机、智能电表这些日常或工业用品里,都有它的身影。
目前整个存储芯片市场,基本是 “两强主导” 的格局。根据 Yole 的数据,DRAM 和 NAND Flash 合计占据了超过 95% 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其他存储技术加起来才 2%。NOR Flash 虽然份额不如前两者,但在细分场景里不可或缺,是重要的补充力量。
不过这个庞大的市场,长期被海外企业垄断。DRAM 领域,三星、SK 海力士、美光三家就拿走了 96.5%的份额,行业集中度高到几乎没有对手;NAND 领域稍分散些,但三星、铠侠、SK 海力士、西部数据、美光五家也垄断了 95.5% 的市场。
有意思的是,中国其实是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消费市场 ——2023 年市场规模 3943 亿元,2024 年增至 4267 亿元,预计 2025 年还会涨到 4580 亿元,其中 DRAM 占比 55.9%、NAND Flash 占 44%—— 但国内企业因为起步晚,市场份额还很低,这也意味着国产替代的空间非常广阔。
技术迭代正在进一步放大存储芯片的机会,最典型的就是 DDR 系列的升级。如今 DDR 已经发展到第五代,每一代都比上一代电压更低,能耗和发热量随之减少,同时颗粒容量和传输速度还实现了翻倍增长,低功耗、高性能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处理器不断升级,DDR5 的渗透率也在快速提升,2024 年已经成为市场主流,预计 2025 年年中渗透率会超过 60%。现在三星、SK 海力士、美光这三大原厂,都在扩大 DDR5 的产能,甚至已经逐步停止生产 DDR4,技术迭代的节奏肉眼可见。
原厂停掉旧产能,近期美光已经发邮件通知客户,要停产 DDR4 和 LPDDR4,未来 2-3 个季度会陆续停止出货,只给车用、工业等长期客户供货;在此之前,三星和 SK 海力士也已经开始退出这类利基型市场。美光的执行副总裁直接表示,现在存储市场已经供不应求,这种供需缺口正在推动价格持续上涨。
从现货市场来看,4-5 月内存条、服务器 DDR4、LPDDR4X 等产品价格就一直在涨,部分产品价格已经回到去年年中水平;到了 6 月,美光 DDR4 报价更是大幅跳涨 50%,无论是 8Gb 还是 16Gb 规格,现货价格都涨势凶猛,DRAM 成品现货普遍续涨,低容量 eMMC 因为货紧,还加速了相关应用的容量升级。展望三季度,涨价趋势还会延续:NAND Flash 二季度合约价预计涨 3%-8%,三季度会提升到 5%-10%;DDR4 方面,PC 用 DDR4 合约价涨幅可能扩大到 18%-23%,服务器用 DDR4 也会涨 8%-13%;低容量 LPDDR 和 256Gb TLC Wafer 因为供应紧缺和停产预期,仍有涨价空间。
其实存储芯片的景气周期,本质是供需关系的循环:当大厂减少资本开支、下游需求增长时,市场会供不应求,库存下降、价格上涨,行业进入上行周期;反之则会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行业下行。现在大厂停旧产能、AI 带动服务器等需求增长,显然正处在上行周期的关键阶段,而大厂的资本开支、产能规划,以及行业库存、存储价格,都是判断周期节奏的重要信号。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轮上行周期和国产替代浪潮,是难得的机遇。目前 A 股的存储类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模组生产、分销代理和利基芯片三大领域,前两类企业因为有较大的存货规模,在存储价格上涨时,业绩大概率会明显提升 —— 三季度行业业绩拐点已现,明年很可能进入高增长阶段。
具体来看,利基芯片领域,兆易创新的 NOR Flash 全球市场份额排第二,2024 年总体出货容量创了历史新高,车规级 NOR Flash 还保持着高增长,同时它的 DDR3L、DDR4 产品出货量也在增加,LPDDR4 的推出还补齐了利基型 DRAM 的产品线;北京君正则聚焦汽车、工业、医疗等领域,其 SRAM、DRAM 产品在全球车规存储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模组领域,国内企业已经实现了嵌入式存储、固态硬盘、移动存储、内存条等产品线的全覆盖,还在向主控芯片延伸 —— 江波龙是全球第二大、中国最大的独立存储器企业,覆盖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汽车等多个场景,自研的三款主控芯片累计应用已经超 3000 万颗;佰维存储的第一款国产自研 eMMC 主控进入了小批量生产阶段;德明利则在持续拓展自研主控,新一代 SD6.0 存储卡主控已经量产,SATA SSD 主控量产进展顺利,还立项了 PCIe SSD、UFS、eMMC 主控项目。
不难看出,存储芯片行业的爆发不是偶然:AI 带动的需求、技术迭代的推动、海外原厂的产能调整,再叠加国内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多重因素共振下,这个赛道的机会已经非常明确。对于关注科技投资或产业趋势的人来说,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行业涨价的持续性,以及国内企业在技术突破和市场份额提升上的进展。
产业链分布:
设计制造:兆易创新、北京君正、东芯股份(利基存储);澜起科技(接口芯片);
模组 + 主控:江波龙、佰维存储(垂直整合);德明利(SSD 主控);
产业链配套:香农芯创(HBM 代理)、深科技(封测)、芯源微 / 屹唐股份(设备)
来源:金融梦想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