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ChatGPT的每次迭代都需要消耗数万张GPU,当欧洲车企为自动驾驶训练的算力成本愁眉不展时,全球算力竞争已从“技术比拼”升级为“生态博弈”。在这场博弈中,中国算力军团的出海步伐,正以超出市场预期的速度推进——而阿里“10倍算力”的布局,正是这场浪潮中最具标
01 算力出海:AI时代的全球算力博弈与中国机会
当ChatGPT的每次迭代都需要消耗数万张GPU,当欧洲车企为自动驾驶训练的算力成本愁眉不展时,全球算力竞争已从“技术比拼”升级为“生态博弈”。在这场博弈中,中国算力军团的出海步伐,正以超出市场预期的速度推进——而阿里“10倍算力”的布局,正是这场浪潮中最具标志性的动作之一。
从需求端看,全球算力市场正迎来“爆炸式增长”。根据IDC最新预测,2025年全球算力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美元,其中AI相关算力占比超过6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5%。但供给端的缺口同样刺眼:北美地区数据中心算力利用率已逼近80%,欧洲高端算力资源交付周期长达18个月,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中东的算力基础设施覆盖率不足30%。
中国算力产业的“全产业链竞争力”,成为破局的关键。从硬件层的服务器、光模块、AI芯片,到软件层的云计算平台、AI训练框架,再到服务层的行业解决方案,中国企业已构建起全球最完整的算力产业链。以服务器为例,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已超过35%,且在AI服务器领域的技术迭代速度比欧美厂商快1-2代;光模块领域,中国企业更是占据全球800G及以上高端产品60%的市场份额。
政策与商业的“双重驱动”,让算力出海成为必然。国家“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推动中国数字技术与服务在“一带一路”国家渗透率提升至40%;而从企业视角,阿里、华为等巨头的海外业务(如跨境电商、海外本地化服务)对算力的需求年增长超50%。当“东数西算”在国内完成算力资源优化后,“西算出海”自然成为下一阶段的战略重心。
02 阿里算力“出海加速度”:10倍算力背后的布局逻辑
很多投资者疑惑:阿里为何在此时“all in”海外算力?答案藏在三组核心数据与一个底层逻辑中。
(1)阿里云的全球基建:从“单点布局”到“全域网络”
截至2025年Q2,阿里云已在全球28个区域建成80个可用区,其中东南亚(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中东(沙特、阿联酋)的新建数据中心机架数同比增长210%。本次“10倍算力”的投放,重点就落在这些“增长极区域”——以印尼雅加达数据中心为例,其算力容量将从原有100PFLOPS(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提升至1000PFLOPS,可支撑超200家本地企业的AI训练需求。
(2)技术内核:“自研芯片+云操作系统”的双轮驱动
阿里的算力底气,很大程度来自技术自主化。其自研的“含光800”AI芯片,在ResNet-50模型推理中能效比达500TOPS/W(每瓦算力),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最新迭代的“云操作系统飞天4.0”,可实现全球数据中心算力的“动态调度”,让印尼的算力资源能实时支援迪拜的突发需求。这种技术能力,使其在海外市场能以“定制化算力方案”直击客户痛点——比如为中东石油企业提供“油气勘探AI建模”专属算力,为东南亚电商打造“实时智能推荐”算力集群。
(3)商业落地:从“卖算力”到“卖生态”
阿里云海外营收的爆发式增长,印证了其商业逻辑的成功。2025年Q2,阿里云海外营收达128亿元,同比增长76%,在东南亚云计算市场份额突破32%(超越AWS的28%)。其客户结构也从“互联网企业”向“传统行业”渗透:沙特阿美、印尼国家银行、马来西亚电信等巨头,均成为其算力服务的长期用户。这种“技术+场景”的绑定,让阿里的“10倍算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明确商业回报的战略投入。
03 算力出海产业链全景:从硬件到服务的掘金地图
若把阿里算力出海比作一场“远洋航行”,那么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是不可或缺的“船员”。我们可将其拆解为上游硬件、中游服务、下游应用三个维度,逐一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
上游:算力硬件的“硬实力比拼”
服务器:AI服务器是算力出海的“核心载体”。国内某龙头厂商为阿里定制的“倚天710+GPU融合服务器”,单台算力可达500PFLOPS,且功耗比传统方案降低30%。2025年上半年,该厂商为阿里海外数据中心交付服务器超15万台,占其总营收的25%。
光模块:高速光模块是数据中心“算力传输的血管”。国内某光模块巨头的1.6T光模块已进入阿里海外数据中心供应链,其传输速率是800G产品的2倍,而功耗仅增加15%。2025年Q2,该公司海外营收占比达48%,其中阿里订单贡献了30%的毛利。
AI芯片:除阿里自研的含光系列外,国内某芯片设计公司的“昇腾”系列芯片也与阿里云有深度合作。其芯片在“多模态AI推理”场景下的性能,已通过阿里云海外客户的验证,2025年上半年海外出货量同比增长300%。
中游:云计算与数据中心的“生态护城河”
云计算服务商:国内某SaaS公司与阿里云共建“跨境电商云平台”,为东南亚卖家提供“AI选品+智能营销+供应链金融”一体化服务。2025年上半年,该平台服务卖家超10万家,营收同比增长220%,其中阿里云算力服务收入占其成本的40%。
数据中心运营商:某国内IDC巨头在新加坡、迪拜的自建数据中心,已成为阿里海外算力的“托管基地”。其为阿里运维的机架数超5万个,2025年上半年运营收入同比增长85%,续约率高达98%。
下游:AI应用的“场景化掘金”
跨境电商SaaS:某国内公司基于阿里云算力开发的“AI智能翻译+本地法规解析”工具,已覆盖东南亚6国语言与合规体系。2025年Q2,该工具付费用户数突破5万,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达398元,同比增长65%。
海外AI客服:某AI语音公司为阿里海外电商平台提供“多语种智能客服”,支持阿拉伯语、泰语等12种小语种的实时交互。2025年上半年,其服务的电商平台咨询转化率提升28%,该公司因此获得阿里追加的千万级算力采购订单。
04 十家核心标的深度解析:在阿里算力出海浪潮中卡位的赢家
以下十家公司,分别在算力出海的“硬件、服务、应用”环节占据关键位置,且与阿里的合作关系、业务成长性均具备较高确定性。
1. 浪潮信息(服务器龙头)
业务亮点:为阿里定制“AI融合服务器”,单台集成8块GPU与自研FPGA芯片,算力密度达行业平均水平的2.5倍。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营收达89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阿里订单占海外营收的35%。
财务数据:2025年Q2营收216亿元,净利润12.8亿元,毛利率18.5%(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增长逻辑:阿里东南亚数据中心扩建计划(2025-2027年新增机架10万个)将持续带动公司服务器需求,且公司在印尼的组装厂已投产,可实现“本地生产+快速交付”。
2. 中际旭创(光模块巨头)
业务亮点:1.6T光模块已批量供应阿里迪拜、新加坡数据中心,其产品在-40℃至85℃的极端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适配中东、东南亚的复杂气候。2025年Q2,公司800G及以上光模块营收占比达72%,海外收入占比51%。
财务数据:2025年Q2营收45.6亿元,净利润8.2亿元,毛利率34.2%(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增长逻辑:阿里全球数据中心“算力互联”需求下,高速光模块的采购量将保持每年60%以上的增长,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将直接受益。
3. 用友网络(云计算服务商)
业务亮点:与阿里云共建“海外企业云ERP平台”,为东南亚制造业企业提供“生产管理+供应链+财务”一体化服务。2025年上半年,该平台新增企业用户超2万家,其中70%来自阿里云生态导流。
财务数据:2025年Q2营收28.7亿元,海外收入占比15%(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净利润3.1亿元。
增长逻辑:阿里在东南亚“产业数字化”的布局(如帮助印尼打造纺织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为公司带来持续的ERP服务订单,预计2025年海外营收增速将超80%。
4. 中科曙光(AI芯片+服务器)
业务亮点:自研“曙光AI芯片”与阿里云“飞天系统”完成深度适配,在“气象预报AI建模”“油气勘探数据分析”等场景已落地海外项目。2025年上半年,公司为阿里海外数据中心交付AI服务器超8万台。
财务数据:2025年Q2营收42.3亿元,净利润2.9亿元,研发投入占比12.5%(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增长逻辑:阿里在中东“智慧城市”项目(如迪拜智能交通、阿布扎比智慧能源)的算力需求,将推动公司AI芯片与服务器的海外出货,预计全年海外营收增长超100%。
5. 数据港(数据中心运营商)
业务亮点:在新加坡、吉隆坡的自建数据中心,为阿里提供“算力托管+运维”服务,目前在运营机架数超3万个,PUE(能源使用效率)低至1.15(行业平均1.3)。2025年上半年,来自阿里的收入占其总营收的40%。
财务数据:2025年Q2营收5.8亿元,净利润1.2亿元,毛利率58%(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增长逻辑:阿里计划在东南亚新增5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公司作为核心运维伙伴,有望获得至少20%的市场份额,未来3年海外收入复合增长率或达60%。
6. 赛维时代(跨境电商SaaS)
业务亮点:基于阿里云算力开发的“AI选品大师”工具,可实时分析东南亚10国电商平台的商品热度、价格带、合规风险,2025年上半年付费用户突破3万,ARPU值420元。
财务数据:2025年Q2营收6.2亿元,SaaS业务收入占比25%(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净利润0.8亿元。
增长逻辑:阿里海外电商平台“速卖通”的卖家生态(超100万卖家)为公司提供了天然的客户池,预计SaaS业务2025年营收增长将超150%。
7. 星网锐捷(网络设备)
业务亮点:为阿里海外数据中心提供“万兆交换机+智能路由器”,其设备可支持每秒千万级数据包转发,且具备“故障自愈”功能。2025年上半年,公司为阿里交付网络设备超10万台,占其海外营收的22%。
财务数据:2025年Q2营收24.5亿元,净利润1.5亿元,海外收入占比30%(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增长逻辑:阿里全球数据中心的“算力互联网络”建设,将带动交换机、路由器的持续采购,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有望在2025-2027年实现海外营收翻番。
8. 安恒信息(AI安全)
业务亮点:为阿里海外算力提供“数据安全合规+AI伦理审计”服务,已通过欧盟GDPR、东南亚PDPA等多地合规认证。2025年上半年,服务阿里海外项目超50个,相关收入同比增长280%。
财务数据:2025年Q2营收4.1亿元,海外收入占比18%(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净利润0.5亿元。
增长逻辑:全球数据安全法规趋严(如中东《数据保护法》2025年实施),阿里出海算力的合规需求将持续释放,公司作为“安全服务商”的收入弹性巨大。
9. 中科存储(存储设备)
业务亮点:为阿里海外数据中心提供“分布式存储系统”,单集群存储容量达EB级(1EB=1024PB),且支持“热数据加速读取”。2025年上半年,公司为阿里交付存储设备超2000台,占其总营收的25%。
财务数据:2025年Q2营收3.8亿元,净利润0.6亿元,毛利率42%(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
增长逻辑:AI算力对存储的需求是“指数级增长”(训练一个千亿参数模型需PB级存储),阿里海外AI项目的落地将推动公司存储设备的出货,预计全年营收增长超90%。
10. 移远通信(边缘计算)
业务亮点:与阿里云在东南亚“智慧城市”项目中合作开发“边缘算力盒子”,可在社区、商场等场景提供本地AI推理服务(如人脸识别、客流分析)。2025年上半年,该产品在印尼雅加达落地超1000个点位。
财务数据:2025年Q2营收18.2亿元,边缘计算业务收入占比12%(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净利润1.1亿元。
增长逻辑:阿里在海外推进“算力下沉”战略(将部分算力从中心数据中心转移到边缘节点),公司的边缘计算设备将迎来爆发式需求,预计2025年相关业务营收增长超200%。
结语:算力出海的长坡厚雪与投资理性
阿里“10倍算力”出海的背后,是中国数字经济从“国内循环”到“全球布局”的关键一跃。这条产业链上的机会,既有硬件层的“量增”逻辑,也有服务层的“价增”逻辑,更有应用层的“生态红利”逻辑。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是一次产业趋势的把握,更是对“中国算力全球竞争力”的信心下注。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如海外数据主权政策变化)、技术迭代的颠覆性(如新型算力架构出现)、市场竞争的加剧(如AWS、谷歌云的反击),都可能对产业链公司的业绩造成冲击。本文仅作交流讨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在这场全球算力的博弈中,唯有那些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深度绑定头部生态、具备全球化运营能力的公司,才能最终穿越周期,成为浪潮中的赢家。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以专业的视角、理性的判断,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价值锚点。
来源:星愈情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