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姐姐当家》开播以来,王琳一直被认为是,节目里“最孤独的人”。
文 | 伊姐(周桂伊) 杉姐
《姐姐当家》开播以来,王琳一直被认为是,节目里“最孤独的人”。
她一个人住很大的房子,用梳子梳地毯,洁癖程度比维嘉还严重。
生活的唯一盼头是儿子每周的一个电话。
我和所有人一样,不理解,是什么让王琳走到今天?节目更新到今天,终于有了答案。
最新的节目中,王琳的原生家庭终于被揭开。
网友心疼地说:“原来雪姨,才是依萍。”
王琳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7岁前跟着外公外婆生活,5岁才第一次见到父亲。
好不容易回到父母身边,只能睡沙发,沙发上有弟弟的臭袜子,又窄又硬,王琳没办法侧躺,在家住了10年,都只能平躺。
而弟弟却可以和母亲,睡在床上。
弟弟有小名,妈妈总是亲切地叫着“华华、华华”。
但面对王琳,母亲从来只有一句冰冷的“王琳”。
那时候她最怕母亲在楼下叫她,母亲每次都是急促又没好气地大叫:“王琳,下来拎包。”
王琳一件毛衣,织了两个月,被骂了两个月。
17岁,她说想买一双皮鞋,妈妈一巴掌扇过来,力气大到牙齿当场出血,王琳握着妈妈的手说:“你再敢打我的话,我也就打你了!”
是的,王琳从小被妈妈打,一直到17岁。
那爸爸呢?都说爸爸心疼女儿,但王琳家的状况是,爸爸永远保持沉默,不站在任何人的一边。
她后来考上大学,但再回到家里,家里已经没有她的位置了。
等到王琳长大后,才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床。
但和家人的关系,仍然没办法改变。
王琳怀孕期间,曾突发39度高烧,打电话给母亲求助,母亲却说:
“去医院啊,给我打电话有什么用?”
更让她难过的是,她要求母亲来看望她一下,母亲来了,却只坐了15分钟,说了一句“挺好的,我们走了”,就匆匆离开。
王琳终于忍不住,反问父母:“我的沙发上有针吗?”
王琳两次离婚,拼命赚钱养孩子,养父母,但妈妈从没有为她担忧过,连一个关心和心疼的字,都没提过。
节目里,她是唯一,没有亲友坐在演播室的嘉宾。
是王琳不努力吗?是她惹人讨厌吗?
王琳从小就长得漂亮,成绩优异,考大学那一年,同时被中戏和上戏两所顶尖艺术院校录取,最后选择了上戏。
大学期间,她成为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第一个公派留学生。
当时老师谈到原因时,说她从文化水平、艺术感觉、人品、能力......都是最优秀的。
同学在她出国前,有人送了羽绒服,有人送了台灯。
王琳几乎被所有老师和同学认可、喜欢,唯独得不到父母的爱。
原因大概就只有,重男轻女了。
王琳每次从养老社区看完妈妈回来,都全身负能量,和妈妈待在一起的每一分钟,肉眼可见地排斥。
她憎恨父母,到了憎恨他们DNA的地步,她太害怕自己变成父母的样子。
有时候我甚至忍不住想,那些痛苦也许是她挣脱的力量源泉,这种挣脱迸发的剧烈生命力,才是她魅力的隐蔽秘密所在。
王琳不是没努力过,她第一个努力的动作,作用在爱情——成立自己的家。
她渴望感情,留学时,曾经写下过很多诗歌。
从小到大,追求她的人,也很多。
与第一个老公结婚时,她刚20出头,男方已经42岁,是香港富商,她说男方最打动她的点是,像一个父亲。
之后,没有求婚,没有戒指,甚至没有一句承诺,就匆忙结婚。
但男方结婚当天都不笑,因为“婚姻是赌博,不知道是赢了还是输了”。
和丈夫定居香港后,王琳遭遇严格门禁,连独自逛街都需报备。
她第二个努力的动作,在儿子。
与儿子的关系,虽然耗尽半生托举,却不敢期待儿子的敬重和回馈。
她说,她觉得儿子就是比她更重要。
王琳也曾试着给自己找另一半,但她坦言,每次去接受一个新伴侣时,就感觉自己抛弃了儿子,约会超七个月,就有“背叛儿子”的罪恶感。
这些失败失落,是因为她没办法放下执念,一再确认,“我是不是值得(无理由地、无功利性)被爱”。
所以,就连和王子文的朋友关系,她都要一再确认。
所以,只是相处几天的摄制组,他们的离开,都让她产生巨大的心理波动,泪流满面。
节目里,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她对编导讲,她敏感到什么程度呢?
身体的皮肤经常过敏。
她常常表现得悲观和无力,觉得等待自己的依然是父母的基因。对余生的期待就是,死的时候,不要太痛苦就好。
但我依然觉得,王琳是真正的生活强者。
看一个人的人生,要看现实的曲线,对一个人的判断,“论迹不论心”。
15岁,她发誓要改变现状,拥有一张自己的床,后来她都拥有了。她两次结婚,婚姻令她窒息,她胆战心惊,几年时间都要开着灯睡觉,但最终都走出来了。这些年,她还一直在凭借演员之外的技能出圈。王琳热爱做菜,曾在美食竞技真人秀《星厨驾到》第二季中斩获亚军。
54岁,参加《乘风破浪2024》,虽然没有半分姐姐的霸气,但绝对惊艳,差点儿成团。
今年3月,她参加上海时装周,穿公主风婚纱脚踩帆布鞋,被赞冻龄女王。
5月,她以非职业选手身份,参加2025年英国黑池舞蹈节师生组比赛,并斩获第三名。
她其实是一个百分之两百,高能量的人。
唯一还在阻拦着她冲破痛苦的,不是本身的能力,而是某种执拗的认知,俗称执念。
家里明明是没有亲人到访的,但她却放着很大的一个桌子。
她知道,撤掉圆桌,她就不必心烦,但她没有。
她只要一通电话,就有王子文这样的朋友,就能和一大帮好友聚会一整天。
甚至连吃了多年的路边店的老婆婆,都喜欢她,看到她就兴奋地拥抱她,她明明被很多人喜欢。
她要用这份寂寞和苍凉,来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拥有不圆满人生的人,是配不上“幸福”的人。
不要画地为牢、掩耳盗铃。
怎样摆脱困境?
实际上,王子文的提醒非常到位,有些事情不必执着于某种解决,踩过去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简单说,就是“我认了,我也算了”。
承认父母缘浅,承认没有传统世俗里的大家庭和婚姻,承认生命里的遗憾。
有些问题,认,比解决还要勇敢。
节目里,我印象很深的一处是,王琳在和老师练舞时,他们跳的明明是双人舞,但老师反复要求,不要依赖,最重要的是“做自己,与自己共舞”。
那个舞蹈是《姐姐当家》最文艺最美好的一幕。
幸福的开关,是开还是关,只在一念之间。
“念”在人生的下半场,甚至比“事实”和“存在”更重要。
写这篇文章,其实挺想隔空喊话王琳。
“你其实是有能力,过得更幸福的,不要假装看不见,不要自怜,因为命运是一场自证,亲爱的王琳。”
就算有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但从没影响过,你一直在路上,你已经走了很远很远。
只需要提醒一点,不用回头,狠心一点。
你都55了,原生家庭几乎已经彻底不重要。
前方那么多丰富的星辰美景,请有信心,去看一看。
命运这个剧本,就没有“圆满”二字。
如果有,唯一的圆满,从来不是得到所有你渴望的,而是彻底拥抱你已经成为的。
你可以的。
来源:伊姐看电影一点号